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8/25 08:00:00瀏覽14773|回應2|推薦41 | ||||||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陸域面積約370公頃,海域面積3萬5473公頃,將於今年6月8日公告、10月正式掛牌為台灣第9座國家公園,也是我國第2座海洋型國家公園。
南方四島,所指是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都是澎湖南面海域的小島,部分是不能登島的無人島,通常只會登東吉嶼及東嶼坪。
日本網站DDN JAPAN,在去年(2013)分享了一系列由台灣攝影師陳婉茹所拍攝的西吉嶼著名海蝕洞「灶籠」美照(陳婉茹flickr),讓日本網友大為驚豔,紛紛表示想前往探訪;傳回台灣,更令台灣網民,驚訝寶島竟有如此美景。
因小叔夫婦帶朋友回澎湖,計劃去遊藍洞,shine趁機也報名;8/16出發當天,8點在馬公南海之星候船室前報到,8點半人員到齊後我們就搭乘"銀河"去遨遊囉!
今日行程是虎井嶼(東山巡航)、東吉嶼(登島)、西吉嶼(巡航及藍洞)、東嶼坪嶼(登島)、西嶼坪嶼(巡航),頭巾嶼(巡航)。
半小時後到達第一站虎井嶼東山玄武岩柱,只是霧茫茫,啥都看不清楚….
shine心想今天大事不妙,但因搭船費用都已繳清,只好坐船來兜兜風囉!
還好似乎漸漸轉晴,先經過鋤頭嶼及附近的無人小島,澎湖的島嶼大多是玄武岩石…
鋤頭嶼海蝕洞~海水藍的很美喔!
鋤頭嶼海蝕洞~不管是黑洞或綠洞?據說小船是可以貫穿這洞穴喔!
鋤頭嶼位在東吉嶼西北方的方山小島,主要為柱狀玄武岩及火山角礫岩所組成;
島周圍海岸皆為壯麗的海崖及受到強勁海流侵襲形成海蝕洞景觀,北側的海蝕平台,冬季盛產紫菜是鋤頭嶼重要的生態資源。
鋤頭嶼玄武岩的結構非常壯觀,經過幾千萬年的火山噴發,海水侵蝕雕琢成奇形怪狀,真是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前面是東吉嶼
東吉嶼位於望安鄉的東南方,海拔高度最高點約47公尺。東吉嶼是南方四島中面積最大的方山島嶼,屬於南北兩端地勢較高、中間較低的馬鞍地形,南北兩端最高點約有50公尺,中間較低處為主要聚落集中區,現在村落的位置是早年的海底,因陸地逐漸抬升,村民逐漸往現在的港邊居住,坡度較陡處集中於島嶼南北兩側。
東吉地名由來,是因為附近海域滿是急流暗湍,「急」與「吉」讀音相同,故將急流的東方島嶼稱為「東吉」,急流的西方島嶼則稱作「西吉」。
山壁的玄武岩真是千變萬化,什麼形狀都有…
東吉嶼八卦山下近海清楚可見到山壁剖面,上方有一同心圓狀節理,似乎是侵入的火成岩岩體,下方則呈現倒掛型扇型柱狀節理。
東吉港海水非常清澈,shine下船就覺得此島是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
尤其港邊的沙灘漂亮到爆,難怪有些遊客沒跟著導遊走,原來是泡沙灘泡海水囉!
東吉嶼是一個約有二十多人居住的小島。人煙稀少,其實昔日非常繁華,以前曾是台澎海運貿易的轉運站,極具戰略地位,只是繁華不再,居民外移,仍在島上居住的村民,以放養山羊為生。
東吉嶼是澎湖群島中與台灣本島距離最近的有人島嶼,曾經繁華一時,但隨著漁業資源逐漸枯竭,島上人口寥寥無幾,只有殘存的紅瓦洋樓,依舊佇立島上,看盡繁華滄桑。
離島小村落的派出所是很重要的喔!
大夥跟著年輕船長登山前往東吉燈塔,炎熱的太陽真的很毒,只可惜不是藍天…
村民飲用水的來源是抽地下水…
路邊是片大草原,東北方有一處日治時期日軍登島所建的砲兵房舍遺址,當地人稱為「兵厝」。
海邊那些白點是羊群,導遊說因人口外移,所以島上的羊都沒有主人,若你有本事抓到,你就帶回家享用囉!
烈日當空,走在東吉嶼時,盡是綿延不絕的草原,綠油油像是無盡頭….
