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18 01:28:14瀏覽1786|回應4|推薦32 | |
引用文章雙子座的疑惑(九):讓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 觀察四月九日舊金山奧運聖火傳遞(1)
三月底從台灣回美國上飛機前的晚上,躺在家裡客廳的木頭地板上,背後墊一個冰袋,手肘包著另一個冰袋,右手上拿著一罐冰的飲料,按摩著打了兩、三個小時棒球後,將近抽筋的腿部肌肉。 這星期天打完兩場壘球賽後,晚上開始,腳踝的傷,加上大腿內側四條肌肉連接到敏感地帶附近的部位,痛的幾乎寸步難行。雙手則因為連續打了許多場球,抬都抬不起來,而手掌更是因為打了太多球,痛的連拿吸管都難。 星期一去給醫師檢查我腿部的問題,醫生說,你這個扁平足,卻有如此發達的肌肉,每次運動勢必讓身體承擔許多壓力,X光片上顯示出來多次的骨折與骨刺,更指出好好治療的時候到了。他建議我好好休息,做些復建,吃點止痛藥,讓身體自己復原,兩個禮拜後再複診。醫師說,他光看我走路,就難過,很想幫我打Cortisone(可的松,皮質素,C21H28O5),但是,除了最嚴重的腳跟外,大腿與膝蓋的傷害也很重,加上左手投手肘的舊傷,與肩膀脫臼過的關節炎,讓他很難決定該打哪幾針,何況打了針之後,至少兩個星期不能運動,否則,不小心可能會打韌帶或肌腱拉斷,對於還在教球的我,打針,還是等到球季結束再說吧。 從小到大,聽過太多太多的:『這麼拼幹什麼?』我從來不知道該怎麼解釋。 『全力以赴』,這是我唯一知道該如何去面對比賽的方式。 在雙子座的疑惑(九):讓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 觀察四月九日舊金山奧運聖火傳遞(1)文章的回應中,有人提到,“運動真的沒有單純過!“真的嗎? 每一個人到運動場上的心態都稍有不同,每個人對輸贏的解釋也不一樣。許多人對我的評語是『好勝心強』,好勝心強又代表什麼呢? 星期天,提早許多時間到球場,就是希望能夠徹底的熱身,雖然氣溫將近攝氏四十度,上場時上身還是穿了四層衣服,除了棒球褲之外,再加上保護大腿的防寒褲,以免受重傷。朋友那支球隊的隊長,請我守我最不熟悉的右外野。右外野,許多人認為可以把最差的防守球員藏在那的地方,其實不然,棒球場上的每一個位置都非常難守,右外野,對習慣守中堅守的我,算是最難守的位置之一。球打到外野的兩側,通常都有很快的自旋,讓球的飛行途徑產生很大的弧度。第一個球擊到我這個方向的球,就是一顆往界外線邊下旋的強勁平飛球,球將近落地那一剎那,仔細判斷,若飛撲一定可以及時碰到球,但是要接到卻很難,忍“痛“決定撲下去,果然手套碰到了球,可惜沒有將球接入手套裡。 一個撲與不撲的決定,是理智還是本能?撲,是為了那一球,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撲,是一種習慣,只要我知道撲不會有反效果,我一定會撲。決定撲下去,擋到了球,把球傳到二壘,算是正確的判斷。但是,一撲之後,大腿就感覺到熟悉的那股刺痛,果然,很久沒有特別去訓練的肌肉,在做急劇的動作時,馬上提出抗議。 撲,是一種自律,撲,會不會接到球,還是會讓球從身體下穿過去,一支安打變成二壘打,甚至三壘打?右外野是沒有人可以捕位的,但是在那短短的幾百分之一秒,能有多少思考空間?一場球的好壞,球感很重要,第一局不去試試自己的狀況,接下來不知道該如何去做正確的判斷。 撲,是一種自信,在跑步到了定點,算準起跳的距離,全身伸展,右手(左撇子的我手套戴在右手)直伸,那是幾十年的訓練與比賽中累積出來對身體與技術的一種絕對信任。(一般人怕痛,不敢撲,或是在畏懼受傷之下,撲,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不管是對身體或是球賽) 同一局,又一顆類似落點的球,偏中堅,但是距離短多了,決定再撲,這次用背部滑撲,還是沒接到,但是把球擋住,一球傳回本壘,將跑者刺殺在本壘前,結束了第一局。 那場球,是在我僅有幾次守右外野經驗中,最忙綠的一次,尤其是在右外野,許多球必須及時傳回內野,尤其在一壘有跑者時,若右外野手無法把球傳到三壘,跑者可是予取予求,上三壘,攻本壘。有過幾次撲球的經驗,判斷力越來越準確,接殺了不知道多少支打擊者認為會是安打的球,而幾次傳球,也讓對手不敢過度積極的在壘上前進,棒球世界的名言:『這是一場九十英呎的比賽,打者,跑者能多走一段九十英呎就是他們的勝利,防守者能多守住一個九十英呎,那成功將屬於他們。』 球賽進展下去,把對方球員的習性都更加了解,慢慢打出了守備的水準,防守結束,回到休息區時,隊友們每每都稱讚那一局的哪幾球的守備,夠資格可以上ESPN的每日最佳守備精彩重播。 打擊方面,從打棒球到壘球。