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40727 Emily 小寶貝3歲10個月了;孩子必修的品格學分 (附照片26張)
2024/08/01 22:31:23瀏覽41|回應0|推薦0

旅遊返台後,從容整理16天的照片及文字紀錄(分享於BlogFacebook)、清洗衣服、準備8/5彰化大村國小的兒童美語教材。周六下午去孔廟值班,晚上與兒孫歡聚,在鎮記餐廳吃火鍋。我大概是吃到生、冷或不潔的食材,半夜腹部劇痛驚醒,上吐數次卻難下瀉,蹲坐馬桶三個多小時,想去聯新掛急診,但全身無力,無法騎機車,也不敢叫計程車。一直禱告呼求上帝救我,感謝主!四點左右總算把穢物排出,肚子就比較沒那麼痛了!第二天沒去教會,整天臥床休息,不進食只喝水,也預約了聯新掛號周一下午看腸胃肝膽科。還好兒孫都安然無事,可是我以後再也不想去吃鎮記了!真是一次很痛苦難忘的經驗!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孩子必修的品格學分

媽媽的手不小心刮傷,這兩天一直貼著ok繃,恬恬整天都表現出關切的神情,常常玩一玩自己的玩具,又跑到媽媽身邊,幫媽媽「呼呼」,安慰媽媽。孩子這份體貼人的表現是與生俱來的嗎?

「同理心」是指:能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體會別人內心感受和想法的一種能力。同理心不僅是人與人溝通和解決問題時最重要的社交技巧,也是孩子之所以能夠表現出關懷、助人、分享、尊重以及有公德心等品格的基本要件。

孩子的同理心,何時萌芽?

在出生第一年,孩子會以直接的情緒表現,和相處者回應與互動。例如:看見別的小孩哭,自己也跟著大哭。當1歲時,孩子看見別人哭時,會用溫柔的聲音、輕拍、擁抱,以及自己喜歡的東西來安慰對方;2歲大時,則會用對方喜歡的東西來安慰對方,例如:弟弟哭了,會拿弟弟喜歡的玩具給他;滿3歲之後,就會試著依照對方的狀況,尋找合適的解決辦法,例如:看見朋友哭了,會找朋友的媽媽來安慰他,而不是找自己的媽媽。

日常生活中,練習將心比心

雖說同理心早在嬰兒時期就已經展現,不過由於學齡前的孩子,生活經驗與社會認知能力有限,仍必須藉由大人引導以及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練習,一點一滴潛移默化養成。那該怎麼做,才能教養出有同理心的孩子呢?

■常和孩子討論感受和情緒

爸媽應即時回應孩子的情緒,並透過對話,讓孩子覺察、辨別自己的感受,如此孩子才可能「將心比心」,去覺察、接納和同理別人的情緒感受,並學習解決問題和體諒別人的方式。比如:孩子動手推妹妹時,爸媽可以說:「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你可以跟妹妹說你不想玩,但是不應該推她,她可能會受傷。我們要想想,怎麼樣讓妹妹不那麼傷心。」

■爸媽以身作則或互換角色

爸媽以身作則做出同理、助人的行為,孩子耳濡目染,之後遇到相同情形也會表現出來。比如:當孩子跌倒時,你幫他貼Ok繃;當你切菜受傷時,孩子也會幫你貼Ok繃;你讓座給老人或孕婦,孩子也學到體諒他人不便並適時伸出援手。此外,還可以跟孩子玩互換角色的遊戲,由孩子扮演爸爸或媽媽,讓孩子做你平常做的事,他會感受到爸媽的難為與忙碌,就比較能體諒或主動幫忙了。

■和友伴相處,從互動養成

同理心必須從人與人的互動中養成,還沒上學的孩子,爸媽可以多帶他到公園玩,如有機會就可以提醒孩子可以怎麼做。比如:孩子玩沙時,爸媽可提醒孩子不要亂灑而影響別人;玩遊具時,引導他注意後面有人排隊,要輪流讓大家都玩得到;此外,也可以提醒孩子觀察公園裡其他人的助人行為……這些良善的人際互動,都會內化到孩子心裡成為往後的行為準則。

同理心就像一把萬用鑰匙,讓孩子更容易打開一扇扇人際互動的大門;更重要的是,擁有同理心的孩子是快樂的,他會用柔軟的心去看待每一件事、對待每一個人。因此,當孩子主動關懷與幫助別人時,別忘了給他一個肯定的微笑、一個愛的擁抱,讓同理心的種子能在他小小的心中,穩穩地生根、長大!