東吉燈塔建於東吉嶼北方的尖礁上方,標高47公尺的高地,也是全島最高點,是船隻行經黑水溝的重要指標。明末清初臺灣與福建廈門往來頻繁,依據前人航海經驗,船隻由大陸出發向東行,需靠目視依序定位紅水溝及黑水溝,並經西嶼和花嶼方能平安抵達東吉嶼。
東吉嶼燈塔的塔身最初是圓筒狀鐵塔。但開燈後黑水溝的航道安全仍然不見改善。為加強燈塔的守護功能,經過了歷次更換設備、翻修,繼續發光指引行駛船隻。
燈塔旁也可見山羊悠閒的享受日光浴…
下山走另一側,黑白相間的東吉嶼燈塔就矗立在草地上…
聽說遊客漸多,電信局趕緊加建,有人說在此也能打卡ㄝ!
導遊帶大家由高處遠眺東吉港,聚落、沙灘及港口交織成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希望這清澈無比的海域永遠別被污染喔!
前面就是西吉嶼
由秘道小路下山,聚落及兵厝清楚可見。
細白沙灘清澈海水很誘人,難怪有很多人一下船就在這兒戲水呢!
東吉嶼的信仰中心是啟明宮,供奉徐府王爺,約在清嘉慶年間(西元1387年至西元1389年)修建,後又經居民多次翻修,廟內裝飾雕樑畫棟,是村內一片樸質色澤的建築群中最繽紛華麗的矚目焦點。
島上的雜貨店是遊客補充冰品的最愛
八卦山前方的沙灘由珊瑚及貝殼碎屑所組成,綿延超過100公尺,退潮時可在淺灘處悠遊漫步。聽說每逢日出或黃昏時分,變幻萬千的光彩閃耀在波光粼粼的海面,瞬息萬變的天光雲影令人沉醉。
玄武岩有旋轉型,真是很特別ㄝ!
傳說中的船長在東吉嶼(24歲交大畢業生當船長揪團 探秘澎湖西吉嶼超美藍洞),是個風趣的導遊很不錯喔!
位於東吉嶼碼頭的北側處的八卦山,岩層為狹長型的玄武岩,其左側處有一圓形狀的岩石,當地居民認為像顆「眼睛」,因此又稱作「東吉之眼」。
東吉之眼(左邊)是屬於圓管狀微輝長岩體的圓形斷面,其周圍黑色岩石則是鹼性玄武岩,由兩種岩體排列一起,在顏色對比下突顯此圓形斷面,像顆朝向村莊望去的眼睛,守護著島上每位村民。
西吉嶼位於東吉嶼西方,地形北高南低,屬於平坦的方山地形,坡度較陡處集中於島嶼北側。西吉嶼因交通不便,民國67年遷村後已成為無人島,但其壯麗的柱狀玄武岩海崖,堪稱澎湖之最。
這裡的海波浪好特別,是否就是黑水溝或….?
西吉嶼北岸巧奪天工的地質景觀令人連聲讚嘆,此處有許多受海水侵蝕造成向內凹陷的海蝕洞,海蝕洞上方為玄武岩風化的紅土層,中層受侵蝕程度略低,玄武岩柱狀節理較明顯,最下方玄武岩則因受風化作用影響,柱狀節理不明顯且呈現碎石坡景觀。
氣勢磅礡的海石柱是經過歲月累積不斷淬煉而成的玄武岩地形。
西吉嶼北端有座海蝕洞,因頂端塌陷,當地居民稱為「灶籠」,景觀令人驚嘆。
船長為讓遊客近距離拍攝,慢慢把船開進海蝕洞前。
西吉嶼的「灶籠」是澎湖絕無僅有的透天海蝕洞,因該島早已成為一座無人島,加上海流凶險、港口條件不佳等交通不便等因素,所以一直保留下完整的天然景觀。
6/8公告成為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後,西吉嶼的藍色仙境"灶籠"或藍洞"已成為2014年夏天菊島最夯的旅遊景點囉!
