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賺錢,是不是別人就賠錢?---破解股市迷思30
2009/09/03 00:52:13瀏覽17362|回應25|推薦11

<我賺錢,是不是別人就賠錢?---破解股市迷思30>

不少心地良善的股票投資人,常常陷入一種投資迷惘中,並困惑於:「我在股市賺到錢了,是不是意味著有其他人賠錢呢?」「我在股市的獲利,是不是建立在別人虧損的基礎之上呢?」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值得來深深探索一番。

事實上,從股票投資的原始立場來看,投資人購買股票,就是成為一家公司的股東之一,會與其他股東、經營團隊和全體員工,榮辱與共,有錢大家一起賺,賠錢大家一起勒緊褲帶過日子,並沒有所謂小股東賺錢,大股東賠錢,或者股東賺了錢,員工或顧客賠到錢了等道理。

就投資是要投資一家企業的生產獲利能力來說,投資人與企業、與經濟市場、與產品所銷售服務的顧客之間,是一種多贏關係,而不是零合關係,所以,不太可能出現「我賺錢而有人賠錢」的狀況。

通常,只有股東所投資的企業,是黑心企業,是以剝削顧客利益、污染自然環境為代價所創造出來的利潤,該利益才是以犧牲他人利益為前提的所得。否則,投資人、企業、員工和市場顧客之間,應該是一種利基於經營良善前提下的商業互動關係。

當然,話說回來,多數投資人關切的並不是這種企業獲利是否損害他人利益的問題。多數股票族關心的問題其實是:「我從股票市場上低買高賣所獲得的資本利得,是否市場上有其他股票族的資本利得將受到侵蝕呢?」

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萬分肯定的!投資人(事實上應說是投機客)在股票市場上低買高賣的所有股價價差之資本利得與虧損,就其本質而言,市場上總體賺賠的加總將等於0。

也就是說,市場上的股價雖有漲跌過程,但這個股價漲跌所造成的市場投機者之賺錢、賠錢的貨幣總效果,將等於0。

附帶補充一點,所謂的「投機者」是指完全不計算企業分配股息、股利的所得來源,而只著眼於股價價差之利得的一群人。就這群人的資本利得而言,則不論時間長短,其創造貨幣的總效果是0。

因為投機者創造市場貨幣的總效果是0,所以,這群人在股票市場上賺錢的財富總效果,加總起來也是0。

簡單來說,股價投機市場本質上就是一個零合遊戲,我賺錢就是你賠錢,或你賠錢就是我賺錢,整體市場參與者賺、賠加總起來的財富效果,將恆等於0。

為何如此呢?在<股票市值與國民所得高、低有關嗎?—破解股市迷思15>一文中,我們曾分析過,根據經濟學對國民所得的標準定義,上班族領到的薪水,會計入國民所得中;上班族儲蓄領到的利息錢、或當房東的房屋租金,會計入國民所得中;企業大小股東因為企業獲利而分享的年度股利、股息分紅,也會計算入國民所得中。

但偏偏,國民所得中,沒有一項把股票低買、高賣,投資人賺取價差的「資本利得」,計算入國民所得的「所得」要素中。

換句話說,股價波動所帶來的財富效果,只有重分配的效果,並沒有財富增長的效果。所有被帶入股票市場上做股價投機的金錢,只是透過股票市場上的股價漲跌過程,重新在買方、賣方之間進行財富(或貨幣)重分配而已。

從國民所得角度,我們可以發現,股價漲跌無損於、也無增於一個經濟市場的財富增長效果,所以,市場上假如有100位投機者,20個人賺錢、80個人賠錢,則那20人所賺到的資本利得必恆等於其餘80人所賠到的錢之總和。

從「資本利得」(透過貨幣資本而創造的所得)等於讓貨幣增加的角度來看,在貨幣學的定義中,一個社會創造貨幣數量的關鍵是銀行存、放款過程的貨幣乘數效果,而貨幣乘數效果又與企業是否借款進行工商活動,以及工商活動是否能帶動一般受薪大眾的銀行存款增加有關,卻並不與股價漲跌有關。

