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屋頂上的『校長』
2008/05/05 09:51:30瀏覽667|回應2|推薦13

少了"If i were a rich man!"的悠揚樂聲,多了興奮吵雜的"on the roof! on the roof!"聲聲催促。Mr. Randon只能盡量維持『屋頂上的提琴手』般的優雅態度,變身成為『屋頂上的校長』。

為了鼓勵小朋友每天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學校定出了一套獎勵閱讀的計畫。校長Mr. Randon更作出承諾:『只要全校達成總閱讀數18,000小時的成績,他本人就在晨會的時候爬到屋頂上去!』此言一出,真是轟動全校!小朋友們更是個個摩拳擦掌,為的就是要將Mr. Randon送上屋頂。

『Reading Log』活動持續了將近兩個月,兒子與女兒每天都大量的閱讀書籍。不但每週在學校的圖書館都借閱書籍,全家更是每週造訪當地的圖書館,幾乎一借就是二、三十本書籍。這可是之前在台灣沒有過的閱讀盛況!

昨天晨會舉行頒獎典禮,除了公佈全校的總閱讀時數、各年級及各班的閱讀時數外,更頒獎給各班的閱讀第一名。兒子在辛勤的努力下得到了班上的『第一名』,這可是馬克丁從未想到的優異成果!看著兒子從第一天上學忍住不哭的臉孔,到今天上台接受校長的頒獎,這之間的轉變發生在短短的八個月之間,真是讓人又高興又不捨。

高潮時間到了,當司儀宣布全校總閱讀時數達到一萬九千多小時後,全校師生齊聲喊起"on the roof! on the roof!..........."此時六年級的班級持著海報、樓梯,以及一桶『屋頂求生裝備』遊行到校長的面前,將Mr. Randon『恭迎』到登上屋頂的地方。而Mr. Randon也大方的『攻』上學校屋頂,並透過『大聲公』發表了一段感謝與鼓勵的演說。這個場面讓整個『reading log』活動有意義又完美的畫下句點,不但少了強迫與填鴨的感覺,反倒多了自動自發的激勵效果。

看著同學與弟弟上台領獎的驕傲時刻,這次未能上台領獎的女兒也心中充滿期待:『下一次的活動,我也一定要完成班上閱讀最高的成績!』這樣的結果不是刻意營造出來的效果,而是透過正面的活動激發出小孩子的自我潛力,並因此陪養出良好的持續閱讀習慣。相信這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式,如此Mr. Randon也可以很驕傲的在屋頂上高唱著"If i were a principal!"

馬克丁

20080503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venlai&aid=1837329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心良苦
2008/05/07 06:22

美國學校為了鼔勵學生的閱讀風氣,可謂用心良苦,爬到屋頂上,只是其中一招而已,我還看過校長要和清潔交換角色一天,還有集滿幾個小時,可以領pizza兌換劵,還有學校是搞契約運動。

很可能是受英國文化影響,美國學校也很喜歡搞紀錄,像每天讀幾分鐘,練多久的琴等,都要做LOG,如果Log沒有交,那就等於沒有做。台灣的軍隊也有很多類似的文書作業,我懷疑是從美軍那裡移殖過來的。

美國校長,連老師都怕(因為執掌聘任和排班的權力),叫他爬上屋頂,那可是大事。對小孩來說,當然是很興奮的事。但是只是因此,就說這是個成功的教育,成功的學習方式,恐怕結論下得太快了。

你們家小孩本來就愛看書,你又有時間陪他們去借書,這套辦法對你們自然有一定的效果。想想那些不愛看書,家長又沒有時間的,這個辦法會讓他們變得愛看書嗎?更何況,看什麼書都可以,只要是書就好了,這真的會養成讀書風氣嗎?

一個運動成不成功,可以從它是不是還在繼續推動看得出來。像台灣在二十多年前推動外出吃飯時公筷母匙運動,推動了一陣子後,就沒有團體在推動了。為什麼呢?因為已經變成了一種相當普遍的習慣。

美國的小學生閱讀運動是有專門團體在推動的,每年向各級政府以及民間募得不少經費,全美國幾乎沒有學校沒有在推動的,而且已經進行了十年了。十年了,小學生都已經變大人了,多久學生和家長參與過這個運動,竟然還沒有變成一種普遍習慣,聯邦還要年年撥款補助這個運動,你可想而知,效果如何。

馬克丁(stevenlai) 於 2008-05-08 01:30 回覆:
作任何事情都必須要有『動機』,少了『動機』自然沒人會是天生的『被虐待狂』。我不反對這樣的『動機』,因為他並不『壞』。至於背後的諸多政治或商業因素就另當別論了!

怡克納米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8/05/05 14:21
酷啊,但這屋頂還好不高,就怕校長有懼高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