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 ♉ MLIN Sugar DejaVu sunism 亞魯司基 欣然 程如晞 Vibgyor 夜未眠 Sleepless 雲天
more...
一直以為,自古以來士大夫觀念中講究的是道德勇氣與風骨。雖然早已清楚現在的大學教育,不再談作育英才的理想久矣,不再談潛移默化的功能久矣,不談社會清流的使命久矣。但當親眼目睹一位培養「傳道、授業、解惑」師資的大學校長,展現出理直氣壯的汲汲營營態度時,仍覺得怵目驚心至極!學者不僅僅是一種職業稱謂,更是一種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與正義的道德形象,做為知識與真理的發現者與傳播者,學者的言傳身教對社會和受教育者有著深遠的影響。具備能力與資歷並不代表不用尊重制度所訂之任用資格。大學校長應該具有國際學術地位、教育視野、行政領導和經營管理能力等四個條件,自然是因應現實的考慮。但社會對大學校長的期望,更多的卻是具有學者的風骨與道德勇氣,有能力引領教育學術風氣,使大學真正成為社會的良心和希望。君不見教育先賢如蔡元培、胡適之、傅斯年、錢思亮等教育家之高風亮節,哲人胸懷至今仍為人所傳頌!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一身才幹,換不了一身好風骨;貪名好位,得不了一世好名譽!可惜了!
寫于2005/4師大校長資格爭議案
http://blog.udn.com/mentorlin/2047211
http://blog.udn.com/mentorlin/2047206
http://blog.udn.com/mentorlin/1979117
呵~看你的這三篇文章時,早熟這問題讓我笑了出來,也許早熟的方向不太一致,但我在很小的時候(也差不多在小學低年級),因環境因素亦有您所謂"剃頭師父"的認知:只要是人,無論是權貴亦或廣為社會高捧的知識份子,卸下了衣裝表相後,亦就只是一個「人」!
我反省這篇時的想法是:其實風骨和道德勇氣不應該只要求所謂的士大夫(先不論您說的士、教師與知識份子之分別),誰曰農工商者不應也有道德與風骨?
不取非份之財,不得適己之名,應該是一般做人的自我準則!
汲汲營營求名求利的模樣,在任何人身上出現都一樣礙眼!
(也許以上答非所問,但其實看了您的文章後想法很多,難以全面寫下,僅以寥寥數語先行表達!)
小哥,
因為看到了近日的新聞,所以把舊文再度放上!
我真覺得這不是合不合格的問題,而是禮義廉恥的問題!
in_channel,
教育改革,是矇著眼睛走在山稜上的危險之作!前途茫茫.......
大學逐漸走向學店,教育以商業經營
權力腐化人心,我們做家長的怎麼辦?
憂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