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0427 出院準備4~6 (摘自康健雜誌)
2017/04/27 11:34:42瀏覽215|回應0|推薦0

出院準備04/護理師的告白:離開醫院,我才知道病人為什麼總是反覆入院

出院準備是一場高難度的接力賽,醫院與社區之間需要形成默契,彼此配合,才能讓病人安穩地走到人生跑道的終點。

「現在的出院準備,多半還是在做到轉介而已,」相約在嘉義縣新營火車站附近的一家咖啡廳,嘉義縣照管中心專員郭芳雅一坐下來便很直接地這樣說。

郭芳雅今年35歲,輔英護理一畢業後,就在嘉義基督教醫院擔任護理師。民國91年,因嘉義市承接長照十年的先導計劃,嘉基率先將出院準備小組業務獨立編制,當時的主管認為她有資深的病房經驗,也擅於溝通,便找她擔任出備個管師。。

一開始出院準備小組只編制兩個人,所有內科的病患都由她負責,平均每天要協助10~20位患者。只要有護理師認為病患符合出院準備的條件,就會通知他們前往了解家屬所需的協助。

嘉義市面積小,人口也不多,要掌握院外有哪些機構、居家服務中心並不困難,而護理人員發現病患有照顧需要,也多願意指導家屬怎麼照顧。但做了幾年後,郭芳雅漸漸覺得有點無力。

「我發現不管我再怎麼努力幫家屬衛教,也提供出院後可找的長照資源,但不少病人還是在出院後不久又送回醫院。像是肺炎病人餵食時被嗆到、導尿管未適時更換引發感染,都不少見,」郭芳雅心中很好奇,是不是有什麼問題被忽略了。

有一次她碰上一位慢性肺阻塞的病人,「我印象很深刻,因為他太太是位全職的照顧者,住院期間也很積極向護理師請教照顧的技巧,可是後來他還是經常因為喘的問題送回醫院。後來,我就決定親自到病患家去看看。」

到個案家後她才發現,家裡並沒有像醫院一樣的化痰機,也沒有可以輕鬆調整高度的床方便協助拍痰。再加上病人帶著鼻胃管,常消化不佳,太太很擔心他的營養狀況,會不斷反覆抽痰協助補充營養。而長期一個人,遇到問題找不到專業人員求助,也累積了很大的心裡壓力。送醫成了她慌亂時唯一的出路。

在醫院內談出院準備根本不夠

這件事情讓郭芳雅覺得,原來光是在醫院內談出院準備並不夠。

她深深體會到,病人回家後面對的環境與醫院截然不同,很多護理人員慣用的照顧技巧回到家後就派不上用場。

「醫院的床可以自動抬高、有抽痰機,但病患的床可能靠在牆邊、輪椅進出不便,醫院指導時用的呼吸器也可能跟他買的不同。骨折術後,醫師或護理人員以為叮嚀要做復健,卻不知個案回家後完全不敢動或不想動,如果缺乏家人支持,復健一定中斷.....」

而長期從事出院準備業務,她也對國內醫院的普遍狀況略有打聽,「出院準備多半還是只能做到轉介,因為醫院最終出發點是減少超長住院的病人。但這些病患往往是疾病、家庭狀況複雜,回家後會有很大的挑戰。」

郭芳雅希望自己能幫病人解決真正的困擾。不久後,剛好嘉義縣衛生局要招聘照管專員,想找有個管經驗的護理師,她便毅然決定走出醫院。

「一開始,我根本不敢跟我爸媽說我去做什麼,只說是去公部門。家訪對他們來說有點危險、辛苦。加上當時醫院的工作已經很穩定,又不用值班,換到衛生局薪水少了將近一萬多塊,很多同事都說我瘋了,勸我好好考慮。」

出院準備不只是交接資源也要交接「照顧目標」

擔任照管專員後,郭芳雅更覺得醫院與社區之間需要合作。

照管專員隸屬於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當民眾提出申請,專員就會到家中親自訪視,依照民眾的生活能力、居家環境、經濟狀況等,核定補助的時數,寫成照顧計畫,再向區域內可提供服務的單位(如物理、職能治療師、居家服務)派案。

