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608 Kyle小寶貝1歲11個月了!與家人歡度端午佳節連假 (附照片39張)
2024/06/12 03:14:35瀏覽58|回應0|推薦0

本週是放端午年假,所以我們選在周六晚上於禪園聚餐。根據廣泛的傳說,端午節的典故是因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於這一日投汨羅江自盡,後以紀念屈原,因此有人稱其為詩人節。端午節常見習俗有很多,最廣為人知的是划龍舟,還有掛菖蒲、佩香囊、喝雄黃酒、包粽子、立蛋和鬥石。端午佳節祝福大家闔家安康!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有趣又科學的吹泡泡遊戲

公園裡常見孩子們玩吹泡泡遊戲。吹泡泡,除了有趣之外,其實也很「科學」喔。從泡泡水的製作、吹泡泡工具的選擇、吹氣力道的控制等,都是很有趣的實驗。而「吹」泡泡的動作,不僅可以讓小小孩透過氣息的一吐一吸,練習口腔肌肉的掌控,同時,吹氣對孩子肺活量的訓練,也很有幫助。

每個孩子都愛玩吹泡泡遊戲,找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出門踏青,和孩子一起盡情地吹泡泡吧!

輕輕吹,吹出好多小泡泡

◎拿出吸管,將沾泡泡水那一端的開口剪成十字狀,這樣就能沾附更多的泡泡水。

◎爸媽可以在不沾泡泡水的情況下,先引導孩子用吸管輕輕地吹氣,然後跟孩子比賽看誰的氣吐得比較長,讓孩子用自己的手去感覺另一端吐出的氣息。

◎從吸管吐出的空氣越慢、越輕,吹出來的泡泡也會越多喔。遊戲中,爸媽記得對孩子說:「對,慢慢吹,你看好多小泡泡喔!」。

給爸媽的小叮嚀:跟孩子進行活動時,可以先在吸管靠近嘴巴的那一端,剪開一個小洞,這樣就可以大大減低孩子在吹泡泡時,不小心吸入泡泡水的機率喔。

大泡泡,滿天飛

◎利用毛根編成一個小圈圈,沾上泡泡水之後,就是神奇的吹泡泡棒了。

◎爸媽請先把圈圈對著順風的方向,一旦陣陣的風兒吹過來,就會帶出一連串隨風飛舞的泡泡。

◎只要吹氣,就會有漂亮的泡泡,從圈圈裡一顆顆蹦出來。爸媽這時候可以跟孩子一起比賽,看誰吹的泡泡比較大、比較多。

◎當孩子吹出大泡泡時,別忘了適時鼓勵他,這樣他會玩得更起勁;爸媽也試試看一起吹,親子之間的親密感都會大大提升喔!

給爸媽的小叮嚀:若想使用鐵絲、鋁線來製作吹泡泡的工具時,可以在表面裹上紗布或繃帶,讓線圈表面能吸附更多泡泡水,吹泡泡時的效果才會比較好喔。

挑戰!不同形狀的泡泡

◎用餐巾紙或捲筒式衛生紙的中空紙捲筒,將捲筒的一端沾上泡泡水,就能吹出胖胖長長的泡泡喔!

◎也可以利用空紙杯,只要把杯底戳一個小洞,杯口沾上泡泡水,從小洞吐氣,同樣可以吹出又大又長的泡泡。

泡泡水獨家配方大公開!

一般來說,家裡的任何清潔劑都可以用來製作泡泡水,但為了讓泡泡膜更有黏性、也更不容易破,可以加入「甘油」,一般藥房都買得到。

調製配方作法:

1. 大約一杯的洗碗精(或其他清潔劑)搭配一茶匙的甘油,用熱水稀釋到10~12倍左右,混合攪拌均勻,記得不要攪出太多泡沫。

2. 如果家裡沒有甘油的話,也可以用糖或膠水來代替。但劑量不需太多,可以一邊加、一邊試吹;加太多,泡泡會變得太黏、太重。

3. 爸媽也可使用濃縮的清潔劑來製作泡泡水,成分越單純的清潔劑效果越好。

延伸閱讀: 運動.飲食.寵物 養出好心情

家有小小孩,爸媽只要從每天簡單的正確運動和飲食做起,就能讓孩子和自己擁有好心情;喜歡養寵物的爸媽,還可以善用毛小孩來療癒家人喔!