因此,貨幣數量(或說市場上人們口袋裡的總金錢財富)是否增加,是透過貨幣乘數效果而與一個地區的經濟繁榮程度息息相關。但很可惜,卻不與股票市場的股價漲跌有直接相關。

也就是說,股價不斷攀高、市場上的證券活存戶頭裡的金額不斷增加時,這些證券活存戶頭裡的錢,是透過存放款效果在增加市場上的貨幣數量,卻不是透過股價漲跌。股價漲跌對證券活存戶頭裡的貨幣總量來說,是沒有影響的。

比如說,我花了40萬元買了10張台積電股票,而台積電由每股40元漲至60元時,我若沒賣出股票,則我證券戶頭裡的存款數目還是0元,不是60萬元。

可是一旦我以每股60元賣出10張台積電股票,固然我的證券活存戶多了60萬元(其中20萬元為資本利得),但是,以每股60元承接10張台積電股票的那幾個買方,其證券戶頭不也相對流出60萬元嗎?就整體證券戶頭的貨幣總數量來說,總量仍將維持不變的。

通常,一個地區的股市進入多頭市場時,會吸引定存戶將存款解約而投入證券活存戶,也就是一般所謂的M1b成長幅度超越M2年增率。但別忘了,M1b是M2的一環, M1b的增加也等於M2的增加,所以,股市投資人看似個個賺大錢了,其實那只是由M2母體流向狹義貨幣供給額的數量增加而已。

一旦市場轉入空頭市場時,M1b裡的證券活存戶資金會流向定存,而且還是不少人賤賣股票、損兵折將所換回來的現金,這些資本利得上面的虧損,也必恆等於過去市場上有一群賺錢者所無賺取到的資本利得總量。

我們或許沒有辦法細分,我這次股價投機遊戲所賺來的錢,到底是由哪位仁兄身上賠出來的。但我們絕對可以明確的知道,就貨幣創造的本質來說,股價漲跌不會帶來貨幣增長效果,只會帶來貨幣重分配效果。

既然股價漲跌無法帶動貨幣增長,那麼所謂的「資本利得」,也就是投機者在股票市場上的獲利總效果,必也將為0。因此,它必然為一個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的零合遊戲。

總結來說,投資是一個雙贏、多贏的賺錢遊戲;投機則是一個我賺你賠的零合遊戲。這才是投資人對股票市場之遊戲規則應有的正確認知。

王志鈞  <笑笑看線圖---跟著六大名師學技術分析>作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30781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3282648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股票與郵票?!
2009/09/04 09:20
就實用價值而言,股票甚至不如郵票咧!

郵票最起碼還可以用於郵寄信件或物品,股票在未轉換為實際貨幣前,只能放在那裡看它的帳面數字起起伏伏,除了提供漲時讓人看了爽,跌時看了痛外,實用價值基本上為0。哦~ 有的可以換換紀念品啦~ 如果發行公司沒倒,有發放這些東西的話…. 倘若不幸持有股票的原發行公司倒了,就真的是連郵票都不如囉! 哈….

單純以賺取價差資本利得投入者的角度而言,為甚麼要在乎所謂股票的內在價值?! 發行公司體質、獲利能力? 此時的股票是甚麼? 它不過是樣準備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已。在轉手交易未完成前,有甚麼實用性? 沒有!

換種說法,完全從擷取股票差價資本利得的操作者角度切入而言,那些所謂股票的內在價值,公司獲利能力,不過是商品包裝的一部份罷了;他為甚麼要在乎? 他真的該在乎的是,這些包裝,能不能吸引到有願意用比他購入更高的價格去接手的買家,可以讓他賺到價差,現金入袋。

長期把錢投到一家不會發放股息、股利的公司;嗯…. 除了公司創辦大股東外,實在看不出一般人為甚麼要這麼做,或許有人把這當成是一種信仰?! 不過那也沒甚麼不可以啊! 反正只要把錢投進去的人不會痛,又可以換到心靈的平靜,也未必是壞事嘛!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4 10:40 回覆:

單純以賺取價差資本利得投入者的角度而言,為甚麼要在乎所謂股票的內在價值?! 發行公司體質、獲利能力? 此時的股票是甚麼? 它不過是樣準備待價而沽的商品而已。在轉手交易未完成前,有甚麼實用性? 沒有!