「醫療與長照的串連不只是單純的把病人交到另一方手上而已,也應該一起在同樣的目標下努力。照專若可以知道醫院端對病人的處置情況,照顧計畫就能延續醫療團隊的努力。」

郭芳雅舉例,虛弱或插鼻胃管的病人在住院期間,通常醫院會指導如何補充飲食。照管專員若不知道這些處置,出院後的居家護理師、服務員就不易在灌食或備餐上跟著注意。或是中風長輩,前三個月還能在醫院復健,但返家後,照專若能跟醫院復健師交班,就能要求服務員指導在家的訓練,連洗澡時,也可知道哪些動作不要幫忙,要讓個案自己動。

「但目前醫院給長照中心的轉介單,多半都只是一張A4的表格,寫的很簡單。除非仔細打電話跟對方詢問,很難從那張紙上了解病人的醫療狀況,」郭芳雅苦笑。

聽到有些醫院跟縣市長照中心開始合作,郭芳雅認為這是好的開始,但能否成功,兩邊的人力是關鍵。

現在照專要管的案量很大,常安排完服務後,就無法主動再去關心後續狀況。自己有時候為了完成進度,也逐漸只做到幫案家核定時數、安排好資源,無法像早年一樣時常去關切案家。而就她所知,許多醫院內也都只配置2位個管師負責全院的業務,實際上很難每個需要的病患都顧到。

長照2.0後,個案管理可能會改由社區A級據點的個管師來做,她也考慮再換個跑道試試。

「我們專業人員常會覺得很多事情很簡單,家屬為何學不會,但在照顧現場會看到很多老老照顧的狀況,還有些弱勢的家庭,他們很難知道自己缺什麼,也不見得會爭取權益。我覺得長照2.0中有個重要的精神,服務端要跨團隊合作,不是讓民眾自己面對許多不同專業的人,」郭芳雅說。

「走進社區,你會慢慢發現到,人總是要走到『那個地方』。以前個案走了,我會難過很多天,現在不會,;我會想到至少他們在離開人世之前,關於人最基本的需求我有盡量幫忙滿足。就算他們不一定會跟我說謝謝,但我知道我在他們的這段過程中做了重要的事。

帶著滿滿的踏實感,郭芳雅知道自己會持續守在社區,安定更多慌亂的心。

出院準備05:逆轉家屬照顧困境  醫院動起來

儘管困難重重,有些醫院、縣市衛生局卻也開始行動,逆轉出院照顧的困境,讓每一個家庭不再為出院感到無助。

有些較早投入社區照顧的醫院與醫護人員,因對醫院外的資源較熟悉,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依然盡力為病患解決各種出院後可能面對的難題。

像是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出院準備服務,因經常碰到家屬來請教安養機構的建議,近年甚至走出醫院,主動去了解社區中有哪些機構,並定期訪視,查看環境設備。

近年,更有些已踏出第二、第三步,結合居家醫療、資訊系統,讓社區的病患也獲得醫療的照顧。

嘉義基督教醫院 出院準備服務組 護理長張麗芬說,1994年就將出院準備成立專責小組的嘉義基督教醫院,因醫院很早開始就發展長照業務,自然很熟悉院外有哪些可用資源。目前共有6位專職的個管師,過去都是資深的病房護理師。

走進病房,個管師陳秀如正在訪視一位肺炎入院的小腦萎縮病患,病患是中低收入戶,靠太太一人工作養全家。因得知出院後需要使用抽痰機、安置鼻胃管,高齡的母親很擔心自己無法勝任照顧工作。陳秀如多次安撫、鼓勵阿嬤,也幫忙聯繫適合的居家護理所並親自與對方叮嚀狀況,同時也轉介居家醫療醫師,讓阿嬤日後不用再帶兒子回院複診。

連結居家醫療可說是病人能從醫院安心回到社區的「最後一哩路」,因為要實現社區化的照顧,醫療與照顧密不可分。

負責居家醫療的嘉義基督教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白惠文表示,出院後,照顧主力從醫療人員變成居服員、照管專員,醫療的角色往往就此消失。但有長照需要的老人家常出現皮膚褥瘡、呼吸易喘、泌尿道感染等多重症狀,家屬或居服員無法處置,一個不小心惡化,又得送回醫院。

