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8/27 23:38:04瀏覽9044|回應2|推薦2 | |
原發於我的blog始祖一站,因為覺得有趣轉過來 (其一)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鄭莊公是一代梟雄,從鄭伯克段於鄢中,看他如何測試母親引弟弟犯大逆之罪,然後將共叔逐出鄭國,就可以看見他的隱忍與深沉。以前上大一國文時討論過這篇,其實這時的莊公說不定,正是在試探母親和弟弟。要是他們安份,也就罷了,要是母親和弟弟真是恨他到那種地步,他不會放過共叔段的。這不止身為國君對付有叛逆之心者,更是兄弟間為爭奪母親的愛的爭寵戰爭。 武姜由於生第一胎加上難產,於是討厭大兒子。因為大兒子一度要奪去她的生命,奪去她享著榮華富貴的生命。雖然因為他,她確定以後可以是國君之母,但是有共叔段,也可以是她的依靠,寤生只危及了她的生命,沒有什麼比奪去生命更恐怖的了。於是她打從心裡排斥這個小孩,這個差點奪去她一切的小孩,這份敵意之深,讓她給兒子取了個名字叫寤生,也就是難產。給兒子取這個名字,讓他一輩子都貼著差點害死自己的標籤,這是恨意到極點,永誌不忘的用意。而這股恨意也確實持續下去,讓武姜和她偏愛的小兒子,走上想盡辦法鏟除莊公的道路。 武姜對莊公的恨意的表現,在第一段就鋪排了三層。一是取一個永誌此恨的名字,第二是極力多次請武公廢太子改立共叔,第三是實在無法把莊公太子之位廢掉,改為共叔要一個基地,一個將來發難滅掉莊公的基地。一個母親,對同樣自己所出的兩個孩子,如此的不公平,而對其中之一,可以如此的心狠手辣全不心軟,從永記仇恨之外,最後還打算造反殺他。鄭國的這場手足相殘的戲碼,在武姜的嚴重偏私下,揭開了序幕。 而莊公又是怎麼想的呢?他從出生開始,母親就討厭他愛弟弟,可是他並沒有做錯什麼事,只因為他難產了,就注定他永遠得不到母親的愛。他對共叔段會是什麼想法,大概從小就會想著,要是沒有這傢伙,也許母親會回心轉意,對他不那麼討厭,要是沒有這個傢伙,母親說不定會愛我,像其他人的母親一樣。他大概也對共叔段有恨,覺得他搶走了所有母親的愛。 莊公對武姜,很順從。京是怎樣的地方我不確定,但感覺起來好像是個大邑而富庶的地方,而制是形勢險要之地。不管京或是制,都不是應該封給共叔段的。莊公沒有理由一定要接受母親的意思,如祭仲所言,還建議莊公不如早點處置掉武姜,看怎樣讓她別再影響政事。可是封制這麼嚴重的事,莊公都還不敢明確的說不行,只說虢叔死在那,不吉祥,對弟弟不好,這樣委婉曲順的回答。如果這樣也就罷了,他還承諾武姜,其他任何地方只要她要,他都可以答應。這樣與其說是迫於母親之命,倒不如說是在討好母親了。他難道不知道共叔要他的命嗎,他知道的,要不是為了討好和試探那對母子,他不會答應的,他沒有任何理由答應。 共叔和武姜的逆反之心,不止莊公知道,恐怕大家都知道。於是祭仲的進言,也許表現了許多大臣共同的憂心。而也表現出了莊公除了聽命之外的另一條路,趁早處置那對母子,讓他們不要有任何機會造反。可是莊公的反應,則是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詭譎萬分的預言。也許表示,他已經準備迎戰了,或是他還在試探。也許他還在試探,要是他們真要做什麼,他也早就預備好了徹底擊潰他們。 到這裡,鄭國的兄弟之爭,就在一觸即發之中。 (其二)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己邑,至於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 比起公子呂激動的質問,以及擔憂的勸告,莊公這當事人的反應出奇的冷淡。不過冷淡背後,是等待一擊斃命的機會吧。記得有一種的生物,會假裝自己死了,引別的東西來啃食。獵物初時試探的靠近,沒有反應,怯怯的啄咬,沒有反應,等到獵物放心的啃咬時,牠就一口把鬆懈的獵物給咬死。莊公就是這樣的人吧。 這一段除了寫莊公陣營的冷熱對比之外,其實也看出共叔的輕慢了。共叔身為臣下,要求別的城邑同時以對鄭君的同等地位尊奉自己,而又把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城邑收為己有,目無君上。他為什麼敢這麼做?不是認為莊公不會知道,就是以為莊公不敢對他怎樣。若是前者,是自以為聰明,而若是後者,則是狂妄自大。不管是哪一種,都是容易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的。 莊公的深沉,佈下了一個無救的陷阱,而不知厲害的共叔段,就那樣一步步自以為安全的,踏進了哥哥設下的陷阱。其實就兩方面對眼前渾沌的情勢的態度,共叔段被殲滅也是很自然的事。