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忘掉認同,你會活得更快樂
2021/12/17 21:07:25瀏覽2598|回應0|推薦10

在這個世界上,最讓人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人們都希望找到認同。

我們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情,別人能認同我們。

但很抱歉,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完全不一樣的東西,如何尋找到認同呢?

***

除了「認同」這兩字之外,還有一個人類的流行語叫「自我認同」。

如果「認同」是希望向外尋找能認同自我之行為或思考模式的人,那麼,「自我認同」就比較接近是希望向內尋求自我的肯定。

但說穿了,這兩件事情也許根本一模一樣,只是角度上的差異。

我之所以希望向外尋找知音,是希望知道這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樣想事情,因此我們向外尋找同伴取暖,以免自己孤單---這叫尋找外在的認同。

反過來說,我在外在的同伴間晃來又晃去,跟某些人有點像,又跟某有人點不像,因此我們想搞懂自己到底像誰?像什麼?---這叫自我認同。

其實,尋找認同與自我認同,都是希望把自己之所以存在的價值觀與想法,跟外在他人的想法做一比對,希望尋找到相類似點,以證明自己不是孤單的存在。

但這樣做有何意義呢?

***

很多人希望擁有認同,是因為渴望安全感。

因為企圖跟他人不同,實在是太危險的一件事情了,會讓自己踽踽獨行,無法與同伴結伴而走。

但也有些人根本不需要他人的認同,他只是在做他喜歡的事情,這類人比較像是藝術家、發明家、創意家與社會改革家,因為他在做與眾不同的事情。

但與眾不同的人,往往也需要自己的與眾不同能被人看見,所以,也極可能是一種尋找認同與自我肯定自己的另類形式。

說穿了,人類是一種必須群體住在一起的生物,所以,尋找認同與自我認同,都是為了彰顯自己能跟群體混在一起,可以說是一種自我保護與自我掩護的安全證明。

從生物演化的角度來說,我必須與群眾具有相似性,是一種自我保護作用,否則會被族群排除在外;即使是不同的生物,一旦被迫活在與自我不同的族群之中,就必須學習模仿,才有可能在群體中活下來而不被誅殺。

認同,基本上就等於模仿他人,是為了能在與他人的相處之中活下來。

***

有趣的事情來了,當我們在嬰幼兒時期,我們的認同對象是父母親與身邊的家人,嬰幼兒是通過模仿大人,搭配大人主動的施以教養、獎勵與懲罰,學會了一種行為與思考模式。

可是等到進入學校以後,教育體制又給了我們另一套觀念的灌輸、獎勵與懲罰,讓我們又透過模仿同學,以及教育體制提供的學習、認同機制,讓人們學會另一種行為與思考模式。

我們的「自我」,其實不是一個一天之間就灌模完成的東西,而是日積月累,透過模仿、學習、複製、摸索與多方嘗試,才慢慢形成一個我們漸漸習慣的自我樣態。

有些人會非常喜歡自己透過時間所長出來的自我樣態,有些人則會討厭自己的樣子。

討厭自己的人,往往是自我與外在格格不入,所以企圖透過再模仿,或再認同,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樣子,並稱之為「自我認同」---認同一套自己喜歡的行為模式。

如果是不想改變已成形之自我的人,當他因為自己不從眾的行為而感到痛苦時,他會另外再去尋找能認同他的群體,這就叫「尋求認同」。

***

但正如本文一開始時說的,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每一個人的外貌、性格與成長環境都是不同的,因此,通過模仿、教養與教育過程而被形塑出來的「自我」,一定每一個人都不相同。

所以,與其費盡心機去尋找他人的認同或自我的認同,還不如回到這種行為背後的本質上來看,為什麼我們想要尋找認同?

閱讀全文請按此

王志鈞 高頻思維教練

歡迎100元/月訂閱

打造A+人生 ----- Solon的香草天空與教練服務

延伸閱讀

[為什麼小丑每天討好人,內心卻最痛苦?]

[倒空自己,好運才會來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1708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