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多國的「貓」又來了!不過「貓」不像一般音樂劇以劇情取勝。專家建議要看門道,演出時 不要太依賴字幕,也不要對故事太過期待,看完才不會悵然若失。
六年級的小蔡記得,之前衝著「貓」響亮名號,興沖沖地買了DVD來看,結果看完後「完全不知道在演什麼」,反而覺得很失望。
不要太期待劇情、不要太依賴字幕
漢聲電台DJ、寫過多本音樂劇入門書的宋銘笑著說,這是很正常的反應。八年前他第一次慕名在紐約百老匯觀賞,完全沒有字幕,「看到一半就睡著了」,只覺得招牌歌「Memory」好聽。
宋銘說,「貓」劇來自劇作家安德魯洛伊韋伯,改編英國詩人艾略特的詩集「貓的寓言」,因此每隻貓的每一句歌詞涵意,很難以中文翻譯傳達。
像「西貢小姐」、「歌劇魅影」等,有完整的劇情架構,就算聽不懂,也大概知道故事進行到哪裡。但是「貓」並非以故事引人入勝,也沒有感人的情節,太期待劇情可是會失望的。
要欣賞歌舞之美、要了解貓的角色
不過「貓」在宋銘心中,還是一齣一生必看的經典,因為歌舞的編排非常優美。宋銘建議,如果要進劇場看表演前,可以先聽聽原聲帶,並且了解每一隻貓的角色、性格。
例如,劇中有小偷貓搭檔、德高望重的老貓、搖滾貓、魔術師貓等,宋銘說,「演出時眼光才不會跟著字幕一下左、一下右,反而被干擾,錯失了整體歌舞表演的精髓」。
宋銘曾參加紐約百老匯的後台卸妝之旅,才知道每一隻貓戴上的頭套都是特別造型,絕無重複,臉部化妝就可能花兩個小時以上,最細緻的部位是鼻子及嘴巴四周,鬍鬚一畫就是三、五十根,因此化妝也是很值得欣賞的一環。
他也說,像是「獅子王」等,都會以道具取勝,但是「貓」則是靠著服裝、化妝,以人去模仿貓的神情,匍伏在地板上前進的動作等,編舞、動作都唯妙唯肖,把貓的高傲、尊貴等習性表露無遺,這也是這齣劇出色之處。
而且除了大家熟知的Memory,宋銘也說,貓的音樂很耐聽,例如老貓以男低音表現的抒情曲,每次聽都有安定人心的力量,就像老貓在劇中扮演充滿智慧與經驗的大家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