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5/11 11:48:13瀏覽748|回應6|推薦87 | |
刊頭相片是我的外祖父和我的母親在登指南宮朝拜的路上 1965 春節期間向長輩拜年,早成了我的一項傳統,昨天(Thu, 26 Feb 2015)照例去向我的姨媽拜年。 我的姨媽已95歲高齡, 眼力、腦力、聽力、行動力,都很好。
但她以前常跟子女提起我小時候,我母親背著我跑空襲掉入溪流的那一段,姨媽竟然忘記了,她說不記得這件事了(跑空襲 請見讓記憶帶我回到童年),但談到我們一家現在住的房子的地基,就一直記著是我外祖父給我母親的,阿姨年歲大了,我不便搶白,聽聽就好,昨天的談話很熱絡,姨媽和她的子女都很親切。姨媽的子孫近60人,子孫中有14人是教育界人士包含已退休和在職教師。
我要說的是我們現住的這塊地,是兩筆地合併的,前面(臨街的)一筆是18坪,和左鄰的現在的屋地是一般大小,當年(民國46年)我的父母以新台幣比現在幣值大百倍左右的18萬元買的,至於後面(臨後巷的)那一筆23坪是更早的時期,是我父親賣了北投的祖產地,向我的外祖父頂的,至於買多少錢我就不知道了,那時,現屋後連通景化街的二層半樓房,和現住屋的右鄰兩號的後段地(臨後巷的地)都是我的外祖父名下的地,因經商失敗和股票慘賠,一一脫手。由於當事的長輩們未曾提及父母向我的外祖父買地的上情,我的姨媽和舅舅兩家,都認為我們現住房的地是我的外祖父母送給親生女兒的,慶幸的是我母親的養姊與親弟,後來都各自有了很好的發展,放在心裡的芥蒂也沒發生什麼大的計較,時間也真的讓這些誤會所衍生的無形暗結給淡化了。
以上寫的這些,是我父親在世時,平日閒聊中觸及的。先父秉性忠厚、恬淡謙和,不曾講過重話,與人無爭,也從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兒子身上,從來不會干預兒子們的生涯選擇和規劃。 http://blog.udn.com/snflwrhy/3206581
2009父親節憶我父親
世事如浮雲,百年後藏身何處?很多事無須計較,祝福是最好的禮物,對姨媽我祇有祝福,沒有其它。
附記:
1.我姨媽是先母的養姊,就是我外婆還未生育之前抱養的襁褓期養女,雖是養女,但受養父母之疼愛不分軒輊,結婚之前先母有的物件,姨媽她也一定也有的,也都一樣請私塾教授漢文。)
2.日據時代就有現今的伊寧街和景化街,祇是名稱有別,我小時候,家對面是田地,我十三歲時,對面和左鄰的田地就蓋了現在所見的當時是兩層半房子,纔成就了現在這條街,小時候我是住在現屋子正後面相連景化街上的房子,滄海桑田,世事變遷,延平北路的繁華如今不再了,大稻埕和迪化街,大多變成古蹟,城市的變化和演進也是形成地方歷史痕跡的一部份.老舊地區早已沒落.現今是向信義、松山、內湖、天母.....板橋、新店、中和等30多年前所謂的城市外圍周邊發展,看這些新興地區是一片繁榮景象。18萬元買地的當年,現在台北的東區是大片大片的農地當時每坪30元(若以百倍計現幣值當時應是NT3000元/坪),先父曾經有賣掉現有房地換買東區的念頭,因我母親的堅持而沒有實現。
3.現住房的四樓在我名下至今已43年,1997年二弟他們不想續住,自己買房搬出,1998年我給三個弟弟各50萬元,同時又花了120萬整修,女兒們在台北念書,有個落腳處,退休後,我們兩老纔搬回來住。壹樓原本登記在三個弟弟名下,一時賣不出好價錢,2006年初兩老以660萬頂下。
舊時的繁華,如今已成雲煙。 延平北路太平町一帶是昔日台北黃金地段,現在是等待更新的沒落"古蹟?"陳列區。 外祖父1947年寫給當年在大陸做生意的舅舅的家書,我甚珍惜,予以裱褙,以利收存相關文章 http://classic-blog.udn.com/snflwrhy/3206581 http://classic-blog.udn.com/snflwrhy/3284314 【光陰的故事 張艾嘉 】 from:http://www.youtube.com/watch?v=FCj2CQKCZNA 「童年」~ 張艾嘉 (+黃鶯鶯) MV經典重溫 Sylvia Changs Classic Hit snflwrhy的大雜燴 隨意po文章和留言簿中所有自網路引用之配樂和圖像、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