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01 15:13:28瀏覽5912|回應9|推薦76 |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接收創始成員國申請的窗口已經在昨晚﹝3月31日﹞關閉。台灣趕在截止前幾個小時送出申請書,能否取得創始成員國身分仍取決於大陸的態度。美國和日本則是沒加入的主要國家。 亞洲擁有全球60%人口,但一些國家的鐵、公路系統、港口、機場以及通訊等基礎建設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亞洲的經濟發展。目前雖有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能夠提供資金,但加起來每年大概只有200億美元。然而跟據亞洲開發銀行的估計,2010年至2020年10年間,亞洲各國若要維持現有經濟增長水平,平均每年需投資8000億美元。顯然,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對亞洲各國的建設幫助有限。 另一方面,大陸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美國人能買的差不多就那麼多了,而大陸國內的建設也已經呈現供過於求的現象,於是開發新市場成了最佳出路。由於大陸這幾年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累積了可觀的外匯,將這些錢投資在其他亞洲國家的基礎建設上,將來可讓大陸透過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生產的產品賣到這些新市場,這在現在看來似乎是自然不過的事,但在兩年前卻是沒聽說過的戰略構想。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前年底拋出亞投行的概念,雖然倡議提出後得到一帶一路所及亞洲國家的支持,美國卻先是唱衰,再暗中要求盟邦別加入,就希望那個倡議無疾而終。但事與願違,去年底以中國為首的21個國家在北京正式簽署籌建亞投行備忘錄。接著,陸續有其他國家申請加入。但最讓人意外的是英國在3月中旬也提出了加入亞投行的申請,隨後法國、意大利、德國等西方國家紛紛申請加入,看在美國眼裡,這真是情何以堪。過去這二十年少有英國和美國不同調的事發生,如今英國為了自身利益,寧可讓美國不快。 美國自己不在一帶一路的規劃路線上,何況美國掌控著世界銀行並和日本共同掌控亞洲開發銀行,不加入亞投行似乎是正常的,但美國為何要阻擾亞投行的成立?這應該不只是因為世界銀行多出一個競爭者,美國著眼於亞投行是由中國主導,美國不習慣和其他國家平起平坐,更不甘於當老二。可是美國又突然在截止日前一天派出財政部長前往北京,是否會改變之前的杯葛態度而倍受關注,結果是否是因為美國開出的條件沒被接受而沒在最後一刻加入則不得而知。美國給自己的下台階是希望亞投行可以與現有的國際金融機構形成互補關係,並且對銀行治理採行高標準。這實在很好笑,美國人Paul Wolfowitz於2005起擔任世界銀行行長,在職其間把原本擔任世界銀行職員的女朋友轉調到美國國務院,還兩度為她爭取把年薪提升到將近20萬美元。此事於 2007年3月遭媒體披露,直到2007年5月該員才宣佈辭職。不知道美國人說的高標準是不是指這個?相對於中國的戰略構想,美國的作為只是失敗的戰術。 其實美國應該擔心的是自己的未來,就算美國不加入亞投行,美國也不會立刻就失去什麼。但基礎設施投資要以長遠來看,接下來的十年,當資金開始投入亞洲各國的鐵路、公路、港口、機場建設時,身為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並有能力輸出工程建設的中國、法國、英國、德國等將是最有機會標下工程的國家,同樣有能力的美國和日本卻只能靠邊站。等這些基礎設施陸續完成後,便利的交通將降低中國、南韓、東南亞等產品製造國以及中亞、西亞原料輸出國的成本,帶來的利益將由相關國家分享,美國只有看的份。美國之前提的甚麼重返亞洲之類的說法在沒有經濟實力當後盾的情況下只是句口號,美國對亞洲的影響力未來不會上升,只會下降,美國的影響力終將退回美洲,亞投行只是美國邊緣化的開始。 向來緊跟美國腳步的日本,先前不願把話說死,說在考慮加入,但美國沒說加入前不敢自作主張,再加上與中國的心結,為了現實還是顧全面子確實左右為難。最後的結果是自己造成的。 至於台灣,雖然已提出申請,但島內討論的重點竟然是用甚麼名稱加入、能否增加台灣國際能見度、提升國際地位等只有台灣才會想到的問題。台灣朝野深怕加入亞投行會被矮化,但是,當台灣送出申請書前還要事先跟美、日溝通,外交部長林永樂說美方表示尊重,台灣在美、日面前難道不是已經自我矮化了!以往大陸有什麼好處還會優先給台灣機會,但後來給台灣自己人一鬧,大陸或許還不是真心但換來的一定是絕情,何必呢?亞投行或許標示大陸對台讓利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