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醜,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這一段的莊公,還是充分表現了他的深沉心機,好恐怖〔苦笑〕。 這一段有兩個恐怖,一個是武姜,她居然打算勾結外頭她寵愛的兒子,在共叔來時大開城門讓他可以輕鬆進來。如果你家你娘,會半夜開家門,叫人進來殺你,不是很恐怖嗎?真是夠狠毒的了,親生母子耶,可以毒辣到這種地步。從莊公連分封之地可以隨她挑的態度,那樣順從,相信莊公也不致於對她多不好,但她居然還能狠心到這種地步。要是靜靜期待段來也還好,她還要去開城門......這跟半夜會進莊公房間給他一刀沒兩樣嘛。 另一個恐怖是莊公。他一路裝死人過來,沒有半點反應,任共叔敲敲打打,好像一個愚昧無知的笨蛋一樣,任由他發展陰謀。表面上裝作什麼都不知道,骨子裡早就準備要滅他了。共叔段應該一直以為他大哥是個愚昧的傢伙,什麼都不知道,還在兀自得意,殊不知自己一開始就被玩弄在莊公手掌上。籠子裡的老鼠,就算給了牠老虎的利爪跟利牙,讓牠自以為自己是老虎,最終不過是籠子裡的老鼠,莊公看共叔段,大概類似這種感覺吧。好恐怖好恐怖,這種人最恐怖了,得罪他不是馬上發作,而是累積起來,直到時機到了再讓你身敗名裂,不出手就罷,一出手絕對要你死,好恐怖。 這麼說起來......共叔段是對這恐怖母子檔恩怨的犧牲者嘛。他只不過是很尋常的,因為被灌輸他可以去得到權力利益,於是他很自然的生出了想要國君之位之心的想法,很自然的變成叛賊。他母親鼓勵他當叛賊,他哥哥放任他當叛賊......他根本是被這兩個人耍著玩嘛。簡直就是這對恐怖母子檔聯手推他去死嘛,要是他死了,真不知道該怨恨誰。 真是太恐怖啦。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為什麼京叛大叔段。我想答案說不定是在於子封和莊公的第二次對話,『不義不暱,厚將崩』。子封說他勢力變大了,而會有更多人支持他,莊公回答說,他的行徑不義,而人民不會真心親附他。 嗯.....想到那些奉他的邑被吞掉,想到他幾乎公然的圖謀不軌......也許尊奉他的人反遭吞食,這種行徑容易讓人難以相信他,相信跟從他不會什麼時候被咬。而他對自己哥哥,也就是國君的反逆行動,也可能被認為這人品德糟糕,因為莊公並沒有任何失道或是為害他的行為。是因為這樣嗎?還是說他指的是共叔以勢強而服人,但是表現出並不道義,連與自己親善的人都能傷害,一時間容易讓人從服,但是底下的人並不信任他?於是稍遭危險,手下陣營就會自己崩潰? 不知道呢...... (其四) 遂置姜氏於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潁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氏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泄泄!”遂?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恐怖母子檔和好了 XD 相當有趣的一點是,他們如何遂為母子如初,為什麼他們之前鬥的你死我活,現在可以遂為母子如初。上大一國文時,我們有討論到一點,隧道在此的象徵。 不理會後面的君子曰,這段故事的開頭是『初,鄭武公娶於申......』,而末句是『遂為母子如初』,遂為母子如初,大概是說好比當年從頭開始一般。但是如何從頭開始呢?當年武姜恨莊公,原因是他難產,而現在他們兩個一塊從隧道出來,就好像象徵了順產,好像武姜再一次把莊公從子宮中生出來,這次是順產。好像回到當初,若是武姜生莊公時沒有難產,那麼他們後來的仇怨就不再會有了。 而另外一點,武姜當年對莊公的恨,一部份是對死亡與失去一切的恐懼。如今共叔段被擊敗跑路了,她被大兒子幽禁在城穎,她雖沒死,也幾乎失去了一切,她的榮華富貴,她的太后(這說法有點怪,因為不知道諸侯之母該稱什麼)的地位也沒有了,她跟死了也沒什麼差別。而她和莊公這場再次順產的戲碼,不止象徵從當年心結最初的化解,同時也將她從失去一切的境地轉而回復她的榮華富貴,好像不曾失去一般。 感覺就像,若是莊公是順產,那麼他們母子便不再有任何仇怨。莊公還是鄭君,武姜還是國君之母,彼此可以相安無事可以愛對方。 ......有個人被忘了 那個被這對恐怖母子檔聯手推下火坑的共叔段,他壯烈犧牲了。明明就是他們那對母子的恩怨,兩邊耍著他玩,等他被玩死了(也沒死啦,跑路而已),這兩個又和好了,比以前甜蜜蜜不知道幾倍。就這點看起來,共叔段實在有點可憐,但是他也的確走錯路了,叛國的罪是不能被原諒的(至少,如果不能得勝的話=.=)。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