《運動》

刺激大腦分泌快樂賀爾蒙

傳統觀念認為愛運動的孩子「頭腦簡單」,但隨著腦科學的發達,愈來愈多研究證實,運動可強化大腦的連結;透過運動,我們大腦的動作、情緒和認知區塊之間會產生迴路,也會讓大腦運作更活絡。

愛運動的孩子,遠離憂鬱

在《啟動孩子的大腦~做孩子腦力發展的好幫手》(信誼)一書中,洪蘭教授指出,運動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帶來愉悅的感覺,並且可以抑制大腦中杏仁核的活化,阻止負面情緒的出現。實驗者用老鼠來探究原因,發現運動時氧氣的大量消耗會促使血液循環加快,氧氣的需求會增加肌肉微血管的數量,使肌肉可以運動得更久;大腦也是一樣,血液流動得愈快,就能運送愈多的帶氧血紅素到細胞上去,於是就可以做更多的思考,儲存更多的記憶。

運動不但能讓人精神飽滿,也可以增進孩子的專注力與情緒的安定性。因為運動可以緩衝我們所遭遇的壓力,並減輕壓力造成的不適;而且運動時比較能專注在當下的感受,覺察身心的變化,避免沉溺在不愉快的經驗裡,或擔憂尚未發生的事情。

運動能力好,容易交朋友

經常運動還會讓人產生正向的意念,對自己擁有較好的身體意象,因此會更喜歡自己、接納自己。

對幼兒來說,交朋友時肢體語言的互動比口語更為重要,感覺動作能力愈好的孩子,愈能在與人的互動中舉止恰當,並獲得自信心和成就感,比較不會害羞退卻,社交需求也能獲得滿足。

親子動起來!

爸媽帶著孩子一起運動,不僅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還能掌握孩子的成長狀況,親子間的話題也會變多。透過親子之間共同的經驗和肢體的接觸,更可增進情感和信任,讓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行動 1:安排適當的運動空間

想建立孩子的運動習慣,首先要給孩子一個合適的運動環境。爸媽平日就可以在家中布置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孩子盡情玩耍,例如:調整家具擺放方式,挪出一個無障礙的活動空間;或是舖上安全地墊讓寶寶翻滾、爬行。經常安排時間帶孩子到學校操場、社區公園等有遊樂設施的開闊空間跑跳、打球。

行動 2:運動融入生活和遊戲中

讓孩子感到有趣,運動才能持久,所以爸媽要透過遊戲方式帶著孩子活動筋骨,而不是採用嚴格的訓練方式。例如:帶著肥皂水到公園吹泡泡,孩子不知不覺就會追著泡泡跑了起來;看一本艾瑞.卡爾的《從頭動到腳》(上誼),模仿裡面的動作也能讓全身上下活絡起來;翻開陳志賢的《幼幼小書——我的一天.我喜歡.我愛玩 》(信誼),小小孩也能從畫面中體會出趣味的生活情境,並且和自己的經驗連結。

行動 3:爸媽減少擔心,多多鼓勵

運動能力的好壞,和幼兒期的遊戲經驗也有很大的關係。爸媽如果過度擔心孩子碰撞或跌倒而加以干涉,就會讓孩子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孩子必須要面對挑戰和經歷過挫敗,才能學到如何自我調整;爸媽在陪伴及引導時,需注意的是遊戲環境和器材的安全性,從小多培養孩子的協調能力,而不是限制孩子活動。

《飲食》

快樂食物 vs. 陷阱食物

過去認為食物只是提供人體活動所需,進而維持身體健康和對抗疾病;但是,許多新的研究發現,食物扮演了維護心理健康的重要角色。除了因為有些食物的成分原本就能幫助情緒安定、產生愉悅感之外,人們對於喜歡吃的食物或帶來愉快記憶的食物,也能在進食的時候,產生「快樂賀爾蒙」。

快樂食物:香蕉

香蕉中除了含有可振奮精神的生物鹼,還有大量的色胺酸和維生素B6,可幫助大腦製造血清素,讓心情保持愉悅。醫學上發現,香蕉皮比香蕉含有更多的色胺酸,如果不想浪費它,可嘗試用無毒栽種的香蕉皮,加上堅果、牛奶打成果汁。

快樂食物:深海魚

研究發現,把魚當作主食的國家和人們都比較快樂。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與常用的抗憂鬱藥有類似作用,能阻斷神經傳導路徑,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鮭魚、鱈魚、鯖魚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過仍要注意食物的來源,避免來自汙染的水域。

快樂食物:深綠色蔬菜

深綠色蔬菜含有鎂、葉酸,可舒緩神經緊張和壓力,吃了會心情大好。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菠菜、地瓜葉等,除了含有大量鐵質,更有人體所需的葉酸。

