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看”致命ID”這部電影,並非偶然。日前在Facebook上有人介紹”天使的呢喃”這本書,對其作者貴志裕介產生興趣,看完”天使的呢喃”之後,便到圖書館借了這個作者的另一本得到日本恐怖小說大賞的”黑暗之家”,”黑暗之家”描寫了反社會人格引發的謀殺案的故事,我想心理學對於寫作是個非常重要的參考資料,因此找了心理學的書籍,在參考資料中忽見”人格分裂”,因而上網查了相關的電影,在影評中蠻多人推荐在2003年上映的電影”致命ID”,就找來觀看人格分裂是怎樣的狀態。
人格分裂是心理學的其中一種病態,一個人像是著魔一樣,忽然轉變性格與身份,忽男忽女,忽老而幼,有些可以從外在看的出來,例如明明就是男人的外表,但舉止忽然變得很女性,這並不是說從小到大覺得自己是女性,而是忽然間的轉變,有些是比較不容易看出來的。有宗教信仰的人會認為這是外靈入侵人體,但科學家認為這是心理上的疾病,是人在遭受極大的壓力時所產生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當然人格分裂與反社會人格是兩種不同的病態,致命ID主要是圍繞人格分裂這一區塊。
人格分裂是一個衝突性很大的表現,一直是戲劇、小說喜愛拿來創作的題材,一個人能有完整的人格,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我們常在面對家人,與面對公司同事、上司有不同的表現,有時衝動魯莽,有時是膽小自卑。更何況是一個人的體內有數種人格,尤其是這數種人格的其中某幾個帶有危害社會,造成犯罪的人格。
在維基內有致命ID的大概簡介,是改編自鼎鼎大名的偵探作家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無人生還(And Then There Were None),作為偵探天后的阿嘉莎克莉絲蒂,其作品自然是大家喜愛拿來改編,”無人生還”也被改編過許多版本,主要的故事就是十個相互不認識的陌生人被引到一個密室後陸續全被被殺害,而致命ID引用克莉絲蒂故事的原型,結合人格分裂,創作出一個很特別的故事。
致命ID的片長約90分鐘的劇情長片,90分鐘在現在的好萊塢電影裡並不算長,導演套入傳統的三幕劇形式來結構劇情,故事的線路主要有兩條,一條是序場緊急審查庭,由精神科醫生提審了隔天就要被處死的犯人瑞夫開序,然後故事的場景整個就轉到了本劇的主線,在美國的一處沙漠荒地的一個旅館,外頭風雨交加,聯外道路淹水不通,也無法與外界聯繫。一個父親開車載著妻兒路經此地,車子的輪胎忽然爆胎。隨後他與妻子下車察看,妻子又意外被後方帶著大明星的來車撞到重傷,一群人就到了這家旅館,約翰庫薩克演的男主角愛德華達科塔,也就是撞傷妻子的人,開車想到醫院找人急救,路上遇到了妓女巴黎,原來父親的車會爆胎就是這個妓女巴黎的高跟鞋害的,兩人的車遇到淹水泡湯,於是攔下了剛在拉斯維加斯結婚的情侶檔的車,一同回到了旅館,密室的佈局也就完成了。這十個人處在密室之中,故事的第1/3處,大明星被砍頭殺死開始,之後人也一個一個被殺害,並穿插審查庭的狀況,到了故事中間的時候,大家原以為的凶手竟然也被殺害了,然後故事開始變的詭異,原本被殺害的人突然全部都消失,線索是每個被殺害的人手中都拿有旅館的房門鑰匙,故事到了後1/3處,序場的線與主場的線接在一起,大家發現原來這十個人的都是主角的人格,在審查庭精神醫師要這個病患將其他人格殺害,留下善良的人格才能逃脫被處死的命運,於是回到旅館的場景,主角奮力的在自己所幻想的場景裡,將殺人犯罪的那個人格殺死,最後變回了只剩妓女巴黎的人格,她的願望是到鄉下種田,正當精神醫師以為拯救了在死刑邊緣的犯人,卻不知主角人格的原型是從小被虐待而養成真正有犯罪行為的小男孩這個人格,最終還是把精神醫師給殺害了。
有別於一般犯罪的推理小說,改編成人格分裂患者的腦內人格自我對抗,這個編劇的確是高明,故事的環節相扣,節奏緊湊,雖然某些橋段是令人感到過於刻意,但是若是存在人的腦海了,所有的不合理都有了合理的解釋,畢竟人腦的想像無限,有些科幻或架空的電影讓大家覺得不好看,就是這個橋段沒有處理好,畢竟人還是活在一個合乎邏輯的世界,忽然的不合理,容易讓觀眾出戲無法融入劇情,這在好萊塢電影是基本。導演詹姆斯•曼高德在維基上知道他出身在藝術家庭,早期是迪士尼的動畫師,因此在此部電影便可以看到他光影上用的非常的純熟,通常這種犯罪電影,都喜歡用陰暗的色調,但是電影畫面一暗就什麼都看不到,黑麻麻的一片,因此導演很巧妙的運用的雷雨閃電製造瞬間的光影,讓觀眾既可以看到畫面的資訊,也可以代表角色內心的驚恐,在氣氛的營造上與節奏都抓的很精準,雖然這位導演的片產不算多,但出手的許多電影叫好又叫座,也是奧斯卡的常客,是厲害的導演。
回到人格分裂這個主題,用一個密室,讓所有的被害者代表病患的人格,的確是有趣,片中的精神醫師想要做的就是讓其中一個良善的人格去殺掉其他不好的人格,但是精神醫師沒有摸透的是病患最終的原型人格是哪個,當病患回到自己的原本的人格早已是罪犯,小時候被虐待的主角早已殺人如麻,所以又犯下了殺死精神醫師的罪。人格分裂是怎麼產生的,通常都是會伴隨著一個社會邊緣的原生家庭,患者在小時就被虐待或著性侵,在這種極大的壓力下而頭腦混亂為了自保而產生了他人的人格,藉以逃避原生的環境給的挫折或脅迫感,當然這不代表所有病患的原本人格都會是犯罪,因為每個人能承受的壓力也都不同,只是在這個故事中原本的人格其實是壞的。然而這要在故事後段解謎之後,我們觀眾才能體會人格分裂患者腦裡的腦裡世界,也是這部電影峰迴路轉精采之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