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8 18:56:26瀏覽1415|回應0|推薦0 | |
過新年 靠近舊曆年關,從幼稚園傳出朗朗書聲:「過新年,人團圓,圓什麼圓,紅紅的臉蛋圓又圓;紅什麼紅,門上的春聯紅又紅;門什麼門,阿公阿嬤叔叔阿姨,通通請進門。」洋溢著一股年的溫馨之情。
2010.01.29這天,客語組江光大導播、許千蕙小姐和我,一起到美濃採訪時,遇見邱雙明先生、林滿金女士家正在蒸年糕,他們從我們到達的前一天下午三點半開始蒸,我們到達時間為傍晚五點,換句話說,已經蒸了超過25個小時;他們拿出一點點請小朋友試吃,從照片上看到小朋友露出的笑容。 晚上七點多,把爐子熄火,年糕終於完成了,掀開鍋蓋,冒出陣陣白煙。林滿金女士用木片捲起年糕放到盒子裏,從圖片中可以看見年糕好有韌性,他們說這就是慢工出細活的成果。年輕的千蕙小姐也來幫忙,玩得很開心,讚賞好滋味;大夥兒看見一盒一盒圓圓的年糕,透出亮亮的甜粄色,就覺得幸福滿盈! 而談到過年,最近閱讀一本陳柔縉女士所寫的《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書中寫到一些跟舊曆年有關的歷史故事。日本於1872年採行西曆,當他們開始統治台灣之後,總督府打一打政治算盤,保留了台灣人過舊曆年的習俗文化,當年的公家機關如台北地方法院、大稻埕公學校等,都還好意給台籍通譯、台灣學生放假過年。 到了1916年底,台灣籍上流的商人、醫生、老師和記者共同發起「改曆會」,呼籲台灣人應該改採國際多數人使用的新曆,當時全台有兩、三萬人響應,但卻發現,上層階級的男人在外敲鑼打鼓迎接西洋年,婦女卻在家裏忙著蒸甜粿、殺雞拜拜,守著農民曆過台灣年。 戰後國民政府來到台灣,當年的國民黨高官有許多都歷經民初破舊立新的時代,不太樂意給過春節;民國四十四年,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先生曾通告府內上下「民間風俗,於春節賀年,積習以久,迄未革除。」不准官員在春節相互拜年呢。 如今看來,真如陳女士所做的結語:「台灣人太愛農曆年了,愛得堅真忠實,今天才有長長的年假,來享受濃濃的年味。」然而,在我們鄉下也有一句話說「過年容易度日難」,傳達了“年”的背後,經緯萬端的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是值得深思的“年紋年問“。
【番外篇】 ----- Original Message ----- 【回覆】 “年紋年問”是我書寫這集節目的心得 可以解釋為:對於年的紋理和過年所衍生的諸多感觸及疑惑。
進ㄧ步說 已經越來越少人用石磨磨糯米作米食了 甚至越來越少家庭貼春聯了 這是紋理的改變 而所有人都喜歡過年嗎? 恐怕未必 在醫院 在警界 在軍中、遠行無法回家的人、、 有ㄧ回我到基隆暖暖 那裡有個河段旁邊的馬路被稱為「躲債街」 聽說每年年30的晚間 許多駕駛雙B汽車的人來這裡 煙一根接著一根 原來他們擔心年夜飯時 債主來家中討債 所以駐足在這裡 午夜時才離開
隨著馬齒徒增 人間閱歷也不斷增長 產生越來越多的疑惑 所以寫出“年紋年問” 特此說明 謝謝澎湖的朋友 我在1972~1973 曾在海軍澎湖醫院服務過 對那裡有深刻的記憶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