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22 10:17:29瀏覽468|回應0|推薦0 | |
主題: 當你要實現心中的夢想,確有一顆礙眼的絆腳石,該用力踢開還是迂迴繞道,或是利用其他方式呢? 文言: 楚王大說,宣言之於朝廷,曰:「不穀得商於之田,方六百里。」群臣聞見者畢賀,陳軫後見,獨不賀。楚王曰:「不穀不煩一兵,不傷一人,而得商於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為智矣!諸士大夫皆賀,子獨不賀,何也?」陳軫對曰:「臣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故不敢妄賀。」王曰:「何也?」對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齊也。今地未可得而齊先絕,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國?且先出地絕齊,秦計必弗為也。先絕齊後責地,且必受欺於張儀。受欺於張儀,王必惋之。是西生秦患,北絕齊交,則兩國兵必至矣。」楚王不聽,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無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絕齊,使者未來,又重絕之。 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楚因使一將軍受地於秦。張儀至,稱病不朝。楚王曰:「張子以寡人不絕齊乎?」乃使勇士往詈齊王。張儀知楚絕齊也,乃出見使者曰:「從某至某,廣從六里。」使者曰:「臣聞六百里,不聞六里。」儀曰:「儀固以小人,安得六百里?」使者反報楚王,楚王大怒,欲興師伐秦。陳軫曰:「臣可以言乎?」王曰:「可矣。」軫曰:「伐秦非計也,王不如因而賂之一名都,與之伐齊,是我亡於秦而取償於齊也。楚國不尚全事。王今已絕齊,而責欺於秦,是吾合齊、秦之交也,固必大傷。」楚王不聽,遂舉兵伐秦。秦與齊合,韓氏從之。楚兵大敗於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僅以救亡者,計失於陳軫,過聽於張儀。(故事:楚絕齊齊舉兵伐楚) 白話: 秦國為方便攻打齊國,派出張儀到楚國破壞齊、楚之間的同盟默契。張儀向楚懷王表示,秦惠王與他對於楚懷王最為崇拜,也甘願當懷王的臣子,同時他們也最憎恨齊湣王,秦國一直想去討伐齊國,但是礙於齊楚之間的盟約,讓秦國無法討伐齊國與向楚國有輸誠的機會,因此,張儀向楚懷王開出割讓商於一帶的六百里土地作為齊楚絕交的報酬。為擔心懷王猶豫,張儀又向懷王解釋齊楚絕交所帶來的好處:第一是齊國無靠山作為屏障,便會更向楚國靠攏,第二是讓秦國欠了一個人情,第三是可以得到六百里土地。 楚王聽了之後非常高興,隨後便在朝廷上向文武百官宣布獲得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的事情,一時之間祝賀聲不斷,只有陳軫沒向懷王道賀,這讓以一句話就得到六百里土地而得意的懷王不悅,便質問陳軫,陳診表示沒有祝賀的原因,在於他認為楚國非但不能獲得土地,而且還會因此得到災禍。他向懷王分析,秦國重視的是楚與齊國的同盟關係,如果要秦國先割地,對方一定不會答應,但是若一開始就放下跟齊同盟的籌碼,秦國見目的達到也不會理我們!他並說一旦被張儀騙之後,西邊多了一個敵人,北邊與齊國的友好關係也沒了,到時候就會受到齊秦聯軍的夾擊。但時懷王沒有聽信陳軫的勸告,反而要陳軫閉嘴,靜觀這件好事的發展,隨後便派出使者去齊國絕交,在使者還未回來覆命時,又迫不及待地再派使者去與齊絕交。 張儀回秦國覆命後,秦惠王馬上趁機派員向齊國復交,這時楚國的使者登門求見張儀,張儀裝病不見使者,懷王得知後,以為張儀不信齊楚絕交,又派出不怕死的勇士,當面辱罵齊湣王,張儀見時機成熟就接見楚國使者。只是張儀隨意的比畫一塊方圓六里的土地給楚國使者,使者向張儀回應說他聽懷王說的是六百里土地,不是六里土地,時知道張儀卻說他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沒有那麼大的權力可以割出六百里土地,楚國使者只好據實以報楚懷王。懷王一氣之下想興兵打秦國。 這時陳軫又規勸懷王,說明攻打才是下下策,不如先用一做名城巴結秦國,然後一起攻打齊國,將損失從齊國中討回!他並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是讓楚國不受兵災破壞,因為楚王將一切過失怪到秦國的作為,只會讓齊秦兩國聯軍,而使楚國受到傷害。不過楚王還是不聽勸告,結果不但秦齊聯軍攻打楚國,甚至連韓國也趁機興兵,最後在杜陵一戰大敗,差點慘遭滅亡的命運,楚國之所以如此,在於楚王沒聽陳軫的勸告,又誤信張儀的謊言!(故事:楚絕齊齊舉兵伐楚) X X X X X X 小丌的想法: 一、天底下沒有白吃的晚餐,雖然是老掉牙的話,但卻是一句金玉良言,只不過這句話面對貪婪的人性,卻又常成為掛在牆上的「對聯」了! 二、同樣的,忠言逆耳亦是千古名言,但是過於直言,反而容易讓場面更僵,就如同陳軫力勸懷王的諍言,如果陳軫也能用以退為進的反諷方式,或許還步會讓懷王一意孤行。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