---->你的觀念基本上是正確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來說說我的想法
2009/09/04 00:56
我定義的投資和投機;

投資: 因為判斷公司內涵價值(盈利能力,現金流等等)高於現在的價格, 所以認為股價會上升因而買進股票的行為

投機: 因為非關內涵價值的原因(例如資金面,技術面,等等),認為有人會用更高的價格向我買,所以買進股票的行為

所以在我的定義裡,投資和投機根持有時間長短,是否看重股利等等都沒有關係.區別是在買進時心裡層面理由的區別.舉例來說,我買進一支股票從不配息,但是我認為他的盈餘增長會很強,市場價格遠低於她的內涵價值,就買進.但是買隔天漲了50%我就賣掉,這當然也叫投資. 如果我聽明牌說某某股票會漲所以買進,買進後放了兩年,當中也有配息,這絕對還是投機. 

既然同樣的行為可能是投機也可能是投資,這樣去區分投機者和投資者對於貨幣創造的效果的不同,不是很荒謬嗎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4 10:38 回覆:

我同意你的說法,除了底下這段話:

既然同樣的行為可能是投機也可能是投資,這樣去區分投機者和投資者對於貨幣創造的效果的不同,不是很荒謬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總結謬誤
2009/09/04 00:21
王大財經記者,
對於你努力要普及財經知識,這點我給你拍拍手肯定. 你對於比較軟性的,投資心理方面的文章,我覺得寫的很不錯; 但是談起"分析"的文章或"理論"的文章,還是建議你少寫...要不然就要用功一點啦,不要停留在似是而非的模糊觀念...

區分投資和投機,這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或這說是屬於心理學(動機)的範疇.看你一系列的文章很努力的要區分他們,很好,為讀者建立長期投資的概念也很好,但你犯的最大錯誤,就是誤以為他們之間有一刀切的行為定義,從而產生一刀切的經濟效果,這的確是謬誤. 我買一家從不發放股利的公司, 就叫做投機嗎? 我買一個公司的股票也領了股利又放了兩年,就叫做投資嗎?  答案是不一定,要看我的心態是什麼. 那既然同樣的行為可能是不同的心態,可能是投資也可能是投機,那你去區分他們之間造成的不同經濟效果,不是很荒謬嗎?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4 10:36 回覆:
1對於你努力要普及財經知識,這點我給你拍拍手肯定. 你對於比較軟性的,投資心理方面的文章,我覺得寫的很不錯; 但是談起"分析"的文章或"理論"的文章,還是建議你少寫...要不然就要用功一點啦,不要停留在似是而非的模糊觀念...
 ---->這段話恕無法認同。
2我買一家從不發放股利的公司, 就叫做投機嗎? 我買一個公司的股票也領了股利又放了兩年,就叫做投資嗎?  答案是不一定,要看我的心態是什麼.
---->完全贊成你的說法
3那既然同樣的行為可能是不同的心態,可能是投資也可能是投機,那你去區分他們之間造成的不同經濟效果,不是很荒謬嗎?
---->總體經濟學不會去管個體市場參與者的心理,但並不代表無法分析投資與投機的經濟效果。
---->投資若指的是領取企業盈餘,投機若指的是資本利得,則資本利得並沒有經濟增長效果。
----->我定義的很清楚,也說明的很清楚。我們不能因為乍聽此說很怪,有違一般人的想法就認為它是錯誤的、是憑感覺創造的,怎不去反思,一般人有深入去想過這個問題嗎?一般經濟學教科書,有在談股市運作原理嗎?你不能因為有人願意透過正確的經濟邏輯去得出一個與眾人不同的意見就駁斥為謬見,這跟那些情緒性的call-in節目,有何兩樣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破除謬誤3
2009/09/03 23:44
從國民所得角度,我們可以發現,股價漲跌無損於、也無增於一個經濟市場的財富增長效果,所以,市場上假如有100位投機者,20個人賺錢、80個人賠錢,則那20人所賺到的資本利得必恆等於其餘80人所賠到的錢之總和。


