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育孩子判斷事物本身的善惡
2008/08/15 09:24:11瀏覽568|回應0|推薦1

教育孩子判斷事物本身的善惡,而非依據他人眼光來決定自己的行為

有位媽媽和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一同出門時,來到了一條沒有斑馬線的道路上。這時候媽媽對著孩子說:「趁現在沒有車子也沒有人在看,我們趕快穿過馬路吧」。但小孩子卻說:「媽媽,不能因為沒有人在看就穿越馬路喔!」。被孩子這麼一提醒,這位媽媽才突然驚覺到,自己差一點就作了孩子最壞的示範。

但是有些家長被孩子指正時,卻常會因為自尊問題而無法老實承認錯誤。如上述的例子中,相信有不少家長即使遭到糾正,也會強拉著孩子的手,一邊說著:「偶爾這樣做沒關係的。」,一邊快步穿越馬路。

而有些家長在指正孩子時,常會用「這樣做會被大家笑的喔!」或是「這樣不雅觀。」等說法。但實際上,這樣的說法等於在告訴孩子:「只要沒人在時就不用遵守規定」。如「不雅觀」的感覺源自於對他人的意識,因此只要不過度在意他人的眼光,自然就不會產生這樣的感覺。

事實上,告訴孩子必須以他人眼光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其實並不符合教育原本的真意。

如果長期這樣教育孩子,容易使孩子成為表裡不一,習慣在別人面前裝模作樣的人。如此一來,孩子將不容易釐清善惡的基準,而容易在四下無人的情形下違反規則。 

《菊花與劍》的作者,同時也是美國文化人類學者的魯斯‧潘乃德(Ruth Benedict),曾將日本文化比喻為「恥感文化」。也就是說,日本人將來自他人的評判視為行為善惡的基準。但事實上,「只要沒有人在看,有什麼不可以」這樣的思考確實深植在日本人心中。

德國人在管教自己的小孩時,常會使用「人類不會作這種事情」的說法。

不過度在意他人的想法或眼光,而是以「事情本身的好壞」為基準來指導孩子,這就是教育的基本精神。

本文摘自 <圖解正面教養法>一書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ymau&aid=2132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