「灶籠」為一處透天海蝕洞,位於西吉嶼的西北西方,遠看宛如大灶灶口,高6至8公尺,寬約4公尺。冬季風浪大,沖激「灶口」,浪花自透天洞噴出,蔚為奇觀。
而灶口內,柱陣裡另有洞天。洞內最寬8公尺,洞頂已被蝕穿成橢圓形鏤框,距海面約10公尺。陽光自洞頂傾灑而下,隨著陰晴及太陽移動變化顏色;
由於柱陣內岩塊角度及質地不同,整個海蝕洞成奇幻舞台,置身其中,彷彿夢境。
從洞口一直到洞內中心,周圍深色的玄武岩石柱倒映著海水的顏色,如同海水沿著玄武岩不斷向上攀爬,為岩壁染上深淺不一的藍色,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奇景,讓許多看過照片的網友紛紛陷入這道藍色風情之中,稱讚這是「台灣藍洞」。
灶口似乎是彩虹圍繞,好夢幻喔!
陽光從上向下灑落,光線似乎正在對著海水施展什麼魔法般,讓本就湛藍的海水更加透明。
西吉嶼的「灶籠」是澎湖絕無僅有的透天海蝕洞,因該島早已成為一座無人島,加上海流凶險、港口條件不佳等交通不便等因素,所以一直保留下完整的天然景觀;如今一夕成名,當地環保人士擔心破壞也隨之而來….
到藍洞要算好正午12點日正當中,最好還要有藍天;shine雖拍不出最美的藍洞特色,但親臨此境就覺得很夢幻啦!
灶口及洞頂的玄武岩柱也讓shine看得目瞪口呆,驚艷不已。
藍洞是開天窗的海蝕洞,岩石平面有一個圓圓洞口,陽光從岩石天窗透進,映照在藍綠清澈的海水,閃爍的光線,像在繪畫光圈,讓海面發出藍藍的光芒。
shine很興奮的拍攝下這個傳說中的藍洞。
不能登島,只能靠近,短暫停留,或者更能襯托出奇幻景觀,註定要讓你更加珍惜與藍洞的短暫相聚。
遠觀玄武岩構成的壯麗山形真是漂亮…
建議政府要以更宏觀的視野規畫,並加強執法,才能維繫海域生生不息,秘境價值不滅。
西吉嶼巡航,遠觀玄武岩柱構成的島嶼不得不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喔!
雄偉的海上玄武岩柱陣,盤據澎湖西吉嶼西北西方海面。
四座島嶼均擁有台灣最古老的玄武岩火山地質景觀,搭船從海上眺望,一座座玄武岩石壁矗立在遠方,近看也能欣賞海蝕洞、海蝕平台等自然景觀;
東嶼坪嶼or西嶼坪嶼?
shine總覺得島前端很像河馬的鼻子ㄝ!
玄武岩真是太神奇囉!
各式各樣,千變萬化,卻又極好看….
玄武岩彷彿一朵花ㄝ!
東嶼坪是一個人煙更少的島,只有約十人居住,同樣曾是繁榮小島,曾有五百名居民。沿岸聚落,不少房屋已荒廢,亦有仍在入住的房屋。
貌似關公像的玄武岩位在東嶼坪嶼碼頭旁,因長期受到海水與風化侵蝕,使得周圍岩石呈現土黃色。
由一旁道路抬頭仰望塔仔,其背部與碼頭相連,正面底部探伸入海,其形勢樣貌彷彿一尊側坐的關公像,正氣凜然地望海護衛著東嶼坪嶼。
東嶼坪嶼港口
雜貨店依然是最受歡迎的景點…
派出所是炎炎夏日遊客最愛借用的場所,可借用廁所,冷氣隨你吹。據導遊說,不管東吉嶼或東嶼坪嶼的居民,每戶電費皆1個月3百吃到飽,所以有冷氣是可使用一整天也不怕貴呢!
東嶼坪嶼的地形和聚落發展可將整個島分為三大區塊,分別是南區、中區和北區,房屋多為傳統閩式建築;
目前島上居民多集中於兩山之間凹地西側,以方便互相照應。早期人口曾多達500多人,如今僅剩下10餘人,只能由古厝來懷想往日繁盛。
對面是西嶼坪嶼,海水清澈透明,感覺完全純淨。
東嶼坪嶼由二大塊陸塊組成,故形成南、北二塊高地,北方陸塊早期多種植農作物因而有許多菜宅景觀,更有依地勢而闢建的梯田。
導遊一直鼓勵大家去抓羊,應該不容易吧!
好厲害的導遊剝仙人掌給大家看,也可嚐嚐看。
澎湖最常見的畫面~瓊麻抽出花穗,讓人誤以為是莖喔!
在南山和北山中間地勢較為低窪平坦的陸域則是東嶼坪嶼聚落集中的地區。聚落房舍除零星散落於南端,其主要座落於島嶼東邊臨海之狹長腹地,自港口與池府宮村廟起,由南往北延伸,聚落形式呈帶狀。
這間應該有人住,還正曬著魚乾呢!
