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3 16:28:02瀏覽1874|回應0|推薦1 | |
SOS 我家門口的公園要被剷除了? 2009年的六月下旬,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主旨是【 SOS 搶救順興公園綠地】。原來是位於臺北市文山區的「順興公園綠地」,因為公園東側有個建築工地,有意為新屋子的居民擴充活動空間,想要整平這座海拔約五十公尺高的公園小丘,讓老人家活動較為方便。 公園週邊原有社區的居民認為,這座公園具地形高度之優勢,對於區域微氣候有調節之功能;在東北季風盛行之秋冬季,具揚塵之遮蔽效果,夏季颱風期間,則利用此地形發揮保護木柵文山區免於強風入侵之危害,不應加以剷平、挖取土石、改變高度及地貌。 我們從第一張居高臨下拍攝的順興公園綠地照片可以看出,公園的林相非常茂密,有大喬木、中喬木、藤本植物以及矮矮的灌木叢組成的森林層次,非常難得。照片中猴山岳屬於雪山山脈的二格山系,二格山系是雨量豐沛的地方;指南宮山下政治大學旁邊是景美溪,換句話說,從這塊綠地延伸出去,有水系和山系的連結,是值得珍惜的資源景觀,居民訴求它應受臺北市公園管理自治條例相關規定之保護。加上附近有恆光國小預定地之多功能活動場所,明道國小之開放空間及設施可與互補,故不應以發展不到兩個籃球場大小的居民活動空間,而肆意砍除樹木,因而犧牲珍貴的自然資源。所以他們要求與本案開發相關的會議資訊公開、公部門辦理現勘,舉辦說明會等。 經過居民的積極努力,終於保住了這個小山丘。 在2010年元旦那天,我散步經過順興公園綠地時,發現了一面陶板裝置成的女兒牆,五十公尺長的牆面上,是許多居民的創作,其中一幅傳統建築的紅磚屋,創作的泉源應該就是這面牆後方的曾家古宅。我走進紅磚屋前仔細端詳,屋子已經沒有人居住,庭院讓許多人停車,也有被用來種菜;大門邊有幾面門牌,清楚地紀錄了此地的行政區域變遷:從民國三十九年全省行政區域調整時,隸屬台北縣木柵鄉;到民國五十六年台北升格為院轄市,次年七月一日被劃入台北市轄區而為木柵區;民國七十九年,台北市行政區域重新調整時,景美、木柵兩區被合併為一,回到較古時之名稱─文山。 而在另外一個角落,有「點子花園」,很可以談心的地方。「點子花園」圍牆後方(西側)的建築,是台北市立自費安養院─松柏廬;松柏廬再往西側有一座小山,山腳下一處乏人管理的公有地,忠順里將之認養,並美化為「忠順庭園」。 幾年前,木柵浸信會曾經為一群住在松柏廬的長輩,舉辦【探祕景美溪】的旅行學習活動,由我負責帶領。記得在午餐時,有幾位長輩跟我說,隨國民政府來台灣超過半個世紀了,從來沒有用這種方式認識這塊土地,也從來沒有這麼親近景美溪,他們感到很開心。這會兒走經松柏廬時,我真為他們感到高興,因為有這麼用心的里長和社區居民,把這裡營造得這麼美麗。 更值得喜悅的是,緊鄰著「中順庭園」的邊坡,有許多樹種,其中居然有林投。林投是海邊常見的樹種,是很好的定沙防風植物,台灣大學張文亮教授稱呼林投是偉大的航海家。 因為,果實長得很像鳳梨的林投,種子被包在厚厚的纖維內,果實輕,可以浮在水上;它的纖維很厚,可以防止海水直接接觸種子。這樣奇妙的設計,可以讓林投漂洋過海,登陸一個又一個島嶼。林投登陸之處,海水鹹、沙灘養分少、海風又大,它們卻在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展現堅強的生命力,而它們所倚靠的,是樹莖上的「氣生根」;這些氣生根是強力的吸水管,能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它們這項能力來自太陽;林投的葉子都長在樹幹的上方,每片葉子都伸向太陽,接受陽光吸收熱量,再將之轉換成為樹上一種強烈的吸水張力。 換句話說,「熱」使林投樹喪失水分,但也是「熱」使它們的樹根能夠更強力地吸收。再仔細觀察,會發現林投的葉子是順著逆時針方向,每隔四片葉子就繞著莖幹往上繞一圈;如此螺線環繞的形狀,不僅可以讓每一片葉子均勻地承受陽光,而且可以讓全身幾萬個刺,不會刺到自己。 在興隆路四段109巷松柏廬旁的小山丘,可以見到這幾株原本生長在海濱、而且又非常奇特的林投,讓忠順庭園增添奧妙、豐富的蘊藏!林投旁邊的鵝卵石,則讓我們推測:這?會不會是景美溪的古河床? 我們的住家附近,許許多多環境密碼,必須要慢慢地散步才能觀察得到,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才得以認知。而這裡的居民關心公共政策的用心,應該提醒了政府單位,城市治理要更具前瞻的眼光和格局,要更有開放性的做法,尊重人民的智慧,才是成功的法門。 完成於 2010.01.03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