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北房價賽上海?
2007/06/30 17:14:17瀏覽1956|回應0|推薦17

一家台北建商預測,在市場兩極化的情況下,未來台北出現每坪200萬元的預估屋時,大家不要覺得奇怪(目前最高喊價每坪130萬元)。

在這時間,在幾個房地產景氣指標調查都顯示:預售屋的價格和購買力指數已呈下滑徵兆,各地建商(尤其是台北市)所「喊」出的售價,卻是一家比一家高,讓人不禁好奇和懷疑,到底那些喊破區域房價的房子,是誰在買?真的賣得掉?誰來回答我心中的疑惑?

對於一個處理房地價消息的媒體人,在報導這些屢創新高的房地產消息時,心中不免也興起這樣的疑惑和為難:在無法確知這些房子真實成交價和銷售情況時,要如何來報導這類市場訊息?

前些時候,上海負責管理房地產的一個局處單位,處罰和調查了上海或是大陸最高價的豪宅─湯臣一品(每坪150至160萬元)。湯臣一品被查的事件各方有許多不同的解讀,甚至還有政治上的說法。但不論如何,上海市政府是有根據的。

根據市政府的說法,湯臣一品在網上申報和登錄銷售情況時,出現登記為「已簽約、出售」的二、三個單位,同時間,又登錄了另一批幾個單位的「撤銷買賣」。上海市政府根據湯臣一品自行登錄的這個通報資訊,懷疑湯臣一品有自買自賣來炒作房價的嫌疑,因此,派員搜索湯臣一品的銷售中心等處。

處理這則新聞時,猛然發現,上海市政府還有這樣一個專門管理房地產市場的單位,也才了解,他們對於房屋銷售還有這樣一個登錄的制度和規定。

反觀台北或台灣,在這一部分完全沒有。建商要如何喊價、銷售情況要如何吹牛,消費者、政府、媒體完全無從了解。從市場資訊透明的角度看來,台北不如上海。

市場資訊不透明有許多的後果,不僅對消費者不公平,對投資的建商和整個產業來說也不利。

台灣最風行的預售屋制度,老實說,要賣多少價是建商在決定的。站在商人的角度來看,當然是要賣在最高點,也因此,同一層,不同戶,不同時間賣的預售屋,購屋者買到的價錢可能不一樣。建商開賣價喊得高,風風光光,但實際成交可能大打折扣,隨時在變,卻製造了假象。

市場資訊不公開,某一建案推出後,到底市場反應如何,建商總是「隱惡揚善」,只報好的,甚至是灌水,維持假象,更甚者,向媒體宣傳不實的資訊,誤導大眾。

即便是許多的建商都已上市櫃,照說,對外提供的銷售數據,是屬於「類財報」的性質,但是,建築業者的「操作」手法,並不因是否上市櫃而不同。

整個市場,如果大家都在宣揚:賣得好、傳捷報,就會吸引更多不明究裡的人無知地投入,受害的是其他後進者和消費者。當景氣「突然」(其實是大家隱瞞了資訊)下滑,許多預售屋就變成「爛尾樓」,吃虧的是繳了前期款的消費者,以及銀行。

市場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不只是在房地產市場。在百貨零售市場中,各百貨公司各檔期、各月的營收數據同樣無從得知,讓百貨業者、百貨櫃商無法據以擬訂營業計畫。

據我了解,上海的工商管理單位也有規範通報制度,即時報告營收數據,供政府和業者參考。就這一點來看,上海市政府在市場情報的掌握和管理上,比標榜自由市場的台灣、台北來得進步。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owit&aid=1059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