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水的故事之二 ~ 小小的杯子 大大的哲理》
2014/06/26 11:14:12瀏覽4549|回應0|推薦2

備註:補2013.08.14 播出之節目圖文

上集節目談到:缺水地區人們對水的態度非常崇敬與珍惜。在阿布達比這個極度缺乏淡水的國家,利用海水淡化廠來製造淡水,煮沸海水→大茶壺一般的蒸餾室收集蒸氣,每天製造的淡水量可以填滿150座奧運游泳池。為了提供產生50萬噸蒸氣的熱能,每具海水淡化器需要專屬的發電站。根據換算:提供一億加侖水,需30萬加侖的燃料;10天內燒掉的燃料,可以讓一部小車從地球開到太陽,這樣的措施,只有富藏石油的阿布達比才負擔得起!

*有哲學意涵的杯子

在【聽水的故事】展覽現場,還有一個利用虹吸原理來展現人生哲理的展品─有哲學意涵的杯子─九龍公道杯 (畢德哥拉斯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偶爾會用一根管子放進一盆水中,用嘴巴吸掉管子中的空氣,就輕易地把水導到另一個位置相等或比較低的容器中,所運用的就是虹吸原理(Siphon Principle)。

發現這個現象並加以運用的是約公元前560年~公元前480年間古希臘的畢德哥拉斯,相傳他在請供水工程的工人喝酒時候,為了懲罰貪心的工人,於是利用虹吸原理設計了一種杯子,杯子中間暗藏一個連接到杯底的中空通道,當水倒至中空通道的最頂端以下時,因為管子的兩端內外相通,都承受著相同的大氣壓力,所以水不會流出來;如果倒入的水超過中空管道的頂端時,水就會開始流,而且流得一滴不剩,主要是管內兩端液體壓力差的問題。

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故事,杯子叫做九龍杯 (或者稱為公道杯、平心杯、莫貪杯)。據傳說,在明代時的縣令,為了討好洪武皇帝朱元璋,於是指令「御窯廠」的瓷工,在半年內製出一種「九龍杯」用來進貢給皇上。他們結合大家的聰明才智,經過三個多月的日夜研發,幾十次的反複試驗,終於燒出了「九龍杯」,進貢給皇上。朱元璋愛不釋手,給這位縣令升官,並且經常使用這種珍品盛酒,宴請文武大臣;某次宴會上,洪武皇帝有意獎賞幾位心腹大臣多喝一點酒,便特意為他們把酒斟得滿滿的,而對其他一些平時喜歡直言不諱進諫忠言的大臣,則將酒倒得淺淺的。奇怪的是,那幾位被皇上有意照顧的大臣們,杯子中滴酒無存,酒全部從「九龍杯」的底部漏光光;而其他大臣都高高興興地品嘗皇帝恩賜的御酒。皇帝追究原因,才知道九龍杯盛酒最為公道,盛酒時只能淺平, 不可過滿,否則杯中之酒便會全部漏得一滴不剩。為了謹記「九龍杯」的公道, 洪武皇帝便把「九龍杯」命名為「九龍公道杯」:知足者水存, 貪心者水盡。. 「九龍公道杯」的典故告訴了人們處世必須講求公道,不可貪心!

利用同樣原理的杯子,依照地域與時代的不同而有各種名稱,像是「懲罰杯」或是沖繩石垣島有名的「教訓茶碗」等等,但同樣的是,一個小小的杯子,都在傳遞大大的公道與知足的人生哲理。

完成於 2012.08.04 播出日2013.08.14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4539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