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惡臭的《黑暗之家》
2015/10/02 16:45:01瀏覽358|回應0|推薦0

在臉書上有人推薦天使的呢喃這本書,寫的是有關於粒線體的恐怖小說,小說的作者,就是寫過惡之教典的貴志祐介,惡之教典的電影在上映時,有大幅的宣傳,並與另一部湊佳苗的小說告白對照,因此令人印象深刻。後來在搜尋貴志祐介的資訊時,大家普遍推薦的是另一本獲得日本恐怖小說大賞的黑暗之家,所以我先在圖書館借了黑暗之家的小說觀看。

在維基上介紹作者曾有段時間擔任過保險員,這本黑暗之家的故事,主要也就是在寫保險金賠償而引發的殺人事件,也許是這樣的經歷,在內容上就多了一些相關保險業的專業術語。貴介祐仁的小說,大部分都是有關病態心理、懸疑恐怖的內容,第十三個人格ISOLA寫的是人格分裂,惡之教典與黑暗之家主題是有關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在心理學上是屬於病態的心理學,搜尋維基的資料淺顯的說這樣的人格變態反映在行為上,最重要的就是沒有道德感,對於偷竊、傷害,甚或殺人都不會有任何的歉意,他們只在一自己心中獲得的利益,食物可以止餓,所以偷搶食物是最快的方式,錢可以玩樂,因此要馬上獲得錢,即使是殺害自己的親人也在所不惜。這種人的心中只有自己與他人的分別,沒有親人或是朋友,對人冷漠。與精神分裂不同的是,這樣的人其實外表看起來與正常人一般並無不同,有些人甚至智商外貌都在常人之上,其實很討人喜歡,如果這樣的人擁有了權力,在歷史上就造成了恐怖的浩劫,無論在國外或者中國歷史中,嗜血的皇帝、殘暴吸血鬼君主,還有造成二次世界大戰,生靈塗炭的希特勒等。

造成人格的病態,經常是伴隨著一個有問題的家庭,長期的被忽視而造成慾望的渴望。所以一個人小時在人格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穩定的社會,與安穩的家庭,才能有積極向上的國家。而一個國家有問題的家庭一多,就會動盪不安,這也是為何孔子提倡倫理。對家庭沒有責任的父母,也就會養成對人沒有責任的子女,惡性循環。

黑暗之家就是一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病患,為了保險金而殺害自己的家人的故事。一開始男主角大略的介紹了保險公司的理賠部門的狀況,以及自己小時也目睹了哥哥自殺的慘狀,持續有失眠、作惡夢的狀況,某日接到一通電話詢問如果親人自殺可否理賠,本於直覺,他認為對方想要自殺而加以勸誡。後來被指派處理一宗投訴案件,到了投訴者的家,也是本書的書名,一棟漆黑詭異又彌漫著怪味道的黑色獨棟的房屋座落在高級住宅區中,也不跟鄰居有互動。當他與屋子主人進入房屋內,竟然發現屋主的兒子上吊自殺了,他變成了目擊證人。雖然屋主的兒子死了,但是怪異的是這屋子的大人並沒有顯露悲傷,反而日日前來保險公司討理賠金,這讓他深覺小孩並不是自殺而是他殺,但是屋主又有不再場證明,後來連警察也查不出什麼他殺的理由,就結案理賠。這時屋主的雙手竟被機器切斷,屋主的妻子又到保險公司討理賠金,後來陸續也有幾個阻擾妻子理賠的人被殺死,經過主角內部調查,發現屋主的妻子過去竟也有過小孩的自殺理賠紀錄,所有的答案指向屋子的妻子才是兇手,答案的揭曉卻引來了殺機,自己的女友被綁架,自己也差點被殺,最終在一番爭鬥中,主角反擊將兇手殺死。

所謂的虎毒不食子,連自己小孩都能殺害的母親,簡直就是毫無人性禽獸不如,書中的兇手屋主的妻子就是一個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病患,而且殺人的理由雖然是為了獲得三千萬的理賠金,但是獲得理賠金也只是為了自己能夠去打小鋼珠,這種完全不成理由的理由。

這本書並沒有去探討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解決,但書中提到犯人小時也受過暴力與遺棄,是引起心理變態的主因。故事還是在提醒讀者,現在人因為生活富裕所發展的保險制度,有些人覬覦高額的理賠金,所以社會上因詐騙保險理賠金的犯罪將會層出不窮,若遇上了心理變態的人就容易造成嚴重的犯罪行為。

貴志祐介的故事寫的很緊湊,懸疑的點上沒有寫的很深入,故事的一半就揭露兇手是誰了,但是在氣味的描寫上寫的非常引人入勝,從一開始進屋子裡瀰漫著惡臭,卻又伴隨著沾黏惡臭的香水味,到最後發現黑色屋子內一堆死人,兇手身上的香水味是要壓過死人的味道,光是想像就覺得很噁心。故事恐怖的點就是放在兇手慘忍的性格上,用針線把受害者的眼睛縫起來,真是太恐怖的女人了,堪稱是毒蜘蛛黑寡婦的代表。

這本小說還被韓國改編成電影,改編的內容跟小說差異不大,蠻忠於原著的,但是原著小說把人物描寫的比較扎實,唯一就是女友改成了老婆這點,大概是要省掉原本結尾女友提到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比反社會人格的兇手更加恐怖,為了控制女兒而阻止男主角去找女友,這個橋段是我個人認為很重要的段落。主角們都演的很好,把韓國人的強悍表露無遺,可惜電影沒有把黑色之家裡那惡臭的感覺拍出來,畢竟那股惡臭代表死人也代表整個房子的腐壞,雖然也不好拍啦。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lowtravel&aid=3195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