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居酒屋之戀】第四杯
2006/10/04 08:09:55瀏覽717|回應0|推薦2

  「佳樺,來!這串丸子給妳。」

  儀梁一邊微笑一邊將剛剛點的抹茶丸子拿給佳樺。抹茶丸子草綠色的外衣看來不油不膩,瞧仔細點還可以發現它的表面帶有細微點點的小孔,像是抹茶精靈躲在其中而利用這些小孔來呼吸一樣;三顆抹茶丸子被竹籤串在一起已然成為生命共同體,還帶有黏土般的粉狀質感,頗使人驚奇。

  佳樺咬了一顆丸子,嘴唇輕輕動著,然後笑著說很好吃。我知道女孩子多半喜歡這種小巧精緻的點心,也不諱言地,店裡的這些細緻小點心就是衝著女客人而登上MENU的。

  既然有這種多吸引顧客的方法,誰會不試試看?

  「日本人真厲害,」儀梁瞧著佳樺繼續把抹茶丸子吃完,還發著不知何意的讚嘆:「居然發明得出『抹茶』這種東西……而且還把它加工得千變萬化又亂好吃的,難怪抹茶近年來這麼流行。」

  我搖頭笑笑,糾正眼前這位被大眾誤導的認知誘惑了的男子:

  「先生,你犯了一般人皆誤會的錯了。『抹茶』雖是日本人光大的,不過它並非源自於日本,而是來自古代中國呢!陸羽的『茶經』曾提及茶可以吃下肚,他的方法乃將茶葉磨細成粉狀,非一般認知的傳統喝茶,而是吃茶,傳此即為『抹茶』一詞由來;另外,日本人於二十世紀初將茶帶了回去,據係,當年日本人帶回去的茶便是抹茶,且抹茶於日本指的是綠茶,起初多用於日本料理中調味,卻不知為何,久而久之大眾竟都以為『抹茶』源自於日本了。」

  儀梁與佳樺聞言,略出神愣著,我想,我的說法大概嚇著他們了。雖然我說的是事實,不過一般大眾已經認知的觀念卻不見得那麼容易扭轉過來,也是,誰教日本人將許多古代中國的文物發揚得如此博大精深,不瞭解的人總以為那些生活上的文史風物來自於日本。

  沒多理會他們的反應,我繼續低頭調著吧台另一端客人點的特製香檳。佳樺跟儀梁說了幾句悄悄話,然後對我笑問:

  「老闆,可以請問你一個問題嗎?」

  「嗯,請說。」

  「你怎麼知道這些事情啊?好厲害喲!我和儀梁真覺得又多學了一樣東西,沒想到看起來滿是日本風味的抹茶居然是來自古代的中國。」

  「也沒什麼,」我習慣性地將抹布拿在手上,對著吧台內的調理座擦了又擦:「那些都是從書報上看來的,只是不巧我剛好記住了而已。」

  「真的哦?」女子的微笑總是令人傻眼:「哦,對了,還沒跟你自我介紹一下,我叫李佳樺,這是我的名片……」

  名片?又是名片?我無奈笑笑,指著她身旁怪了眼的儀梁:

  「我在店裡不收客人的名片的,況且方才妳不是要妳男朋友把名片收起來嗎?怎麼現在自己卻拿出來了?」

  經我提醒,佳樺才發現自己的職場毛病也是一樣多,吐吐舌才將名片收起來;儀梁嘴角邊微微小抖應是表示啼笑皆非,對於身邊女子的反射性動作亦莫可奈何。不過我發現,他們之間的默契於某程度上有著密不可分的接近,他們同樣稍微迷糊、同樣享受氣氛、同樣接納彼此……同樣喜歡望著對方的眼睛。

  店裡頭的感覺一向令吹拂在戀愛柔風中的男女情不自禁,只是我還沒見過如儀梁和佳樺這樣喜歡對望的情侶。

  如果說眼睛能送秋波,他的眼睛一定送出沈穩的自信;如果說眼睛能送出秋波,她的眼睛一定送出愉悅的歡欣。有人說,眼睛是一個人全身最性感的器官,因為眼睛能夠放電、能夠讀取對方的訊息,也能夠察覺彼此之間的情意;這麼說來一個人該不會只要有眼睛就好?那多無趣,我以為應該還有嘴唇。

  儀梁轉過頭來,發現我身後有一列十分特別的晶瑩琉璃杯,好像發現新大陸般地提高音量:

  「咦?老闆,你身後那一排杯子……好特殊啊!很漂亮耶!那是什麼做的?」

  「琉璃。特別去燒的。」

  「那就是琉璃啊?」儀梁明顯興致盎然:「嘖嘖嘖……真是鬼斧神工,我光這樣看就覺得很完美了。老闆,那些杯子可以拿來用嗎?」

  我回身捏起一柄小拂麈在這列晶瑩琉璃杯上輕輕抖著:

  「哦,這些杯子是觀賞用的。基本上,我不會將他們拿來使用……大概只有在特殊時候或者有特別的客人時才會派上用場,真是抱歉了。」

  小拂麈在一列七只的晶瑩琉璃杯上絲絲入扣,好像芒草隨著風兒親吻大地那樣點水,只是芒草會有苞子不落痕跡地灑下,小拂麈則不。要是這七只晶瑩琉璃杯能夠感覺到眾人注目的眼光,或許他們可以脫離我的掌控,自己決定要否給人品味。只可惜,我未賦予他們感覺。

  佳樺潤了一口梅酒,微笑,飄飄然地微笑:

  「真的很漂亮耶,只可惜那些杯子裡沒有蝴蝶的圖案。」

  「蝴蝶的圖案?」儀梁的疑惑與我相同。

  「嗯!我最喜歡小小的粉蝶,最好是白色帶小黑邊的那種……那種蝴蝶很可愛也很袖珍啊,太花枝招展的蝴蝶就反而不吸引人。我說得對不對,儀梁?老闆,你說呢?」

  ★★★★★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ow&aid=477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