延伸閱讀:教養孩子,身教與玩伴缺一不可

孩子需要在團體中長大,在遊戲中培養人際關係的基本能力。雖然在群體中難免會遇上他人的不良行為,只要爸媽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注重身教,建立起孩子的好習慣,這種內隱的學習會導引孩子保有正確的行為。

 文╱洪蘭|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一位過去常見面的朋友最近突然消聲匿跡了,用簡訊聯絡她都是已讀不回。對一個70歲獨居的老人來說,這個反常的現象令人擔心,於是大家約好抽空去看她。在門鈴按了三次後,她終於來應門了,但披頭散髮、容顏憔悴,讓我們大吃一驚。原來她3歲半的孫子在托兒所被同學欺負,又學會了講髒話。在跟老師和兒媳溝通不良後,她決定自己來帶,不送托兒所了。但是帶孩子是件非常耗體力的事,尤其是好動、不愛睡覺的小男孩,因此她每天都被整得精疲力竭。想到她以前斬釘截鐵地說絕對不替媳婦帶孫子,再看到她現在的樣子,大家不禁莞爾,真是天下父母心。

童年有玩伴,長大才不會孤寂偏激

但是,孩子需要在團體中長大,在遊戲中培養人際關係的基本能力。研究發現小時候不會跟別人玩的孩子,長大後只能跟電腦玩,因為只有電玩這種沒有生命的玩伴,才可以忍受重複、不合理的咒罵和毆打而不離去。這種孩子長大後容易變成宅男,而孤寂的人生會使孩子思想偏激,尤其最近好幾個冷血的兇手都是孤僻、沒有朋友的宅男。朋友聽了嚇一跳,頻頻問證據何在。

其實證據很多,研究發現會玩的孩子EQ高,因為人類是在同儕團體中完成他的社會化,而不是跟他的父母。尤其實驗發現孩子對別人的態度非常敏感,會因此而調整他自己的行為。一個18個月大的嬰兒就會討好大人,作出大人想要的行為。

孩子先有自己喜好,再懂察言觀色

這個實驗是在幼兒面前放兩個碗,一個碗內是寶寶最喜歡的小餅乾,另一個碗內是寶寶不喜歡的青花菜。實驗者故意在寶寶面前拿起青花菜吃說:「好好吃唷,我好喜歡吃青花菜唷。」她再從碗中拿起一塊餅乾放進嘴裡,馬上皺眉頭說:「難吃死了,我不喜歡。」然後,她把手伸出來跟寶寶說:「我肚子餓了,給我東西吃。」這時,15個月大的寶寶會抓餅乾給實驗者,因為他還不會替別人想,只會推己及人,從自己的觀點出發:我喜歡餅乾,別人一定也喜歡,就拿餅乾給實驗者了。

才差3個月,一個18個月大寶寶就已經會從別人的觀點來看事情:我是喜歡餅乾沒錯,但是他不喜歡,他剛剛才說他喜歡的是青花菜,所以,他就拿青花菜給實驗者了。我們看到話都還講不清楚的幼兒就已經會察顏觀色,有了《顏氏家訓》中所說的「察人顏色,知人喜怒」的本事了。

從小建立好習慣,學習與人相處

因為孩子天生愛討好大人,所以大人應該在這個時期教會孩子各種好習慣,這時期的學習屬於內隱的學習,是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即便將來不幸得了失憶症,這個行為或習慣都還在。所以孩子小時候要盡量讓他去跟別人玩,讓他透過模仿別人所帶來的感同身受體會,學會與人相處的正確行為。

對於孩子被別人打,做父母的一定會很捨不得,但是父母不可能一輩子陪在孩子身邊保護他,總有一天,我們會離他而去,所以要先替他準備好應對這個世界的不公,父母要隨時把握機會,就當時的情境,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比如說,盡量不要落單、盡量不要跟這種會打人的孩子玩,當他走近時,自己趕快避開;也可以教孩子數招自衛的方法(這是為什麼很多華人孩子在美國都去學柔道或武術),最主要是教會他保護自己,而不是去保護他。

至於講髒話,現在環境是如此,他不可能不聽到,但他可以不講。大人只要一聽到孩子講髒話,就告訴他不可以說,若講不聽就扳下面孔,不理他,因為演化上,沒有父母的孩子活不了,所以孩子會很在乎大人不要他。但是切記,大人自己不可以在他面前講髒話,以身作則很重要,孩子是看著大人的背影長大的。史懷哲說身教是教育孩子唯一的方法。

從朋友家告辭出來,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老朋友無恙,憂的是現在社會風氣如此的壞,連幼兒都會罵髒話,以後怎麼辦呢?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80867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