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7/04 10:35:58瀏覽988|回應1|推薦3 | |
關於近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簽署的紛紛擾擾,馬政府面對立院朝野的民意反彈,終於達成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必須逐條審查,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才「先上車後補票」採行「廟口宣傳」,此舉或將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再增添經濟事務以外的政治火種。 在整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爭議過程中,馬政府最大的根本錯誤是竟然將「兩岸關係間」的服務貿易與「一般經濟體間」的服務貿易,視為一種「無差別替換」所致。事實上,自1949年兩岸分治開始,台灣對外經貿與兩岸經貿兩者之間,本質上並非相同;台灣對外經貿是「經濟的」乃係依據國際間比較利益法則,發展其具比較利益的產業,進行國際分工,以促進國民福祉,但兩岸服貿協議則是「政治的」,須衡酌整個台灣經社體制與產業環境條件而取決設定的。 台灣產業經濟發展的不如預期,肇致人民生活的普遍痛苦,以致「經濟的」對外經貿與「政治的」兩岸經貿之間界限拉近的悖離現象,部份原因來自於在世界金融海嘯衝擊後,所帶來的全球停滯性經濟發展,部份原因則與國內稅制偏差、產業結構未完成轉型有關,兩岸關係的政治難題並非主要原因。 馬政府為了順利簽署兩岸服貿協議以解決產業經濟難題,反在「政治的」兩岸經貿關係上作出「一中架構」的讓步,以換取兩岸經貿間的「經濟利益」,這種以「昂貴價值」的「政治出賣」替換「低廉價格」的「經濟讓利」的兩岸「不對稱」經貿,將存在更大更高更多的經政風險,是台灣大部分中小企業,更是全體人民所不能視而不見的,或棄之不計的。 因為,今天在台灣,從中央到地方的稅源、財政收入、經建發展、就業機會,沒有不準於中小企業作為基礎經濟調整變數,「政治出賣」後的兩岸服貿協議為台灣所帶動全面性經社成本的墊高,相對倍於台灣爭得在兩岸服貿裡「經濟讓利」的代價,台灣能否獲利仍是未知之數。(註:本文已刊載於臺灣時報)
註:本圖蒐尋自網路。 ---------------------------------------------------------------------------------- 臺灣時報頭家心聲 服貿協議真能換取經濟讓利? ◆孫榮富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