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2/14 06:18:37瀏覽6994|回應2|推薦14 | ||||||||||||||||||||||||||||||||||||||||||||||
(一)在臺灣,考研究所的方式有二:一為考試入學;二為甄試入學。
註:1.甄試入學,其實有點像是歐美學校的申請入學,最主要有四項成績的評分:(1)研究計劃&審查資料(2)在校歷年成績(3)面試(4)筆試。 2.對於採甄試入學的同學而言,在校歷年成績很重要,它不僅會列入評分,有的學校甚至還以它來設定報考門檻,例如成績名次前30%、50%,才有資格報考。一般而言,歷年成績總平均最好有80分以上;意思就是,若選擇以「甄試入學」方式去報考研究所的同學,你的大學前三年絕對不能混,成績要維持一定水平。考上以後,第四年的成績更是不能放鬆,因為第四年要是有學科被當掉,那麼你辛苦所考上的研究所就念不成了。 3.就公平性而言,考試入學的公平性較高,只要把書念好念熟了,好好地在考場上發揮,也就夠了。甄試入學的公平性較低,因為一份研究計劃用心準備好了,主考教授不喜歡(主觀),那麼你所得到的成績就會偏低。至於面試,主考教授也是主觀的,他們只取自己認為是不錯的、優秀的或者是想錄取的學生,所以,面試當天的表現,很重要。 4.「面試」是甄試入學裡頭,最難凖備,也是最為震撼的一項考試項目。你不知道教授們會問什麼問題,能準備的至多就是試前的沙盤推演。且,教授們會問尖銳的問題,甚至還會威嚇或者是下馬威,最主要是想測試考生的臨場反應、想知道考生的想法,同時得知考生的能力程度。但最起碼,你要熟悉自己所撰寫的研究計劃,準備好三分鐘版本的自我介紹,並且絕對要上報考學校的校方網站,去瞭解你所要報考系所的所有課程。 5.甄試入學的「面試」,和碩博班畢業論文的口試,我個人感覺上意思差不多。如上所言,你一定要熟悉自己的研究計劃,以及相關研究的學者,並大略地瞭解一下其所做的研究內容為何。 6.瞭解自己的實力與能耐,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考試方式。如果你是筆試的「考試機器」,每考必勝,那麼建議你以一般考試入學即可。因為甄試入學要準備的項目實在是太多、太囉唆了(我都準備到要發脾氣了),且平時就得保持成績水平,這樣就不能「大學任你玩四年了」。哈哈── (二)面試的形式。
註:1.很多同學都敗在這一關,因為會緊張,且不知會被問到什麼尖銳或困難的問題。是,緊張難免會的,但你要拿出「氣勢」來,即便內心極度驚恐,面上也要裝做「我很強」、「我很有自信」的態勢。氣勢夠了,你就贏一半。 2.眼神很重要,你要緊盯著面試教授的眼睛回答問題,或陳述自己的想法,沒自信也要假裝有自信。哈哈。 2.遇見不會的問題,不要撒謊,誠實以對,切忌逞強回答,因為那只會自曝其短,同時並請面試教授賜教。 (三)我個人所報考的學校,以及成績。
註:1.臺北市立大學,普遍都給低分。 2.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是報名的學校當中,較為競爭的,21還是22人報名,取7名,我剛好是正取最後一個。以往最高紀錄好像曾有28人報名,一樣只取7名,是我所知道,比較多人報考的學校,錄取率約為31-33%。這是我未來的學校,我決定念這個學校。且,我的新學校,有一位很有名的教授,戲劇似乎是她的強項──郝譽翔。 3.私立東吳大學中文所,其實是不錯的學校,我曾因張曼娟的緣故,而很想進這所學校念書。該校所給我的書審(研究計劃)分數是最高的,如果有去參予面試的話,面試成績應該會有80以上,估計應該也是正取。最後棄考,是因為私校學費太貴,且張曼娟已經離職了。 4.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我的筆試成績是48。請不要嘲笑,我學校思想史授課的 5.臺大、政大,雖無勇氣報考,且他們對於歷年成績的要求門檻也頗高,但今年兩校的中文系所報名人數居然相同,一樣為34人。 很多同學為了提高自己被錄取,有學校可念的機率,會同時報考許多學校。就我所知,有同學最多報考十所大學。亂槍打鳥,固然可提升自己有學校可念的機率,但一次報考這麼多學校,光印製研究計劃的費用(不環保)、報名費、來回車資、住宿費,夯不啷噹加起來,逾萬元跑不掉。我才報名三所學校、考了兩所學校,就已經花掉壹萬多塊了,真是令人咋舌。(而且才跑兩所學校,我已經受不了了)所以呢,報名其實還是有絕竅的喔,最主要就是看自己的實力、興趣,以及經濟能力(負擔學費),去選考適合自己的學校,如此即可避免花費許多冤枉費用,讓你爹娘的荷包少失點血。我是自己賺錢念書,所以沒差,但我還是相當謹慎地在選擇所報考的學校,務求每考必中。 最後想要分享的,是考研究所的報考率。十幾二十年前,臺灣考研究所的人數很多,之所以想念研究所,最主要是功利主義成分居多,認為高學歷可獲得較好的工作、較高的職階、可賺較多錢,所以已往研究所錄取率,因競爭激烈所以「應該」不到5%(對不起我沒有做實際調查)。如今學校多增設了許多研究所,報考人數卻反而下降,我個人認為,應是現在多數人,不再將「高學歷」視為是能獲得好工作、高職階、高年薪的唯一方式。因此,現在臺灣的大學生,並沒有很多人想念研究所。 其實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言,現在想念研究所的人變少了,以我見解倒認為,現在這樣才是較為正常的狀態。印象中歐美國家,念碩博士的人很少,因為不需要有那麼多碩博士。是以,念研究所,以我個人見解,應是「想走學術之路」、「當大學教授」,或者是「寫作人的自我提升與再學習」,會比較有需要。 不過很有趣的是,現在想念研究所的同學,有興趣念書者應該是少數,主要還是功利主義導向,所以有「前途」的熱門科系,報考人數還是挺多的喔,像是「心理諮商」、「商學相關系所」、「電機工程相關系所」都是。至於「文史哲」等冷門系所,報名人數則是少得可憐。中文相關系所算是報考狀況比較好的了。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