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2/22 02:02:10瀏覽2196|回應18|推薦98 | |
飲食這檔事,其實沒個準兒! 每個人的味蕾都有著打從娘胎帶來的記憶,配著成長的經驗與磨練,舌尖齒頰縫裡的感受,人人迥異,我覺得好吃的,你不愛;他說美味的,也可能還不錯,因此參考之,嚐試之,討論之..成了趣事!有時候隨著名家推薦的腳步,聞香下馬,吃了亦覺得不過爾爾,但也不違看文賞菜的樂趣。 我的味覺和嗅覺都不是很靈敏,加上不挑嘴又懶惰,所以只能為了有趣而吃,無法成為一個道地的美食主義者。因此我特別欽佩那些愛吃、能吃、懂吃、會吃,也願意為了吃南征北討,耐心細細品嚐食物的饕家們,如果加上能做手好菜且有足夠功力為食而文者,那就不只欽羨,而是打從心眼底折服了。前者眾多,後者稀有,但不論前者後者,能因為他們而有機會了解那裡有些館子,順道聽了口好菜,哪天還能尋訪親嚐,都不可不謂是件賞心悅舌的享受事! 直到有天,這等興趣被打了折扣................... 我私下認為,飲食的基礎來自於人類滿足基本的需求,美食未必得精緻、令人回味再三的舌上記憶不必一定帶有風雅的情調;地方飲食的形成通常是由當地的特產、風俗與生活習慣慢慢累積而成,區域的氣氛調性也是由鄰近的生活機能條件逐日演化誕生。菜餚由止飢至精饌的歷程,亦或人畜散居成聚落的風貌,都無法速成,只能等待。因此萬巒出豬腳、彰化有肉圓,紐約有個東村或蘇活區,那都不是蓄意想創造就出得來的! 師大附近,因著多年來許多來自各國學習中文的學生窩居於此,加上鄰近文教區域的特性,逐步發展出特有的人文風格,那裏承載了許多人成長中的小吃回憶與些許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異國情調,師大夜市成了大家認知中的商圈代名詞,這是台北人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一個名字了。 有天,有人說了:「為了幫『師大商圈』注入更多的文化活水,以後這裡就叫做南村落!」盜取紐約東區East Village氣息的構想,扭曲了一個活生生的在地區域,一個用文人雅士與菁英貴冑形象拼裝起來的慢食樂活催生活動就此形成。 從那刻起,我心底的師大夜市光彩盡失,好像個健康陽光的少女,被硬冠上老氣濃妝名媛稱號般地令我心痛! 生活其實可以很自然,造做矯揉的捏塑不只令人倒胃口,甚至讓人「倒盡陽氣」! 從此,美食家的新聞,自然而然地就讓我視而不見了。 直到昨日,聯合報上一篇小小的專欄 ,漣漪起波瀾地道盡了許多人心中的痛。桃園機場的飲食之差與貴(其實除了餐飲很爛之外,硬體也醜得無話可說!),我想大家對此除了毫無異議之外,亦老早有丟盡顏面之感!但這些話你說我說,可能都沒一個負有盛名的美食家說來的有用,這點可由今日各大新聞頭條熱絡討論的情況證明之。 這篇文章不禁讓我軟化了些心中的偏執,我看到美食家在吃與浪漫情懷之外,因為愛這塊土地而善用她的盛名進了一份社會責任,她畢竟還是可愛的! 我那因她對「南村落」之舉而散近的陽氣,瞬間回聚了不少~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