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08 19:24:18瀏覽1477|回應1|推薦1 | |
《大坑小坑河道蜿蜒 指南山澗譜秋聲賦》 2011年十月泰國曼谷的大水災,帶給世人更多的警惕:在全球氣候劇烈變遷的此刻,人類要以自然為師,還給自然原來的風貌。 也在十月下旬,有個機會帶領木柵高工河川社團走了一趟景美溪和小坑溪;我先以地圖說明溪流的相關位置,之後帶他們走到政大校園,觀察由大坑溪和小坑溪會流而成的醉夢溪─三十多年前用“三面光”的治理工法。 大家都覺得這是水溝,不是溪流;我記得幾年前的盛夏期間,帶領學生到這裡的時候,發現有一條吳郭魚跳到乾涸的水泥河道上,就在那裡被烤乾了。 從政大東側門走進政大一街約一百公尺,就是台北市政府以「近生態工法」整治的小坑溪,在這裡我們可以看見有緩流、有激流、有孔隙、有河灣、有水草,跌水工法形成了“瀨”和“深潭“,營造出多樣的棲地環境,讓多樣生物可以棲身,也可以躲藏。 大坑溪源自二格山的西南側,它和小坑溪會流成醉夢溪之後,穿過政大校園注入景美溪。大坑溪中游大致保留天然樣貌,我們可以看見水流遇見石頭濺起了水花,那會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豐沛的水流則可以讓水溫比較穩定。 水泥河床環境非常的單調,枯水期讓水溫很容易上升,水溫上升讓水中的溶氧量降低;偏偏在溫度上升的時候,水中生物的耗氧量也跟著上升,所以容易發生缺氧的狀況。 大坑溪中游可以看見纜車飛躍山崗的景象,岸邊的植物種類很多,最近正好是羅氏鹽膚木開花結果的季節;我們在一棵鹽巴樹樹叢中,看見青枯葉蛾的幼蟲、白紋大金花蟲和天蛾科的一種幼蟲,安安穩穩地住在那裡,斯情斯景讓人十分感動。 羅氏鹽膚木結的果實中含有鹽分,台灣原住民族稱呼它們是“鹽巴樹”,有一回我在高雄縣納瑪夏鄉(曾經被稱為“三民鄉”)遇見兩位布農族青年,他們告訴我說:把整把鹽巴樹果實摘下來,炒菜或煮湯時放進去就可以了。 大坑溪由於水量充沛,河床的岩石被滔刷出壺穴地形,金秋時節欣賞美麗的河道蜿蜒,聆聽指南山澗秋聲賦,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也! 完成於2011.10.30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