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遊九份
2006/11/18 12:00:18瀏覽562|回應0|推薦0

  以往吃過很多次芋圓,但卻沒有機會到九份一遊,所以對九份也沒有什麼獨特的印象。曾有去那兒玩過的人跟我說過九份還不錯玩,趁著近日比較清閒,我便邀朋友開車載我去看看,一到目的地,便見觀光的氣氛十分濃厚,接踵而來的遊覽車,遊客如織地來往穿梭,彎曲的山坡道路旁常見到一些人招攬車輛,他們是用小空地,或是荒廢無人居住的平房充當停車位,藉此收取停車費用。其實...從遠處觀覽九份地區的山頭,便像個巨型彈頭,許多沿山建構的房舍、店家,好似彈頭上頭的磨擦痕跡,留給造物者日後做為彈道比對時參考之用。值得一提的是飄裊的山嵐,替此處增添了一種雲深不知處的神秘感。然而,要論山嵐之美,三峽白雞山還更勝九份一籌,尤其與白雞山腰間那座行修宮的廟宇香煙相互呼應,頗有幾分隱逸山林的遊仙色彩。

  朋友剛買新車,手頭緊的很,他不願意花錢停車,索性便繼續驅車前行,尋覓免費的停車位置。找著找,最後竟然停在墓地附近的空地,旁邊不遠處還有座小垃圾場。去過九份的人應該都被那「壯觀」的墓地所震懾過吧!倘若要說九份是個被死人骨頭所包圍住的地方,確實也不為過。除了遍佈的墓地、林立的墓碑,還有面牆上穿鑿出許多矩形的方孔,裡頭都放置了大甕,甕中當然也是死人骨頭。據說以前的窮苦人家,或是地位卑微的人,死後沒有經濟能力,或是無法造墳立碑下葬,因而如此草草了事。這面塞滿大甕的牆壁附近就是垃圾場,周遭還有一座籃框都已經壞了的籃球場,流浪狗棲身在這一帶,狗糞便隨處可見,我想這樣的環境竟然可以成為台灣聞名的觀光景點之一,實在留下諸多有待商榷與檢討的疑點。

   其實我對土葬、納塔的舉措有所質疑,畢竟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我曾想讓子孫在我百年之後,將我的屍骨之粉撒向山林、大海,如此塵可歸塵、土可歸土。家父家母反對我這種思想,他們認為如此做法,靈魂難以安息,所以我這種「不與活人爭地」的觀念終究是很難付諸施行的。倘若定得入土為安,我欽慕的會是西方那種寧靜莊嚴的喪禮與葬法,在死者的告別式上,神父、牧師唸誦死者生平、作為,參加賓客默哀與獻花。省去麥克風高分貝的誦經聲,沒有師公道士吵嚷,沒有造作的五子哭墓跟那呼天搶地、顧做姿態的孝女白琴,回歸樸實才是真正的感恩與懷念,我總覺得人在靜謐的氛圍中才更能思考、才更能正視憂傷,台灣的喪禮總是吵鬧有餘,哀戚不足。外國的墓地就像公園一般美觀,有草皮與花圃,沒有叢生的雜草,故而也不會有荒蕪的景觀,更不像台灣掃墓時,一不小心便是一發不可收拾的火燒山。規格化嵌入式墓碑,人死後沒有所謂的貧富貴賤之別,不像九份亂塚,富貴者的墓穴有如豪宅,貧賤者的骨骸落在壁裡的甕底,不見天日。中國古時候儒家的葬禮講究厚葬,墓地的建構有無什麼固定的規格我沒有研究,至於儒家的喪禮不失莊嚴肅穆,並不像台灣當下喪葬辦得如此浮誇。倘再舉道家人物莊子為例來談喪葬,那便是死後棄屍於荒野,任其腐敗回歸大地原始,貼近於大自然的程度有點類似於天葬,這是何其豁達逍遙的境界。

  石階建築是九份獨特的風格與觀光景點,「豎崎路」是許多遊客的駐足處,也成為電影、媒體喜愛拍攝的景點。九份商店街集中在窄巷之中,除了有販賣芋圓、地瓜圓,還有粿糕、蔴薯、肉圓.....等小吃,還有些茶行與賣手工藝品、飾品的店家穿插其中,而這幾條小巷的地面也是用石板鋪成。此處巷子狹窄,只利於人群穿梭,但仍有送瓦斯的機車、補貨的小貨車駛入,與遊客爭道的情況時常可見,確實也是一項有待改善的弊病。步行在九份商店街的同時,我順便觀察了來往的觀光客,發現日本遊客居多,其他好似也有香港的旅客。九份、金瓜石一帶在日據時代開發,從歷史的角度看來確實與日本頗有淵源,不過我大略以目測統計了日本遊客的年齡層,青年、中年的人占的不少,顧著吃吃喝喝、購買商品、合照,我看不出其中有多少人是抱著弔唁歷史的情懷而流連九份的。整體而言,九份的街巷建構相當的紛亂,新舊並立的景觀也是其特色,營業的茶藝館、民宿,還有7-11、Starbucks夾雜其中,不難知曉,在墳墓堆底下.....購物、吃喝的遊客遠多於緬懷前塵的行者。數個小時的九份遊,我最稱道的是由山間鳥瞰而下那湛藍滂沱的海景,其次是幾處陡峭裸露的光禿山壁,氣勢壯麗,讓人感嘆自然景觀的巧奪天工。另外,我在道路旁的一些告示牌上看到幾所學校的名稱還挺古色古香的,有命名為「時雨」、「濂洞」的中小學。除此之外,以營利與吃喝為訴求的商店街卻始終無法讓我動心,倘若又以街道規劃與環境整潔為評分標準的話,鶯歌的陶瓷老街寬敞明亮、清潔美觀,並限制車輛進出時刻,保障旅客行走之權益,這諸多細節似乎都是九份所不及的。

 回程的途中,行經濱海公路....海天一色、白浪翻騰的海岸美景令人心曠神怡,我搖下車窗供海風吹拂臉龐;秋冬之際的海風襲來.....樂觀者憑藉著沁心之涼解憂、忘卻煩惱,悲觀者則慣以凜冽增憂、頻添愁緒,在情感受到激盪的情況下,這份蒼涼或也可成為數行新詩、一幅好畫誕生的催化劑。驅車前行,沿途有碧沙漁港、海洋大學。駛至市區時,一邊是住宅、高樓,另一邊則是海港...巨型的遊輪、貨輪停泊岸邊,正提醒著我們...台灣這海島國家所該倚靠的是自由、經濟、貿易、交流,而不是紛亂的政治、無謂的意識形態與族群分割。在車上看著看、想著想,我伴隨著吹入窗中的涼風闔上了眼,以半夢半醒的意識替當天的旅程劃下句點。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inji0531&aid=54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