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28 09:01:04瀏覽4185|回應0|推薦9 | |
天正十年六月二日凌晨,明智光秀在行經桂川時,轉身對後方的上萬大軍吼著: 敵人就在本能寺! 一時間,明智光秀上萬大軍包圍了本能寺,短短幾個小時後,牽動日本戰國局勢與後來歷史發展的重要事件已經落定,被明智光秀稱為「敵人」的是他的主公、自稱「第六天魔王」的織田信長,由於光秀謀反太過突然,信長即使正邁向天下布武之路,最終仍寡不敵眾,在烈焰吞噬的本能寺裡自盡身亡。 魔王終究沒能統一天下,但,兵變的光秀也沒能掌控世局。 歷史在光秀發起叛變的那一刻起就改變了,光秀叛變的後援過於薄弱,羽柴秀吉的回防則太神速,織田家即使將要倒台,各個部眾依然擁有一把抓起權力的能耐;誰也不曉得信長要是繼續統領大軍征服其他大名、最終統一日本之後,天下會是什麼局面?沒有人知道如果光秀沒有起兵叛變,現在的日本會是什麼模樣? 當然,要是信長沒有因為本能寺之變而亡,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會不會在日本歷史上佔有那麼重要的地位猶未可知,即使兩人終究會按部接棒,恐怕當時的日本早就不是統一之前的視野。 誰會想到身為織田四天王暨五大將之一的明智光秀居然會叛變,但或許,在信長的思緒裡並非沒有想過,而是沒料到會在這種時候發生。 「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作者胡煒權以大學時期的論文為底,花了多年時間到日本尋訪相關史料,最終完成這本以外國人角度解讀本能寺之變的歷史探討之作;想當然,如此歷史懸案在日本早有無數學者投入研究,學者都以自己掌握的資料為本進而發展出一套理論,在胡先生的研究中,明智光秀叛變有相當複雜的因素,當然也有近因遠因,而且光秀身邊的家臣及利益也發揮了相當關鍵的影響力,雖然戰國時期叛變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但要背叛將要一統天下的織田信長,除了要有勇氣,當然還要有更多足以做出如此決定的原因。 根據胡先生的研究,明智光秀與四國的長宗我部元親之關係發展是遠因,近因則有胞妹之死、家族未來與自己的年老憂慮使然,光秀年紀其實比信長要大,他從原本幕府旗下轉到織田家來,信長一步步踏實霸業的過程大多參與到了,也看到許多老家臣失去舞台後的淒慘,家業擔子無比沉重,眼看局勢漸漸往他方(秀吉)倒去,光秀內心的焦慮可想而知,如果不是取而代之、讓資源重新分配,明智家可能就要沒落了。 既然早晚都要毀滅,不如賭這一把? 比起光秀個人衝突的內心戲,過去比較盛行的是各類陰謀論,發起這項背叛陰謀的對象包含幕府將軍足利義昭、日本朝廷、耶穌會、羽柴秀吉以及德川家康等等,甚至其他人物如柴田勝家或長宗我部元親等等,總而言之,厭惡與畏懼信長的人太多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足以發動事變,只是想歸想,真正有能耐勾起光秀這番念頭的人還是有限。 必須理解的是,即便身旁有那麼多因素可能促使光秀決定反叛,真正下決定的仍是惟任日向守本人,而且,信長家臣們可能也多有希望早點從眼前的壓力與困局中解脫的盼望,所以當本能寺之變發生後,群雄爭霸的狀況才即刻發生。 掌握先機的人贏,羽柴秀吉就是這次事變後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明智光秀的叛變雖然結下歷史懸案,也不是沒有給後世帶來啟發,日本少了特具開創性視野的織田信長掌舵,文明發展歷程趨緩,接棒掌握天下的豐臣秀吉確實奠定了現代日本國力的基礎,其後而起的德川家康則確立日本制度的根本,可是,大家都因為光秀的叛變而有了戒心,秀吉與家康後來採取的家臣與大名管制制度在在體現無法信任身邊人與底下人的憂心,掌握了天下卻擔心隨時可能被取代,那般統一天下實在壓力沉重。 如果不是因為明智光秀,自己會有登上最高峰的這一天嗎? 或許秀吉與家康不會明白地如此自問,但在內心可能都有過類似念頭,而且,有類似想法的還不只這兩位後來君臨天下的人物,包括信長天下布武如火如荼之際的四國長宗我部家、中國毛利家、北陸上杉家以及九州島津家等,雖然後來這些大名有的被消滅了、有的歸順了,但若不是信長突然死亡,家破人亡的惡夢恐怕會來得更加劇烈。 本能寺之變確實改變日本歷史走向,當年的憤恨未必沒有轉圜可能,二零一七年日本茶商找來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的後人上演一齣和解秀,雖然是商品廣告,話題倒是十足,不管當年本能寺的那把火是怎麼燒起來的,四百年後兩家人在鏡頭前大和解,也是一段佳話。 只是,後人和解歸和解,當年的信長與光秀究竟執著什麼意念走完人生,誰知道呢? 我只知道這本書看了大半年後終於看完,卻更想去京都了,哪時候呢? -明智光秀與本能寺之變- 作者:胡煒權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7.08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