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沒有學校的學習~ 轉載自台灣立報
2009/03/02 18:05:36瀏覽2057|回應6|推薦39
在家自學系列一:沒有學校的學習
  記者∕作者:嚴文廷
■嚴文廷

學習,不一定要上學校。目前,台北市約有3百個家庭選擇在家自學方式,由父母擔任老師,自己教導兒女,從品格到學業一手包辦,對於憂心教育體制的家長很有吸引力。不過,在家自學其實並不浪漫,過來人提醒,夫妻雙方必須有一人全職在家,負起教育全責,需要極大的恆心與毅力貫徹時間管理,才能實踐在家自學的終極目標,讓孩子得到最好的學習品質。

自主學習促進會志工的高瑞穗,本身就是在家教育的家長,她說,作息規律十分重要,每天按表操課,不能因為在家裡而鬆懈。她為了讓兒子小博在家自學,辭去工作全心陪伴,才能做好在家自學的任務。

不願陷入找好學校的陷阱

今年11歲的陳明秀,4歲開始在家自學,如今已7個年頭,她相當於國小五年級。父親陳怡光談起女兒在家自學的原因:「上幼稚園後,家長紛紛討論那個小學比較好、那個老師比較好,解決後,再討論學校課程教得怎麼樣。」他不想陷入追逐夢幻學校的陷阱,擁有MAB與國際研究雙碩士學位的他,與擁有華沙大學漢學碩士的波蘭裔太太Dorota商量後,夫妻倆決定一肩扛下教育子女的責任。

為了讓明秀與弟弟明哲接受教育,陳怡光規劃家中一個房間作為教室,稱之為「Babel school」,Babel在聖經中是個座擁多種語言與文化的塔—巴貝塔,他們在這間教室裡教授孩子認識多元文化,全職媽媽Dorota負責孩子的所有教育,讓明秀與明哲同時學習華文、波蘭文與英文三種語言,她說:「我來自波蘭,必須讓孩子知道母親的家鄉與母語,但不是強迫,而是從各種不同的主題中將語言慢慢帶入。」

明秀介紹自己一天的作息,從早起整理床鋪、做早餐、遛狗直到8點半才開始進入「Babel school」,由媽媽排定今天必須完成的科目,明秀自己選擇上課順序:漢語、天文、地理,哪一堂課先進行,媽媽會讓明秀決定,但一定要完成這些課表。

下午多是藝能課程,包括滑冰、足球、書法、芭蕾等,必須走出教室與其他小孩子一起學習。陳怡光表示,在家自學最擔心讓孩子缺少外在刺激,戶外活動能增加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

媽媽Dorota設計的課程以主題分類,最近明秀正在學習熱帶雨林,內容包括雨林裡的生物、生態等。陳怡光表示,一個主題上課約兩週,有各種不同的作業。明秀已經養成習慣,遇到困難會尋求協助,網路檢索系統是最好的工具。課程完成後,該主題就能集結成一本厚厚的報告書。

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

在家教育最常被誤會是離群索居,陳怡光從2007年12月開始,聚集了3個自學家庭的5位孩子,以「台灣在家教育網」名義,向各社教機構申請導覽,稱為「2ND TUE」,陳怡光表示,在家自學只有一個家庭,很難申請博物館導覽,他聚集眾人的力量,利用每月第二週的星期二出遊,刻意避開週末假日,利用平日時段,讓孩子充分透過導覽了解新知。

去年,他們走訪了台北228紀念館、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長毛象特展、台北奔牛節等活動,明秀補充,看到長毛象特展的消息時,一行人就討論想去參觀,還更改原訂行程,明秀笑說,其實「2ND TUE」很有彈性,都是由參加的家長與小朋友討論決定。

如今,參加「2ND TUE」的自學家庭從2個增加至20多個,總人數已突破50人大關。陳怡光表示,3月份計畫到宜蘭武荖坑綠色博覽會露營,實地瞭解各種不同種類的植物,因為人數眾多,申請導覽不成問題,可以享受免費的公共資源。

選擇真正的知識 不依賴學制

會選擇成為在家自學家庭,來自陳怡光波折的教育體驗。他15歲那年到英國唸書,考上大一後,回台灣卻因為兵役問題無法回英國,插大考上中央大學英文系,之後又到美國攻讀MBA與國際研究碩士,不平順的求學歷程讓他體會「知識跨越國界與語言」,即使從英國回台灣,還是有能力考上大學,到美國依然能攻讀碩士,這才是真正的知識。

