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1/14 22:17:33瀏覽801|回應1|推薦14 | |
在教育部一聲令下,幾年前各個學校就積極推動鄉土教育,從愛家鄉出發的議題大大發燒,在勾勒出學校願景後,各校自編的鄉土教材一一呈現。但是,我們所處的環境能發展出的課程畢竟有限,若以所處環境為限,是否又落入狹隘的迷思中。 就我以前服務的學校而言,鄉土教學之旅的規劃,在國小一、四年級為一組,二、五年級為一組,而三、六年級則為同一組別,路線規劃相同,而低年級為基礎教學,高年級則加深加廣。這樣的課程是為了配合教育部的推動及認識家鄉而編定的,立意雖佳,同樣的課程再讓學生學習一次,卻得不到學生的青睞,除此之外,課程內容完全是由教師所自編,除了閩南語課程為外聘教師外,且其甄選方式亦落入形式化,鄉土教育若只是認識家鄉,又豈能言之為鄉土教育?這樣我們的視野是否太小?該是廣泛的認識不同鄉土的教育吧!等到國中階段,在同一學區的學生更無法安排鄉土教學,畢竟學生在國小已經走透透了! 在這多元社會下,對於教育部的美意來看,或許這樣的政策只是一種潮流,就像是當初國小實施電腦檢測一樣,故就算將鄉土教育納入國中小課程,對提升鄉土教育的認知,實也無法立竿見影,只期盼教育部在推行新政策時能多方考量,並確切訂好配套措施,以免落入增加教師負擔的循環中!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