醫學文獻指出,缺乏葉酸會導致憂鬱症及早發性的失智,葉酸攝取不足也易產生睡眠困難和焦慮等症狀,想改善情緒最好多吃深綠色蔬菜。

快樂食物:柑橘類水果

維生素C也能抗壓,舒緩神經緊張。在製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時,維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孩子若心情不佳,喝些檸檬汁、吃點葡萄柚或櫻桃都可改善情緒。雖然櫻桃並不便宜,但美國研究發現櫻桃中有一種花青素,可降低發炎,女性經痛時吃點櫻桃也能舒緩。

快樂食物:堅果和豆類

人腦在壓力大時,特別需要消耗大量的熱量和維生素B群,這時,花生和核桃就是很好的補充品;年幼孩子還不適合吃堅硬的顆粒食物,可用核桃芝麻糊或花生湯來補充好油和維他命B。黃豆富有鎂和鈣,可安定神經,紅豆中的醣類能使血糖平穩,適量吃些豆類食物,如:豆漿、豆腐、紅豆湯,也可提振心情。

陷阱食物小叮嚀

有些食物吃的時候似乎很快樂,但後遺症多,爸媽自己和孩子都要盡量減少攝取。此外,就算是好食物也不宜過飽,「吃到飽」會讓人無法神清氣爽。以下是需要警戒的陷阱食物:

● 巧克力、餅乾、蛋糕甜食

很多人心情不好時會吃點甜食。甜食令人快速感到愉悅是因為胰島素在一連串的轉換下,讓色胺酸來提高血清素,使大腦產生愉悅感。但是吃太多會讓胰島素大量分泌,又讓血糖急速降低,「雲霄飛車」式的變化會讓心神更疲累。

● 過量的咖啡與潛藏的咖啡因

習慣喝咖啡的人,一旦少了咖啡,常會有頭痛、憂鬱現象,有些人喝過多,還會出現緊張、興奮、好動不安等症狀,這些往往都是咖啡因所造成的。幼兒雖然不會直接喝咖啡,但爸媽仍須注意巧克力、餅乾、奶茶、可樂、糖果裡潛藏的咖啡因。

● 牛排和五花肉等高油的食物

牛排或五花肉上桌時的脂肪香氣雖然常會讓人心情提振,但吃太多油,動脈會遭受低密度脂蛋白阻塞,傷害腦部血液循環;吃高油的食物還會製造大量的自由基,傷害神經元。肉品要搭配大量蔬菜食用才恰當。

《療癒》

毛小孩讓親子得到安慰

爸媽可能早就知道,經由仔細地教導和訓練,狗可以扮演很多角色,例如:搜救犬、緝毒犬、導盲犬、狗醫生⋯⋯,前些時候又多了一種「伴讀犬」,這是新北市動保處實施「零安樂死」之後的新計畫,他們挑選外表可愛、個性穩定的狗或貓進入教室伴讀,有些是安撫情緒焦慮的新生,有些是幫忙特教班的孩子集中精神參與課堂活動。實施以來,深獲孩子喜愛。

在生活裡,多數孩子都喜歡親近動物,去動物園玩通常是童年裡快樂的記憶。許多孩子也常渴望養寵物,不過爸媽礙於健康或照顧等疑慮,有些在自己生養孩子時常忍痛把疼愛多年的毛小孩送走。其實,寵物對大人和孩子有許多正面的意義,是安撫心靈的良伴,爸媽只要做好準備,仍可安心讓孩子養寵物。

養寵物對心理健康的價值

家中也養貓咪的感覺統合專家高麗芷老師曾經為文指出,國外研究發現,對寵物說話、撫摸寵物時,人的臉部表情和聲音都變得溫柔;更有研究證明,撫摸動物會減緩脈搏、降低血壓;透過與動物間的觸覺經驗(撫摸動物或被動物舔或磨蹭)也能讓快樂賀爾蒙倍增。如果人和所撫摸的動物之間是有感情的,那麼平靜身心的效果就會更大。

在控制研究對象的社會經濟背景條件下,研究者也發現,家中有寵物的孩子,在理解他人非語言的溝通訊號時,比起未養過寵物的孩子要高明許多,所以,養寵物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方法之一;在學習照顧寵物時,更是生命教育的體驗。

此外,無論孩子是怎樣個性的人,只要對動物付出愛心,都會被動物所愛。即使是害羞、不善言詞的孩子,動物也不會嫌棄,所以和寵物自在相處,對孩子建立自我存在的價值感,也有很大的助益呢!

