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班級讀書會>反思札記>第一組報告>2014/10/3/週五第五節班會。
2014/10/05 00:20:54瀏覽141|回應0|推薦0

*班級讀書會>反思札記>第一組報告>2014/10/3/週五第五節班會。

今年重新接手高一新生班導師,因此重新認真思考如何經營班級讀書會。

 

老實說......
兩年前在豐商第一個高一新生班的班級讀書會,
沒有很成功......甚至該說......很失敗......
閩南俗諺說【一年徙栽,三年徛黃。
如今重新來過,我更加戰戰兢兢。

很早就開始準備工作:
1.分組方式:仍是按照座號順序分組,但減少每組人數,總共7組,每組5或6人。

2.座位安排:因為以前習慣對稱的十字分組,可是現在的排數是7,因此不對稱。
      後來終於找出可以恰恰好的方式。請參見【103_商一1讀書會小組工作.pdf

3.例會時間:國文課根本不夠用,班會課得看著辦,沒有其他自習課可用。
      所以要在夾縫中辦讀書會了,因此先找出行事曆內所有現有可用的"班會時間"。
      再勉強排入例會時間,偶然還是會有失誤,
      前一次應是"建立默契的師生討論企劃",不知不覺變成考會計,所以只好老施一手主導。

4.結合原本的讀書心得工作:為了減少學生作業量,也為了配合圖書館推廣讀書心得的美意。
      將[閱讀筆記]、[讀書心得報告]和[中學生網站的跨校網讀]融入在企劃內。

5.加強個別上台表現的機會:原本的目的就是訓練表達能力,可是對於不善長的同學,
      強迫上台,反而是最佳的機會,因為無法避免,也不用擔心被搶了機會。
      小組報告,很容易變成個別專擅的舞台,某些學生不是不想表現而是沒有機會表現。
      不求多,每個人上台分享自己讀過的書,並在黑板上寫下一道討論議題,
      第一次,因為有英聽測驗,所以只剩半節課,
      第一組有5人,其實每個人才分到2分鐘左右。
      雖然不盡興,但第一組,只要起示範效果就好,總得保留一點進步空間給後面的小組。
      為了加強"個別表現"的重要性,增加了【(工作紙)【一次上台的經驗】2014102.docx

6.增加聽眾的回饋:之前以小組為主軸的讀書會,
      也有聽眾的回饋【101_Pfyvs_班級讀書會主題分享回饋單暨評分表.doc】。
      之前失敗的原因可能就是因為太過強調小組工作,例如:
        【1021208readplan.doc孤獨六講版】【read_plan_1021_國二4.doc
        【read_plan_10102短篇小說.doc】【read_plan_10102最後的演講.doc
      而且上台報告的反而是小組內的某個人,聽眾也只注意到某個人講某本書,所以效果弱了。
      今年改成【【班級讀書會>導讀一本書>聽眾回饋單】2014102.docx
      只給個人評分,也只回饋給個人,因此是強調"個別的表現"而非"小組的工作"。
      因為同時每次有5~6人報告,所以為了減輕寫作業單的工作量,
      每次每人只回饋一個人,至於回饋對象是誰?
      第一次是用座號(38)除以上台人數5,所得餘數=上台順序,
      因為先寫出上台順序,才告訴大家分配方式,也算是隨機決定,下次來抽籤好了!
      回饋單分成上下兩部分,上半部評分只有老施自己看,下半部的回饋則是給報告者本人。
      期末會請同學,貼在【(工作紙)【一次上台的經驗】2014102.docx的背面,
      這個還能放到學生的【學習檔案內,將來可以用作【甄選作品集】。

7.取消小組間的競賽:這兒的時間真的很有限,擠不出空白課程的時間了,
      也很難期待學生在忙碌的考證時程表內擠出時間進行這麼藝文的讀書會小組工作,
      所以我們務實點,減少小組工作,應該是反而較有效果的作法。

8.第一次的遺憾:今天因為時間不夠,所以只有"匆匆一瞥"的上台報告,
      原本安排小組討論各討論議題,當然只剩下"看過"這樣。

9.對下一次的期待:下次的時間較充足,希望可以進行小組討論。
      下一次的第二組看過今天的流程模式,應該可以準備的更充分。
      下一次應該請大家把帶來書"一大早"就拿出來亮相,順便讓大家用手翻翻看感受一下。(書展?)

10.覺得最棒的一點:之前說"帶實體書來",5位同學有4位都帶來了耶!
      而且想拍照存證的老施,硬是拗大家配合我照相,大家都靦腆的配合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