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1 12:23:41瀏覽3413|回應9|推薦8 | |
經過了約九個小時鬥智鬥力的抗爭,得到十分鐘左右的開會時間,「中華郵政公司」從此改名,明天起,大家已經習慣的「中華郵政」四字將陸續從民眾眼裡消失。
說起來真是啼笑皆非,最近連串的正名風波吹皺一池春水,許多國營事業紛紛依照政策指示,將原先沿用多年的老名字做了更正,說是更正,其實好笑,既然是「更正」那就代表過去十幾年,甚至數十年使用的名稱是錯誤的,若真如此,究竟我們生活在什麼國家?居然連國營事業體的名字都是錯誤? 民進黨政府最近如火如荼地展開各國營事業體的正名運動,自然有其政治考量,明年的總統大選結果如何仍是未定之天,但至少在現在,民進黨政府還握有權力時,想要趕在最後關頭將過去七年沒做到的事情通通辦到好。 許多財經學者分析,一連串的國營公司更名多半只是為了讓「台灣」二字能夠「走出去」,卻得要增加納稅義務人太多負擔,歷史沿革下來的關係,許多國營事業體用的名稱不是「中華」就是「中央」,甚至連「中國」二字都還掛得牢牢,這對喊出台獨的民進黨政府來說不啻芒刺在背,況且執政了那麼多年,居然連這點改變都沒辦法,豈非讓綠營支持者灰心喪志? 黨內幾大天王感受到近來湧自於民間的壓力,甚至講白點,總統大選很快就要到來,現在若不多做點能夠穩固基本盤的事情,或多說些可以讓自己在黨內佔上風的話,將來別說是參與競選,恐怕連黨內提名初選都沒份兒,於是各個卯起來鼓吹這一波波的正名運動。 讓台灣走出國際沒有什麼不好,甚至,落實所謂的本土化,在地化,台灣化都好,這些對台灣於國際市場的能見度相信是有所幫助的,只是,有沒有必要這樣一窩蜂地更正那些國營事業體的名字呢?有沒有可能為了讓「TAIWAN」一詞自然地出現在國際上,卻要全民背負難以想像的龐大負擔呢? 上面這些是多想了,我只是看到新聞標題說,「中華民國郵票」的字樣很可能從下半年之後就會陸續消失,以後郵票上出現的是「台灣郵票」,那份習以為常且懷有親切感的集郵情懷,好像也在不知不覺中給政治現實給抹煞掉了。 中華郵政董事長賴清棋說,之所以改名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華民國郵票」的英文「REPUBLIC OF CHINA」上,因為此英文名字無法顯示出台灣主權,為了能夠拓展「TAIWAN」視野,所以只好執行更名,甚至還說,這項計畫早在去年十月的董事會中即有討論且訂定時間實施,可是,工會代表反應出來的卻是大家都毫無所悉;昨天在交通部強力運作下,工會代表抗爭了九個小時,為了阻擋賴董事長主持開會還讓中華郵政演出乾坤大挪移,一天之內換了四個地方開會,最終在調虎離山之計下,成功暗渡陳倉。 工會代表憤怒表示,週一將會動員百千會員進行更大規模的抗議,怎會有這麼不尊重工會意見的情況發生?可惜的是,抗議無效,別說十分鐘的開會結論如何,交通部早已經將「台灣郵政」的招牌製作完成,明天將找來陳水扁總統與行政院長蘇貞昌於台北金山南路的總公司進行揭牌儀式,種種跡象顯示早已規劃完成,不怕任何阻撓,工會到頭來只能默默接受生米煮成熟飯的事實。 雖然對政府這樣的做法感到些許荒唐,但,要不換個角度想,從今以後,印有「中華民國郵票」字樣的郵票將會愈來愈值錢了?只是,當大家都還擁有舊時字樣的郵票的當下,到底要多少年以後,我們才可以從中回收一點現在付出的代價? 「中華民國郵票」的絕版,代表的僅是單單讓台灣走出國際的意義而已嗎?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