養寵物該注意的問題和準備

● 評估家中的空間和能否妥善照顧

是否有空間供寵物活動?有足夠的時間帶寵物出外運動嗎?是否能耐心處理寵物的吃、喝、洗澡、排泄等問題?寵物開銷也要納入家中經濟考慮。

● 確認家人與寵物的健康狀況

養貓狗毛屑多,要先確認家中成員是否會過敏;要注意寵物是否帶有細菌或寄生蟲,需進行預防注射、常整修爪牙、梳洗毛髮。

● 避免讓小小孩與寵物單獨相處

小小孩不清楚寵物的習性,可能會伸手抓寵物耳朵或尾巴,或是在小狗吃飯時摸牠,這些舉動會讓寵物翻臉,爸媽應在旁看顧及引導。

● 不在寵物面前餵小小孩吃味道濃郁的食物

寵物的嗅覺靈敏,若是只餵小孩,讓寵物在一旁流口水,可能會引起寵物搶食而讓孩子陷入危險。

● 別讓寵物在小小孩面前表演刺激的遊戲動作

寵物過度興奮可能會發生衝撞,難以控制。

● 和寵物相處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無論是跟寵物玩耍或照顧之後,都要記得「洗手」是保健的基本原則。

本期特選主題: 陪孩子一起快樂學習上廁所

孩子的如廁訓練,總有些狀況讓爸媽困擾不已。其實,如廁訓練開始的時間早晚,與孩子何時可以成功控制大小便無關,只要孩子在生理與心理都準備好了,每個孩子都可以學會自己上廁所。在過程中,如果爸媽能運用一些小技巧,引發孩子嘗試的動機並提供正確的示範,就能讓如廁訓練變得更順利。

等孩子準備好了再開始

一般來說,孩子一歲半到兩歲半大的時候,在身心的成熟度上都最適合開始進行如廁訓練。從生理方面來看,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會站、會行走,排便時間比較有規律,白天的時候尿布也至少可以維持兩個小時的乾燥而不會尿濕。這些現象都表示,孩子的直腸括約肌功能已經發展得比較健全,大、小便可以在直腸及膀胱中停留一段時間,孩子也可以憑自我意識去控制排便了。

從心理方面來看,兩歲左右的孩子,對外在環境已經有了基本的信任及安全感;再加上自我意識的萌芽,這個時期的孩子凡事都想要自己來,不希望別人幫忙,爸媽可以利用孩子想要自己嘗試的心理,鼓勵孩子和爸爸媽媽一樣用馬桶上廁所。此外,這個時期孩子在溝通能力上的進步,不論是透過語言、肢體動作或是表情,都讓孩子更容易表達自己的狀況以及需求,也更能聽懂爸媽的指示,這些都會讓如廁訓練更容易進行,也會減緩訓練時親子間的緊張氣氛。

不過,每個孩子在發展歷程上都有個別差異,而男生通常又比女生慢一些。所以,爸媽還是要細心觀察孩子,以孩子自己的身心發展狀況,作為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最重要的準則喔!

孩子是否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了呢?

請依據孩子現有的能力,勾選下列項目:

□ 孩子對排泄有感覺,有尿意、便意時,表情或動作會變得不一樣。

□ 孩子括約肌的控制力增強,尿布可以保持至少2小時的乾爽,不再整天尿不停。

□ 孩子可以毫不費力地坐下、站起來,也會自己完成簡單的穿脫動作。

□ 孩子對成人上廁所感到好奇,也會想要觀察、模仿成人的動作。

□ 孩子可以了解尿尿、大便及馬桶等詞彙的意思,也能夠完成簡單的指令。

□ 進行如廁訓練時,孩子不會出現排斥或抗爭的反應。

上述六個項目,如果孩子都能做到,就表示孩子已經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了。請注意,孩子如有任何一項尚未達到,爸爸媽媽就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喔!

兒歌律動時間——讓如廁學習變得有趣

1~3歲孩子非常喜歡唱兒歌、跟著兒歌做律動,因此,爸媽可以運用兒歌引起孩子嘗試的動機,培養孩子建立生活自理的好習慣。

「小屁股坐在小馬桶上,猜猜看什麼掉到馬桶裡面呢?」這首兒歌非常適合正在學習如廁的孩子,可以化解孩子坐馬桶的緊張感,讓自己上廁所變得更有趣!

https://parents.hsin-yi.org.tw/Library/Article/1014 (1:26)

噗通!噗通!

(屁股坐上小圈圈,

噗通!噗通!

什麼掉到馬桶裡面?)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807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