位於西海岸的「池府塔」(又稱虎塔)建於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為高約6公尺的葫蘆型水泥塔,與東海岸的「金龍塔」,以鎮守溝首與溝尾,保護村莊地理風水以求平安。
不知是否"七尺門沙灘"?海水清澈透明宛若果凍ㄝ!
聚落中許多民宅旁都建有俗稱「宮仔」的小祠,為居民遇到家宅不順或疑似鬼魅時,移請入小祠祭拜。早期村民出海捕魚前,亦會前來祭拜以祈求出海平安且豐收滿載。
很想跳下海水喔!
這是島上的冰店,因為真的很熱,很多遊客走到這兒就決定休息囉!
用珊瑚礁石建蓋的房屋真的比較漂亮吧!
形似青蛙蹲踞狀的「青蛙石」,由玄武岩集塊岩所組成,為早期火山活動時岩漿與火山灰從地底噴發後冷卻的地質景觀。其柱狀形狀較小,比板狀較為明顯,雖然外表受風化而變成黃土色,但其內層仍為黝黑且緻密。
港口是漁船棲息的場所,從島上較為古老的建物中發現,最早先民登陸時的落腳處較接近港灣,而現代建築則依序由南到北沿著山丘避風處逆向而行,村舍由密漸疏。
東嶼坪嶼是澎湖群島最年輕的島嶼,位於澎湖縣望安鄉南方偏東處,海拔高度最高點約61公尺,為一玄武岩方山地形;
島上的玄武岩柱狀節理發達,北岸岩脈分佈廣,甚至互相截切成垂直狀,而在西岸與南岸的砂岩中,有貝類化石。
鐵砧位於頭巾與西嶼坪嶼之間,由火山角礫岩組成,從海上可見具有一大一小的海蝕柱,較大的海蝕柱可清楚看到傾斜狀的層理;
由某一角度觀看,形似女子頭部,故有女王頭之稱;春夏之季是燕鷗候鳥棲息與繁殖的場所,在岩壁上可發現許多燕鷗候鳥所留下的蹤跡,巡航經過時常可發現成群的候鳥在島附近飛舞,是觀鳥景點之一。
西嶼坪嶼的地勢東南方較高,四周大部份為海蝕崖及礫灘,從海上巡航較能清楚觀賞圍繞四周的海崖景觀。紅色土地公廟旁的火山角礫岩形似當紅的"圓仔"。
西嶼坪嶼位於東嶼坪嶼的西北方,面積0.347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最高點約42公尺,是一略呈四角型的方山地形,因無法築港,僅只有一條碼頭位於島嶼的東南方。因地形關係使得村落建築無法聚集於港口,因此選擇坡頂平坦處來定居發展,聚落位於島中央的平台上形成另一種特殊景觀與人文特色。
離塭仔(南塭仔、蜈蚣仔)位於東嶼坪嶼西南方,面積僅有0.25公頃,主要由火山碎屑岩所構成,其地勢平坦,最高點約2.8公尺。
島上有很多燕鷗棲息…
由於附近海域人為干擾較少,在東、西嶼坪間的海域有發育良好的裙礁地形,各種燕鷗常利用附近利間、鐘仔、南鐵砧、頭巾嶼等處繁殖。
頭巾嶼屬於火山碎屑岩層,岩礁區呈現黑色與黃色雙色分明的岩性,分別是黝黑的柱狀玄武岩與棕黃色的火山角礫岩。
由北方海面遠望,這座小島的形狀有如古人的頭巾一般故得此名。島上可見傾斜覆蓋在火山角礫岩上的玄武岩岩脈、受海潮侵蝕分離的海蝕柱,以及鑽蝕作用形成的壺穴等豐富地質景觀,目前已劃入澎湖南海玄武岩自然保留區。
四立的岩礁與海潮帶來的漁獲,使頭巾嶼於夏季時成為燕鷗繁殖棲息的天堂。
好多海鷗、燕鷗飛翔,可惜shine只有傻瓜抓不到美美的畫面…
shine好喜歡頭巾嶼這海蝕平台喔!
回馬公港才4點,雖然shine曬成黑人,手背因拍照還有曬傷的感覺:但來去欣賞這麼多壯觀渾然天成的玄武岩及夢幻的藍洞,真的很值得!
PS:報名可前往「澎湖藍洞南方四島之旅」粉絲專頁 看看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