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6/12 22:06:43瀏覽1571|回應8|推薦48 | |
趁假日去了一趟天津,一天一夜小旅行。 去之前翻了手上僅有的幾頁天津資料,知道有一處列強租界時代留下的五大道街區必逛,其他的就抱著走到哪看到哪的隨興。當時想城市的樣子都差不多,去天津,只因為它離北京近,坐火車只要一個多小時。 到達天津的那個中午,我還在想:原來我們是從一個霧濛濛的城市,來到另一個更朦朧的城市。從一個交通混亂的地方,來到另一個更亂的地方。從一處大工地,來到另一座大工地。這座城市正在翻修的程度,與北京相比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到了下午,我跟花輪,竟然就打起了是否要在天津買房的主意。 當然,這只是一時意亂情迷的漫天狂想,聊著讓自己開心的。那麼,天津魅力何在? 讓我們作白日夢想置產的,是天津市「海河」(一條河名)東岸,一處稱為義大利風情區的地方。去之前只知道這裡曾是義大利租界,有一些洋樓-其實整個天津都是。但沒想到的是,竟然每座樓都如此壯觀,保存得如此完整,而且除了少數幾棟樓已經改作餐廳或俱樂部外,大多數的樓房還是空的,斑駁的牆面,脫落的油漆,蒙塵的鐵欄杆,歷史刻痕歷歷在目。 出租車師傅讓我們下車的地方,是一個圓形的廣場。那種在羅馬、佛羅倫斯、米蘭,處處都有的廣場,有著噴水池和高高的石柱,石柱上是一座有著翅膀的女神雕像。圍繞這座稱為「馬可波羅廣場」四周的,是樹蔭掩蓋下,有愛奧尼克式柱頭,有長窗有圓窗,有大理石的欄杆和塔樓的典雅建築。
這天是週六,只有幾對年輕男女在這裡閒聊嬉戲,整個區很靜,很空。我們看到路邊一排洋樓與洋樓間有個通道,就進去看看。這一走,彷彿走進二十世紀初,那個列強在中國競相侵略,也競相建設的年代。那時,想必路上都是戴著高禮帽、留著兩撇鬍,手上還拿著馬鞭的「阿兜仔」,他們在離歐洲數萬里的中國土地上,蓋起了跟家鄉形式一模一樣的樓房,過起了糜爛奢華的生活。直到二次大戰結束,這批異國軍隊瞬間狼狽離開,把一切能帶的都帶走了,就是樓房帶不走。於是,我們看到-- 一排整整齊齊重複排列的圓拱、長窗,希臘式圓柱、三角形的山牆、中央廣場…好幾座典型的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建築,圍成一個方形,在那裡靜靜端坐著。這裡到處充滿義大利佛羅倫斯的影子,只是少了大衛雕像。我忍不住選了一棟樓,走上階梯,握住門把。門,自然是鎖住的。臉貼著蒙塵生灰的窗子往內看,除了歷史的塵煙外,裡面是空的。
義大利人已經走了六十多年,房子竟然還空著,於是買棟百年洋樓來住住的念頭油然升起。 放眼四周,這一區其實正在整修中,有些房子顯然已經物有所主,有些房子則好像還活在上一世紀。 我們一方面想著,這裡真是投資的好地方,因為它還沒有被「打造」好。另一方面又很慶幸此時前來,看到了它觀光化之前最接近滄桑歷史的一面。等到道路重鋪了,油漆新刷了,水泥新抹了,招牌也掛上去了,美則美矣,但就不是原來的它了。
我們跟工人、保安、餐廳員工打聽的結果,這一帶的洋樓確實可以買賣,一平米的價格約四至五萬元人民幣(乘以12即為一坪台幣價格)。老實說,對於富人或財團而言,這價格不貴,畢竟這是在天津市中心,火車站就在附近,又是百年歷史大宅。比起另一處租界遺跡五大道區,這裡相對單純和清幽,我相信它成為遠近馳名景點的日子不會太遠。不是富人也不是財團,也沒中樂透的我們,也只能等下次再來,看它是不是被包裝成天津的「上海新天地」。 回來後我上網溫習了天津租界史,曾有高達九個國家在天津佔據版圖,有的國家,如義大利,比利時,根本只是「有樣學樣」,跟隨英法等國的腳步,沒有贏得戰爭就取得了大片土地,而那時的清廷,毫無抵抗之力。那一頁歷史真的粗暴而難堪。 歷史百轉千回,昔日讓中國人引以為恥的租界史,如今成了不折不扣的城市特色。建築本身畢竟是無罪的,它只是見證歷史曾經發生了什麼。如今天津不僅要留這些老洋房,連租界區周遭新建的建築,都被要求仿照歐洲古典風格,因此在天津,有座橋簡直就是巴黎亞歷山大三世橋的複製版,有座鐘樓,像倫敦,也像蘇黎世的產物。天津從被迫接受到主動仿效西方,至少這次掌握了主動權。這個世紀至少可以欣慰的是,天津人是自己寫歷史的。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