--------------------------------------
扯淡. 假設市場的籌碼不變,當市場的總市值在上升的過程,則賺到的總和會超過賠到的總和,反之則相反. 絕對沒有什麼恆等這個道理. 我看你用"感覺"創造出來的理論,你去找一本教科書,看看有這樣寫的話,我頭給你坐...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4 10:29 回覆:

1扯淡-->建議你收回,就事論事,沒必要心浮氣躁。

2假設市場總籌碼不變:設若股票市場裡只有100位股東,各買一張股票,每股10元,每張1萬元,則市場金錢總數為100萬元。這時,有人以每股20元、每張股票2萬元賣掉一張股票,讓場外有一個人在原始發行面額1萬元外,又多帶1萬元現金進場,這將導致市場的資金變為101萬元,但是,整體總市值卻將增為200萬元(100張股票*市價2萬元)。

這時,又另一個股東逢高以3萬元賣股票,則又有人多帶2萬元進場,導致市場實際投資金額為103萬元,可是總市值卻為300萬元(100章股票*市價3萬元)。

在這個財富膨脹的過程中,市值從100萬漲至300萬元,但在未發配股利之前,有兩個股東各以2萬元和3萬元賣掉股票,扣掉原始投資2萬元,等於淨賺3萬元出場。但這3萬元怎麼來呢?這3萬元是場外另有投資人覬覦未來股利,願意花高價買股票,多帶了3萬元進場。

假設未來每股市價又從30元跌回面額10元,請問,誰損失了?答案是那兩個新進場的股東,賠掉了手上的3萬元,另外那98個長期投資人,過程中根本沒有財富膨脹或縮水的問題,完全都只是個市值假相而已。所以,股價漲跌基本上是零合遊戲。

3我看你用"感覺"創造出來的理論,你去找一本教科書,看看有這樣寫的話,我頭給你坐...--->呵,我日前才剛在佛光電視台上看到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吳欽杉的理財演講,他所引述的例子,就是我剛剛引述的100位股票投資人的故事。你可以寫信或打電話請教他,看看股價漲跌是否有財富膨脹或縮水問題?

4你最大的錯誤,是不斷把企業股利成長灌水進入股價漲跌的市值之中,這做法跟多數散戶的想法一樣,而事實上,這是個謬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破除謬誤2
2009/09/03 23:37

但偏偏,國民所得中,沒有一項把股票低買、高賣,投資人賺取價差的「資本利得」,計算入國民所得的「所得」要素中。

換句話說,股價波動所帶來的財富效果,只有重分配的效果,並沒有財富增長的效果。所有被帶入股票市場上做股價投機的金錢,只是透過股票市場上的股價漲跌過程,重新在買方、賣方之間進行財富(或貨幣)重分配而已。

------

沒有計入GDP,和是不是零和遊戲(只有重分配)完全沒有邏輯上必然的關係啊.公司盈餘成長的過程,很可能所有的參與者的財富都增長了!事實上公司盈餘的本身已經計GDP了,用術語來說,也就是那1x的EPS已經算入GPD,超過1x的部份是在反應未來的盈利預期,當然不算在當期的要素所得加總(GPD). 這樣說會太深奧嗎?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4 10:07 回覆:

1沒有計入GDP,和是不是零和遊戲(只有重分配)完全沒有邏輯上必然的關係啊

--->怎麼會沒有關係呢?一個地區的財富增加,只要有進入交易市場,都會被計入GDP中,除了自耕自種蔬果的農夫,自家菜園的菜不拿出來販售,無法造成財富增長,以及家庭主婦不領薪水,不計入GDP產值等等之類的例子,所有市場交易行為,都會計入GDP。

既然股市交易過程中,單論股價漲跌本身是無涉GDP的,那麼,它的本質就是"空",空不是沒有,而是市場參與者交易的總結果,只是在波浪上玩遊戲,並不會帶來海水增加或減少之效果,所以,有些人多賺,就有些人少賺,這就是加總起來為0的零合遊戲之意思。

2事實上公司盈餘的本身已經計GDP了,用術語來說,也就是那1x的EPS已經算入GPD,超過1x的部份是在反應未來的盈利"預期",當然不算在當期的要素所得加總(GPD).

