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27 17:49:58瀏覽1723|回應0|推薦1 | |
《到洄瀾 結識菲律賓海板塊與石門洞》 2010盛夏,受國際扶輪3520地區第五分區的邀請,到花蓮縣壽豐鄉參觀東吳大學法律系的學生,為壽豐國小小朋友舉辦的法治教育夏令營,這已經是東吳大學法律系為偏遠地區孩童所舉辦的第38屆法治教育活動,扶輪社贊助他們經費。花蓮和台東被譽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所以我們請了當地一位長年推動環境教育的彭榮財老師,來帶領我們從地質的角度,認識花蓮。 彭榮財老師先帶領大家到花蓮溪出海口的的南岸,走到一小塊岩層旁,叫我們踩上去,他說那是菲律賓海板塊在台灣露出來的最北端,而太平洋浪花在花蓮河口的波瀾洄盪,給花蓮帶來一個美麗的名稱:“洄瀾”。 我們站在菲律賓海板塊上,雄偉的中央山脈則聳立在背後不遠的地方。中央山脈是歐亞大陸板塊邊緣的沉積物,是在距今六百五十萬年前,受到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發生造山運動而隆升上來的。 大約在距今二千萬年前,由於南海地殼隱沒到菲律賓海板塊的下面,並且被融化成岩漿;岩漿循著菲律賓海板塊西緣的裂隙上升,因而形成了一系列的海底火山,這就是今日的呂宋島弧,海岸山脈就是島弧的最北端。 大約在距今三百萬年前的上新世晚期,呂宋島弧北側的火山島與大陸斜坡產生碰撞,造成台灣島大規模的抬升。 大約在距今一百八十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呂宋島弧北側的火山島更靠近台灣島了;而來自中央山脈的沉積物也大量向東側海洋中堆積,這時候的台灣島地表景象已經跟今日很接近了。 大約在距今五十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海岸山脈終於受到板塊的擠壓作用,露出到海面上,與中央山脈並行在台灣島的東側,結束了在海中的漫步。海岸山脈原來是呂宋島弧及弧前的沉積物,屬於太平洋板塊最前端的菲律賓海板塊。 石門位於豐濱以南、大港口以北,屬於花蓮縣豐濱鄉,以一個外觀似門的海蝕洞而得名。海浪是偉大的自然雕刻師‧在花蓮海岸山脈的石門,雕琢出一部類似March汽車的形狀,叫人嘆為觀止! 海岸山脈主要是火山集塊岩構成的(彭老師腳踩的這種),但在石門海蝕洞南側(彭老師前面),出露了一小塊顏色與四周集塊岩不同,具有柱狀節理的安山岩塊,推測其為火山頸之殘留,呈微傾斜之柱狀節理排列。全海岸山脈只有這麼一小塊是這種岩層。 花東地區是板塊碰撞的活舞台,名聞遐邇的蘭嶼和綠島,正追隨著海岸山脈的腳步接近台灣,未來也會合併為台灣的一員;海岸山脈所在的菲律賓海板塊仍舊持續地向西推進,台灣島的造山運動還未停止,中央山脈也逐年升高。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