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0808 (你的寶寶1歲2個月了!)寶寶怕怕,不愛看醫生 ~奇蜜育兒資訊~
2015/10/31 11:03:15瀏覽117|回應0|推薦0

寶寶怕怕,不愛看醫生 

帶寶寶看醫生,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無論是因為寶寶生病而就診,或只是例行性的檢查和預防注射,都有可能演變成一場親子間的拉鋸戰。因為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會出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為什麼要接受醫生的檢查?又為什麼身旁的孩子總是哭鬧著拒絕呢?這一連串的疑惑,還伴隨著對陌生人事物的不適應,自然會讓孩子產生極度的不安與恐懼感。

難道這樣的衝突真的無可避免嗎?其實如果處理得當,醫病關係也可以是和諧而圓滿的,我樂於分享個人的實務經驗與策略:   

發揮同理與耐性,預作心理建設
父母應嘗試以包容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的反應,試想沒有人喜歡就醫,大人皆然,更何況是年幼未知的孩子呢!在帶孩子去醫院時,一定要先幫孩子做好心理準備,耐心的為孩子說明實情,看醫生是為了幫助他恢復健康,醫生可能會做哪些檢查,就醫時可能會有一點不舒服,也讓他知道你會一直陪伴著他,以理性而漸進的溝通方式,消減孩子的的心理恐懼,千萬避免以責罵欺騙或恐嚇的口吻脅迫孩子就醫。

短片1:http://parent.kimy.com.tw/new/article.aspx?id=4657 (3:25)

          (親子互動祕笈:扮演遊戲能讓孩子抒解負面的情緒,克服恐懼與生活裡的不確定感。例如孩子可能害怕看醫生,但透過扮演遊戲能讓他們重現自己焦慮的情境、找到抒解情緒的方式。)

給爸媽的小叮嚀

為孩子準備玩具時,可以準備一些扮演醫生的玩具,例如︰聽診器、體溫表等,和孩子玩扮家家酒,讓孩子扮演醫生、護士或是假裝生病,對他們是很重要的;在這種扮演遊戲中,孩子對於自己無法控制的情況,會獲得一些概念與了解,以後不管是去打預防針或是看醫生時,他會比較容易接受。

平日和孩子在玩「扮醫生」時,也可以和孩子輪流扮演病人,讓孩子分別體會當醫生與當病人的不同。同時,給孩子一個學習的機會,了解醫生與病人之間的關係,學習關懷和幫助別人;同情別人的痛苦,並藉以紓解自己的情緒。
另外,平時在教養孩子時,應該避免用「不乖就帶你去看醫生、去打針」來恐嚇孩子,讓孩子誤解治療的意義,以為看醫生是一種不乖的懲罰。當孩子需要就醫時,才不致於心生抗拒,不願意配合。

透過閱讀和遊戲, 體驗就醫實況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與孩子分享有關看醫生的圖畫書,增進孩子的認知,也藉著對故事角色的認同,紓解孩子不安的情緒,還可以透過扮演玩具和遊戲,引導孩子模擬就醫的現況,都有助於孩子調適心情。 
就醫現場適時安撫 與實質的獎勵
在面對醫生時,你可以先親切的與他交談,讓醫生了解孩子的病狀和心情,讓孩子感受你對醫生的信任,也讓孩子熟悉環境和人事。當孩子顯得害怕時,及時以肢體擁抱他,以溫柔的眼神和話語安慰他,盡量讓他安靜下來,當孩子表現不錯時,以言語讚美或實質獎勵,都能緩和就醫的不適感受。 在我的親身經驗裡,醫生的診療風格和態度,也會影響醫病的互動關係,為了營造和諧的就醫經驗,父母不妨事先打聽或透過親友推介,尋找有愛心與耐性的專業醫生。為了穩定情緒,讓孩子攜帶心愛的玩偶就醫,也能發揮陪伴和安撫的功效喔!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3459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