永遠是種挑戰,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最怕被壘球的投手三振,星期天雖然沒有被三振,但是打擊還是不太理想,因此,擊出球非得全速跑向一壘,希望能安全到壘。比賽後半段,我們落後一分,兩人出局滿壘時,我在二壘,隊友擊出蠻深遠的高飛犧牲打,我一口氣跑回本壘,反而領先一分,那種拼,就是為了比賽的勝利,沒有人知道,比賽輸贏的關鍵會在哪一球。 第一場球的對手是公認最強的球隊,鏖戰七局後,被他們在七局下半連板回兩分,而以十二比十三輸了。 那些撲球,跑壘,滑壘,長傳,到底有什麼意義? 一個球員的成長,有許多不同的領域與不同的階段。對我,一場成功的競賽,就是打完之後心裡的平靜,因為我知道我盡了力。 在撲與不撲當中,其實牽連了我是否專心在打球,測試狀況是否夠好,有沒有去接殺對方的意志力,對那支陌生的球隊是否仍能有那種團隊榮耀,自己的技術是否生鏽了,而最重要的是,在比賽中如何去建立自信心,這一球撲不撲得到,直接影響了下一次我會不會去撲的決定?這麼多的層面,在第一局撲與不撲之間就決定我會不會放棄這個自我檢視的機會。 打球,除了輸贏之外,還有娛樂。從二壘藉一隻高飛犧牲打直接跑回本壘,這不只是在壘球賽,棒球賽也會出現。以前在一壘時,常有機會趁一隻短打,直接衝上三壘,一方面是為了得分,另一方面其實更是將壓力加在對手的守備中。那是一種鬥智。而且,通常我們喜歡那種差一點點得快感,如果那球,對方的中堅手傳的又快又準,我勢必出局,但是,那種機率並不大。第二場球,我們以五比零領先時,我也趁一隻安打,想從一壘直接衝三壘,那次,看來不起眼的對手,竟然傳的好,接的也好,活生生的把我在三壘前刺殺出局,那次,我就沒有以頭部撲壘的方式去滑壘,畢竟,我們已經領先許多,不需要把身體拿來當試驗品。 那天在守備上的拼命,間接影響了打擊。其實,問題最大的是在腳踝,那天左右兩隻腳踝都很難著力,加上習慣揮棒球的我,碰上高拋物線的壘球投手,每次都揮得太快,打不到球心,唯二的兩支長打都是界外球。好玩的是,就算是內野反彈球,我還是常常能上壘,整天下來,大概也有五成的打擊率,可是幾次在滿壘時無法建樹,還是覺得可惜,這就是壘球與棒球很不一樣的地方,壘球,你可以要求在棒球場上達不到的完美境界,棒球,像個賭局,就算三分之一的機率就算是贏了,還是沒有多少人輸的起的。 其實,幾年前已打定主意,不再回去打會佔據我週末家庭生活的華人壘球錦標賽,而且,華人資金有限,租得到的球場通常狀況不是很好,那天第一球撲下去之後,身體完全停住,沒有一般棒球場在澆水之後的那種溼滑,身體才會受到更重的撞擊。現在的重心已經轉移到跟小孩一同在運動場上成長,唯一還能讓我考慮去比賽的,應該是對我身體復建最有效的游泳了。 說來諷刺,上星期四陪小孩溜玩冰,天色還很亮,就帶著他們去游泳。趁他們吃點心時,我先到池邊做伸展操。俱樂部的成人游泳教練雖然一年沒見到我,還是很熱情的邀請我跟他的選手們一起訓練。暖身之後,開始做間歇訓練。四趟一百碼,每趟間隔一分四十秒。第一趟,我跟著教練的速度,一分十五秒不到就游回來的,教練說:『你真是寶刀未老。』,第二趟,我盡量跟,一分二十秒。教練誇說:『不錯嘛,竟然沒慢太多。』,那時,我感到背肌僵硬,盡量放鬆後,再出發。拖著幾乎無法用力的背膀,這次就花了一分四十秒,回到終點時,根本沒機會跟教練說話,他們已經出發去游下一趟了。我轉個身,一出發,這次兩個肩胛骨痛的無法放鬆,只能完成五十碼,之後就在旁邊慢游,收操。 朋友邀請我打球的時間正是我發現肩胛骨痛的正嚴重的星期五下午。痛歸痛,可是友情在某種程度是比什麼都還重要的。 這兩天的經驗,加上游泳教練與朋友的壘球隊友口中獲得的稱讚,對我是一種自我肯定。 但是,我自己心裡知道的很清楚:『運動是靠實踐,不是用嘴巴說就可以的,然而光靠身體也不足夠,而是要與腦袋共同鍛鍊的』。運動是一個測試自己能力最簡單的方式,它可以從身體的活動中,訓練勤勞,熱情,忠誠,培養團隊精神,訓練腦部與身體的協調,控制個人的狀況,塑造一個人的自信心與姿態(poise 這個字的中文很難翻),而最後成就個人。 從開始打球到今天,三十多年受的傷已經不計其數了,在排球場,足球場,棒球場上犧牲自己的身體,上跳,下撲的,就是對自己負責。當了選手之後,讀了運動生理學,雖然比較會有系統的去鍛鍊肌肉,照顧身體,但還是難免會受傷。許多關心我的人都說,『幹嘛還這麼拼?』甚至有些人會責備說:『這麼會受傷,以後不要去打球,不要去比賽了。』 對那些,我沒辦法回話,對我,運動還是運動,這是我唯一知道的比賽態度,其他的人言人語,或是輸贏所代表的,只是附加在運動上的“雜務“。全力以赴,才能夠了解到底離成功所差的那一點是在哪裡。 運動是單純的,運動是可以學到最直接的自我負責態度。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