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04 17:36:23瀏覽1548|回應1|推薦1 | |
《眷戀~ 淡水河左岸 空軍三重一村》 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之後,在全台各地陸續闢建眷村,以安置軍眷,眷村遂成為台灣近一甲子來的重要社會圖像,也是歷史的見證者。 由於前述的歷史情景,被一向重視空間歷史與人文等社區紋理的「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和其它幾個民間團體及村長,認為有保留的意義和價值,所以發起爭取保留的行動,讓這個村落有機會來見證時代的變遷。 2005年夏天, 我因著參與培訓淡水河巡守志工的機會,來到這個位於淡水河左岸的眷村,當天有許多文物資料的展覽,聽一位長輩述說高砲營戍守重要孔道─台北橋的故事,還有游泳來回三重大稻埕之間的神勇;有一位眷村媽媽述及,思念海峽對岸的故鄉情切時,把淡水河幻想作海峽對岸原鄉河流的無奈,啊!那股人河之間的神妙連結,隨著抑揚頓挫的聲調,敲入每個人的心靈! 2011年10月,我們跟隨三重社區大學張琦凰主任和幾位老師再度來到三重一村,見學在這裡舉辦的【台北縣三重藝文祭-當我們同在一村】活動。當天也遇見年代電視台的呂佳穎小姐來採訪,前任村長王繼新先生仍然忙碌,幾位志工仍然很熱心。 從活動海報上,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系列的活動,靜態動態都有;王村長帶我們進入防空洞中,他說這是他們小時候捉迷藏的地方;從前架設槍砲的陣地,如今成了小公園、可以坐下來談天的好地方。我們來這天,還有一位義工炒青菜請我們品嘗,這份熱情讓人想起許多眷村裏早年那種一起包餃子、借米借蔥的生活情境,感動在心頭。 仔細觀察這個村子的反光鏡上,有秋海棠的葉形,那是對原鄉的深層記憶吧;靜態展示館的眷村室內的陳設,充分顯示了那個年代對領袖的絕對忠誠。從國防部編印的《眷戀─空軍眷村》一書對三重一村梅鵬章和程興義兩位先生所做的訪談中,提到這裡初期只有數十戶人家,當時的房舍依照戶籍人數區分為三種:一對夫妻分配一間房,一對夫妻兩個小孩分配一間半房,一對夫妻兩個小孩以上者分配兩間房。 這裡的住戶官階較高,大家都很用心經營和努力精進,所以把這裡的環境整理得花木扶疏,舒適典雅。 還有讓大家難忘的記憶,是過年時,住在外地的子女回到眷村,家家戶戶忙著拜年;也有由村長主持的團拜,地區司令會到場祝賀,相互恭喜;另外還舉辦包水餃、打麻將等比賽,熱鬧非凡! 在2011年的靜態展覽中,我們看見還有「一江山老士官展館」一江山是大陳島的門戶,土地才一點二平方公里;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共軍對一江山砲轟一萬多發,飛機空襲,隨後出動五千多人兩棲登陸,一直打到第三天下午,島上的槍聲才完全沈寂。此役是逼蔣中正總統的國民政府退出在浙江最後據點的一戰,戰況非常慘烈。如今展出相關史料,讓國人得以一窺這段歷史,學習如何面對因應人士間的戰爭與和平吧。 在登錄為歷史建築距離「登錄為古蹟」保存之間,還有一段距離,我想這是這麼多人、這麼多團體持續在這裡努力耕耘的原因,唯有更多人重視保留這方空間的意義和價值,它才有讓世人來了解這段時空的機會。除了這裏,我們看見我們的社會,以及越來越多政府單位關心各族群的文化瑰寶,並且展開保留的行動,實在是値得歡喜的事情。 距離這個眷村很近的淡水河邊,如今設置了渡口,有藍色公路的船隻航行在淡水河上,希望我們會有更多人親臨河濱,乘船閱讀兩岸的故事,跟著悠悠流水展露歡顏! 完成於 2012.02.12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