連結居家醫療團隊,就可請醫師來探視、給予一些醫療處置。

週三一早,白惠文至嘉義竹崎鄉探視一位長期臥床的阿嬤,白惠文幫阿嬤聽診完,將阿嬤翻身一看,發現已有褥瘡,建議家屬需調整皮膚用藥,並叮嚀在場的居服員:「儘量維持一週3次沐浴。洗完澡後,可幫她擦一層薄薄的凡士林。」

2015年開始,嘉基的一些醫師、物理治療師、藥師在當時家醫科醫師余尚儒的串聯下,也與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合作,利用「Kintone」雲端平台交換照顧資訊,合力守護社區的高齡長輩。當居服員發現無法處理的問題,就可即時上傳求助、請醫療團隊給建議;醫師平時也可藉由照顧日誌更掌握長輩狀況。

合作聽起來容易,但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主任林玉琴與張麗芬都表示,醫院與社區單位若平時沒有信任基礎,雙方不見得願意合作。由於嘉基承辦了嘉義市居家服務中心業務,人員相互熟悉,才有辦法做到。若要拓展到其他地方,最好由政府來領導串聯。

台東縣衛生局 :醫院、照管專員、居家醫療團隊共同召開出院準備會議

今年1月, 台東縣衛生局 也開始與台東馬偕紀念醫院、台東聖母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台東分院、台東基督教醫院、關山慈濟醫院等合作,在為病患做出備服務時,由照管專員先到醫院評估。

台東縣衛生局長期照顧科科長劉鳳琴表示,台東病床數較少,照專人力相較充裕,因此還是讓照專親自到醫院評估。目前也已有10多位病人在出院1週內可用到長照服務。

今年3月,也剛成功做到在出院準備會議時,就找到居家醫療團隊與原團隊醫師、復健師、營養師等共同召開會議,形成一個真正兼具醫療與社區照顧的團隊。

 

 出院準備06:申請「長照」,時間真的很長!鬆綁刻不容緩

不過,要解決照顧的難題,不能光靠醫院。因為即使醫院的出院準備能在病患出院前,就把需要長照的病患轉介到縣市照管中心,也得要後端願意提前來「接棒」。

但要申請政府提供的長照,須先等患者出院,照管專員才會到家訪視評估,再經至少1週時間審核後、派案給當地服務單位。再等排到居服員、居家復健師,往往已經是出院2週後,有些縣市甚至要等1個月。

政府資源無法及時到位,有些家屬乾脆自行請看護、甚至離職照顧。

去年長照2.0版本公布,衛福部宣布將「出院準備服務」納入新增項目中,一些縣市政府也開始主動與醫院合作,接起醫療與長照資訊的斷裂。

像是高雄市、新北市、屏東縣衛生局,就鬆綁長照規定,讓病人盡可能在出院時就受益於政府的長照服務。

高雄市衛生局+高雄榮總  醫院個管師先幫病人安排長照服務

其中, 高雄市衛生局 高雄榮民總醫院 去年10月開始合作,推動「出院無縫接軌長期照顧服務」,讓出備個管師學習長照服務的評估與核定。大約病人出院前3天,個管師就可代替照管專員,先幫病患初步核定長照服務,並透過照管中心系統開案。照管專員就可趕緊安排居服員、居家復健等服務。

去年至今,已有9位個案成功在出院當天,或至少3天內就接受到長照服務。不過,由於完整的照顧評估要考量居家環境、生活訪視,在病人回家1個月後,照管中心還是會派照管專員進行第二次複評,調整評估計劃。

高雄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周明岳表示,各病房護理人員、醫師,只要發現有長照需求,就要主動照會出備小組。若病人有老人照顧老人或獨居情況,也會被列為優先處理對象。

