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濃圍城紀事》
2010/02/03 23:07:36瀏覽1751|回應1|推薦2

 
     《美濃圍城紀事》...

有機會到美濃時,我多半住在「美濃民宿」,然後借用民宿免費提供的自行車,沿著水圳御風而行!

農曆牛年尾,跟中央廣播電台客語組江光大導播、許千蕙小姐一起來美濃採訪的時候,我又騎上了鐵馬,來到三洽水媽祖廟這邊,看見美濃河被大興土木。我沿著河邊小路騎到了河床,站在河床中央望向四方,垂直高聳的水泥堤防,讓我有被「圍城」的恐慌,感受不到溪水的潤澤。

趕緊穿越河床到對岸,沿著獅子頭分洪道騎到獅子頭水圳旁,這條百年古圳,引用竹子門發電廠發電過後的尾水,灌溉數千公頃良田;美濃鄉親順著這條水道規劃自行車路線,讓人們欣賞獅子頭水圳風光!

順著車道往北走,來到了跨越美濃河的水橋,水橋長122.5 公尺,它也可以說是一條涵洞,讓獅子頭水圳的水流到鎮內;聽美濃鄉親說,除了引水灌溉,他們小時候,會躺在椰子樹葉上放輕鬆,從水橋南端的入口進去墨黑的涵洞?,水流自然把人沖到北端的出口,非常刺激,這個活動叫做【穿水橋】,是美濃舉辦成年禮的儀式之一。

水橋跟獅子頭圳同時完工於1909年,它原本是木材做的,1927年時,改為眼前所見的鋼筋水泥橋,在水橋的入口端西側,還有「水橋改築紀念碑」;這座碑的後方,可以看見舊堤防,堤防外那片廣闊的農田,可以說是古早時的洪汎平原;如果把築堤防的經費用來跟農民租借作為滯洪區,平時還是可以耕種,如此留住自然河川的樣貌,避免與河爭地的風險,不是兩全其美嗎?

然而,我看見經過多年討論的美濃河治理工程,還是築起一重又一重的河堤,讓河道縮減了約二分之一;往東邊看,獅子頭分洪道匯入美濃河的出水口,水量很大,而且直衝水橋。爾後,當颱風大雨時,被束在垂直的水泥護岸內的急流形成的衝力,百年歷史的水橋抵擋得住嗎?留有美濃人深刻記憶的【穿水橋】,會不會很快走入歷史呢?

有多少美濃人關心,濟公廟旁由旗山溪和美濃河形成的近三百公頃的沖積平原,原本綠意盎然的香蕉園,由於2009年的88水災,造成省道台三縣旗山橋斷潰堤,數百公頃沖積平原全被泥沙掩埋,很像一片荒漠,田地變得比水溝還高。目前這?堆置的漂流木、泥沙等已經形成峽谷,是下回大雨時的高風險區。

美濃河下游的10號國道橋下方,可以看見嚴重淤積,但我們看見在這種荒郊野外的河川治理,不是營造寬闊的洪汎區,也不清除河道的淤積,反而設置高高的堤防,還鋪設瓷磚,想把水圈起來,這跟河畔設立的水泥材料裝置藝術作品一樣奇怪,而且有浪費公帑之嫌。親愛的讀者朋友,你可以忍受我們辛苦繳的稅金,被這樣使用嗎?

最近有一位朋友跟我說,他的叔叔在旅日半世紀之後回到家鄉苗栗三灣,當親戚們問他最想去哪裡走走時,他說想到小時候釣魚的河畔,親人告訴他,河流已經被蓋堤防、沒辦法釣魚了;他說那麼去埤塘看看吧,親人回答他說,埤塘已經被填平蓋房子了。朋友說他看見叔叔露出難過的表情,滿臉失望!

我常常聽人們說,美濃是全台灣最多博士的城鎮,從創刊已經28年的社區報《月光山雜誌》旬刊中,也常常看見旅居海外的美濃鄉親書寫對家園的關懷和美好的記憶。不知哪一天,當這些鄉親踏上故鄉的土地時,可會想到美濃河畔散步?當他們發現摸不到河水,看不見礫石的時候,心中作何感想?

我知道的是,美濃河離開山區之後,形勢非常平緩,它在美濃市區跟旗山溪交會之處的高度落差只有幾公尺,當大水發生時,它就很不容易宣洩出去,所以它需要廣大的面提供漫流;把它束在水溝般的圍牆內,不是高招。

什麼時候確實把空間留給河川,可以像宜蘭河下游河畔的這對祖孫那樣,有兒童的喧嘩,有長者的敦厚,讓河川充滿生機呢?

                                       林淑英完成於 2010.02.01 凌晨

PS..此次同行的千蕙】在小阿姨家玩年糕 的留影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749140

 回應文章

山下阿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妳 愛美濃
2010/02/04 07:18

建議

把這篇深入的文章  

  給美濃的社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