他批評,台灣的教育制度從小教孩子被動接受知識,學習依賴教科書、老師與考試,孩子花很多年接受教育,卻不見得能吸收真正的知識。他強調自己的目的是推廣教育選擇權,自主選擇該如何學習,陳怡光不諱言,在家自學有很多限制,但只要台北市的在家學習人數從目前的3百人提升至3千人,教育局就不能繼續漠視,屆時,推動任何改革才有力量。

因過動症在家自學

高瑞穗與小博是另一個在家自學的例子。小博念小五時,問媽媽是否能留在家裡學習,不要上學。高瑞穗才知道,原來可以在家自學。她回憶,兒子反應自己在課堂提問,卻遭到老師拒絕,要他自己回家想辦法。她後來才知道兒子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在家自學讓小博找到成就感,她說:「因為我不會拒絕他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

耐心教導小博每一個問題,雖然用的是學校的教科書,但她不會排斥小博任何一個沒頭沒腦的問題,高瑞穗舉例,譬如老師正在說明「飛鴿傳書」,小博會立刻舉手:「我家隔壁有養鴿子,鴿糞非常臭」,老師大多會以為小博刻意搗蛋,這可能是小博不愛上學的主因。

如今小博已升上高中,目前就讀台北商專應用外語科,國中三年都在家自學,基測成績仍有262分。高瑞穗坦言,升高中後不敢讓兒子在家自學,畢竟距離18歲越來越近,可能還沒上大學就收到兵單,只好讓小博進入學校。

所幸,教育部去年5月修正《自學進修學力鑑定考試辦法》後,18歲也能考大學,但高瑞穗直言,只能期待辦法真的生效,否則,萬一小博還沒上大學或申請到美國或日本學校,就得被徵召入伍。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ymau&aid=270192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朋友中有三戶是home schooling
2009/03/04 15:04
是宗教原因, 在美,home school 有很強的support system,他們每年都去參加conference,有自己的組織home school association,有很多套教材,還可以選擇看錄影帶,social 對他們不是問題,我覺得是考驗父母親的耐力與commitment,因為一旦選擇,不能太晚後悔,聽過高年級回到公立系統的,都會格格不入呢..
中等生(shymau) 於 2009-03-05 18:00 回覆:

雖然我對在家自學系統不熟悉, 但我相信強有力的support system是最重要的支撐因素

父母親的中心思想也要夠Strong!


vivij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為了孩子好...父母和創辦者宜審慎評估和隨時調整...
2009/03/04 13:11

為了孩子好...父母和創辦者宜審慎評估和隨時調整...

沒有學校的學習...家庭經濟能力社交群體要夠大夠能支持孩子的成長發展和學習不被中斷 .

我有好友的孩子從小讀森林小學,後來還是轉回台北天母東路的三玉國小...基本上要看孩子的健康條件和心理需求在哪;以及其他隨時變動的外在物理環境條件的充分與否.

基本上我們為人師長或父母的希望孩子既能保有被准許和等待好奇及思考發問等自由發展的空間時間 ;  然則, 生命之美還在於能過群體生活,能從小學習或認知或理解遵守社會規範是很重要的一生受用的課題 ; 讓孩子無拘無束中和眾多小朋友分享互動遊戲學習從分工合作中忍耐與欣賞多元的價值觀和不同的社經地位的人的行為也是學校教育的目的之一. 而選擇沒有學校的學習主要目標在哪? 難道不是想打破僵化的制度和填鴨式及類似軍事管理的班級管理和不當的考試補習等等弊端?

總之 生活方式即教育 .

建議做 " 行動研究 " ( 以日記..田野觀察及.調查...有縱向約十年為期 橫向約近百人為母群體 ; 或許能讓台灣的教育走出一翻新天地 . )

中等生(shymau) 於 2009-03-05 18:03 回覆:
Vivijr的"行動研究"想法很獨特, 說不定真是一條方向

MmM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Home School
2009/03/03 15:25
Home School 的教育學習方法在美國實施以久. 以前我的班上也有幾個小朋友是 home school, 他們的學習方式真是豐富精采
中等生(shymau) 於 2009-03-05 18:01 回覆:
我也同意這些孩子的眼界與心胸亦能較深且廣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所以才說
2009/03/03 13:56
假如對上台大醫科沒興趣
2009/03/03 07:59
可以考慮在家自學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自學就不必想明星學校系了
2009/03/03 12:16

沒有競爭力


中等生(shymau) 於 2009-03-03 13:26 回覆:
希望孩子自學的父母, 應該是已決定走在體制之外了, 全力培養孩子快樂長大的環境似乎是他們最大的心願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假如對上台大醫科沒興趣
2009/03/03 07:59
可以考慮在家自學
中等生(shymau) 於 2009-03-03 09:39 回覆:
時和大哥的這兩句話, 頗值得玩味深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