「這些計劃橫跨許多單位,需由副院長層級主持,不是單一科可以做到,」周明岳說。

除了各病房護理師要主動發現有需求的病患,出院前,原本病房的專科護理師、高齡醫學醫師、復健治療師也要共同參與出院準備會議,向家屬說明出院後治療、照顧的方向。

為了讓居服員提前掌握病患狀況,也會請居服單位在病患出院回家前,先到醫院與個管師、家屬討論照顧需求。這樣一來,居服員到家服務時,就不必擔心家屬資訊傳遞的落差,也能延續醫師的建議。

考量民眾對出院準備服務不熟悉,高雄榮總也將出院準備小組設在1樓,讓民眾一走進高齡醫學大樓就可看見。

不過,跨單位間聯繫通常會耗掉幾天等待,尤其長照的各項業務還分屬在衛生局、社會局2個單位管轄。為什麼高雄市的行政流程能如此迅速?

LINE群組 加速行政效率

原來,所有跟這項業務相關的人員都被加入一個LINE群組中。

高雄市衛生局長期照護科科長李素華拿起手機點出畫面,只見高雄榮總的出備個管師傳來:「高榮有位個案資料上傳,麻煩督導簽審」、「「社會局的夥伴:高榮專案已有個案XXX需要協助派案,資料已經寄到信箱。」不久,照管中心的督導立刻回覆「收到」,社會局人員也跟著回應:「明早進辦公室立即回覆輪派單位,謝謝!」接著,照管中心的照管專員又傳來:「回報,3/3收到的XXX個案,身障福利科已經發公文,確定3/7開案。」

李素華表示,長照服務是「全人」的照顧,政府、醫院及長照服務單位間能否共同合作是關鍵,任一方缺了都不行。群組建立後每天LINE響個不停,雖然有點壓力,但溝通效率提升很多。未來試辦計劃會擴展到全市醫院,有可能每個醫院建立一個群組。

新北市衛生局:出院當週內,輔具、中風居家復健就到家 

新北市衛生局 在10多年前也將「出院準備轉介長照」的成效納入督考指標,為加速出院後獲得服務的時間,去年與11家醫院合作,加強出院準備服務的連結。先從經常導致長照需求的中風下手,推出 「黃金自立給付包」方案

一旦病患經醫師判定有恢復潛力(輕度到中度功能障礙),個管師就會與照管專員聯繫,在住院期間先幫病患申請返家後可能需要的一套「包裹式服務」。

新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目前已可做到出院當週,就有物理治療或職能治療師到家協助復健、照服員協助沐浴、出院前購買的輔具也可獲得補助。

林奇宏表示,這項計劃也有「預防失能」的意義,去年10月試辦至今,有些病患功能恢復良好,3個月後就不需要再用到長照。不僅生活有品質,也省下日後會用到的服務資源。

此外,過去輔具若要申請補助,需等社會局派人到家核定後才能申請。為方便病患在出院當天就有輔具可用,也與社會局達成共識。只要經醫院出備人員核定、報備照管中心,民眾購買輔具就可獲得補助。「若病患願意用租的,輔具資源中心也會優先將二手輔具送給患者,並鼓勵日後再回捐,」新北市衛生局視察吳玉鳳說。

由於新北市幅員廣大、人口多,是台北市的1倍大,不易深入了解各地區的服務機構與品質,新北市仍將核定服務的主要業務交給照管專員,護理人員只要負責篩出可能需要長照的病患、做初步評估。

屏東縣衛生局:整合,從政府部門先開始

屏東縣衛生局 最近也開始嘗試「代理照管專員」的模式,將與出備服務做得較完整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合作,希望在病人出院1週前就申請服務。屏東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組長葉家珠表示,目前個管師已訓練完畢,只差將照管中心的系統開放給醫院。

屏東縣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主任林秀芳表示,過去衛生局醫政科會定期評核醫院出院準備業務,2012年為更有效率促成醫院把需要的個案轉到照管中心,就把醫政科與照管中心合併。民眾向照管中心申請服務時,也會了解醫院是否有提供出備服務。每年與醫院開聯繫會議時,就會請醫院做相關的檢討。目前照管中心每個月的收案量,約有一~兩成從醫院轉介過來。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0152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