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這次總共有兩位「沖手」,鬍子與巫婆。3支豆子分別是聖安東尼(來自尼加拉瓜的San Antonio莊園,半水洗日曬法,Caturra種)、巴拿馬 (來自巴拿馬的Finca Hartmann莊園,水洗法,Caturra種,生長在海拔4592英呎的高山上)與安提瓜(來自瓜地馬拉的antigua la joya寶石莊園,日曬法,Bourbon種,生長在安提瓜島的火山土壤與特殊氣候)。先說一下我注意到的幾個小地方:
1. 他們一改以往使用法蘭絨濾布,全部都換成濾紙。原因是這樣能夠維持一定的品質,因為法蘭絨濾布會隨著使用次數造成流速變慢。
2. 沖煮方式的不同;一般看到外面的手沖都是從裡到外,再從外到裡反覆的螺旋方式,而他們則使用重複地從裡到外。關於這一點我認為影響的差異有限。
3. 兩人注水方式的些微差異:巫婆比較習慣持續性的注水,鬍子中間較多停頓,且到後段會將水量變多。
好了,接下來開始今晚的品嚐會:
1. 聖安東尼
![](https://city.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smilano/f_1019344_1.jpg)
特別加映:
![](https://city.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smilano/f_1019343_1.jpg)
個人比較喜歡巫婆第一次的煮法,有帶出聖安東尼本身的香味。前味是巧克力的香氣,中間在舌頭上打轉,後味則是淡淡的果香。香味豐富是不是一部分的原因來自半水洗日曬法呢?
2. 巴拿馬
![](https://city.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smilano/f_1019342_1.jpg)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遮陰豆,巴拿馬有甘甜的味道,我比較喜歡巫婆的煮法。不過比起聖安東尼,香味沒有那麼討喜(因為那個甘甜要很仔細才嘗得出來,不像聖安東尼的巧克力味,還沒有喝就聞到了)。
3. 安提瓜
![](https://city.udn.com/community/img/PSN_PHOTO/smilano/f_1019341_1.jpg)
安提瓜由於火山土壤、日夜溫差大,所以這支豆子有著特殊的酸味。不過由於這次喝到的安提瓜屬於淺培,較喝不出煙燻味;巫婆沖煮有帶出豐富明亮的香味以及回甘,而鬍子第二次沖煮入口也很討喜。
比起前兩支豆子,口感的豐富性跟等級馬上分曉;因為這支豆子數量不多,讓人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影像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