---> 你說得很好,計入GDP的是EPS。

--->至於股價多反應的EPS,是未來的EPS,故不計入當期GDP,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因為股價漲跌自始就無涉GDP,兩個無關的東西,原本就八竿子打不著關係。股價如水波,GDP計算的是水位,沒有人會根據波浪的高點與低點來計算水位,至於水位的水平線怎麼量?只能說他是企業總利潤之合,年度結束後才會知道。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那我就來破除謬誤1
2009/09/03 23:10

投資人(事實上應說是投機客)在股票市場上低買高賣的所有股價價差之資本利得與虧損,就其本質而言,市場上總體賺賠的加總將等於0。

----

1. 怎麼會等於0呢? 這就是最大的謬誤.如果我們兩個對賭一個事件,則賺賠的加總的於零沒錯.但是,股票買的是一個公司的獲利能力.假設公司的獲利持續上揚,則她的內涵價值走高,在這過程中有人低買高賣,但總加總的賺賠一定大於0, 這是基本的邏輯和數學問題

2.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在心理(動機)層面,其所形成外顯得行動並沒有一定的區別原則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4 09:55 回覆:

謝謝你用心的意見。

1公司獲利能力提升,導致投資人持有股票的價值提升,這是一件事情,而這個價值,也確實會反應到股價上,這是沒錯的。但這並非我說明股價漲跌不對帶來財富增長效果的旨意和立論所在呀,我贊同你的論點,但你卻用你的立論駁斥我,這不是很奇怪嗎?

2我打個比方說,一個池塘裡的水波上下,會不會造成池塘裡的實質水位增加?-->不會

但你會說:池塘水波搖晃,是因為底下的水位增高,內在價值增加,導致興起波瀾--->你說的有沒有錯?沒錯的,完全正確且精準的觀察。

但問題是:你的說法和我的說法,有沒有衝突呢?

3投資和投機的區別是在心裡,確實是如此,我也贊同。但這篇文章是從宏觀市場的角度看股價漲跌的本質,無涉微觀的個人投資心理。這就好像經濟學有個經、總經的道理一樣。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歡迎來辯論真理
2009/09/03 22:52

讀者諸君:

本文歡迎各方專業人士提出反對或更正意見,並請就內文的錯誤提出指正,小弟有過則必改之。

用股市漲時大家賺大錢的觀點要來評論這篇文章,實在是雞同鴨講。股價漲時大家笑哈哈,股價跌時大家苦哈哈。有時笑,有時哭,哭哭笑笑,豈非一場空?

笑時不見哭者淚,哭者後悔漲時貪,投機的市場,不就是這麼回事嗎?總體歸戶起來,還是一場空!

此說絕無問題,歡迎真理越辯越明~~

志鈞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最大的迷思
2009/09/03 21:50
破解股市迷思?

這篇文章就是最大的迷思啦
建議你把它給撤了  
這篇文章邏輯的謬誤非常嚴重
把這個問題思考更清楚在下筆啦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3 22:45 回覆:
是否能請您就內文提出反對或更正意見呢?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老朽看了妳許多貼帖,不乏正見。
2009/09/03 21:28
但也謬誤偶出。

您可知,為何 做多,買漲叫 LONG ? 做少,賣跌叫 SHORT ?

潮起潮落,月圓月缺,股漲股跌,

但緩漲急跌。換言之,漲時長,跌時短。

漲時大多日子好過,跌時大多日子難過。

因此 "我賺錢,是不是別人就賠錢" 的時候多 !

"我賺錢,別人也賺錢" 的時候多 !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3 22:45 回覆:
是否能請您就內文提出反對或更正意見呢?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股市跌到三/四千點時,
2009/09/03 21:07
五星飯店下午茶,門可羅雀,

漲到七千點時,訂位要等幾個月。

股市漲,人人有好處!

為何美國Fed Reserve 主席,費盡心思,印空頭鈔票,托市 ? 股市漲,人人賺錢!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9-09-03 22:44 回覆:
連你也不認真看文章,怪了!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