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12/09 22:55:08瀏覽1778|回應5|推薦42 | |
前言:
美國大學足球冠軍盃賽系列(Bowl Championship Series (BCS))是美國商業行為的極致,一支學校的球隊,可以在贏得球賽時,為學校賺入幾百萬元美金。曾經有很多人開過這個玩笑:『如果學校的美式足球隊得到全國冠軍,明年就不用擔心學費會漲了。』 今年球技稍早,有所謂的第二名魔咒,前前後後已經算不清楚有幾支第二名的球隊,敗給排名落後的球隊。在球季初期,因為學校輸了,我隨口問了比我還關心球賽的超級媽咪:『妳覺得排名是指現在的戰績,還是指未來?』。 自從我的母校南加大在幾年前(應該是2003-04球季),在電腦排名落後,卻在投票中囊括幾乎所有的第一名,誰是冠軍,就成了BCS永遠不斷的爭議。今年是BCS採用的第十年...... 引用文章雙子座的疑惑(五):錢少,事多,離家遠 Corey Hart 的 Never Surrender,永不投降。 大學時期陪著我在南台灣,保持鬥志,渡過許多訓練瓶頸的幾首歌之一。 正文: BCS制度的目的是找出全美最強的大學(美式)足球隊。相較完全以投票決定(美聯社記者,教練等)排名,選出冠軍的慣例,BCS除了投票外,加入了電腦排名,在年度末加入了盃賽,以年度排名最高的兩支球隊,來一場決定輸贏的冠軍賽。 記得是第六週的賽事,我剛從倫敦回到加州,美聯社排名第二名的南加大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史丹福。下一週,在所有排名,不論是電腦或票選都是第二名的加大柏克萊分校也輸給了沒排名的奧勒岡州大。接下來的第二名﹣南佛羅里達大學,也輸給了羅特格斯大學。最長命的第二名,波士頓學院,也在兩週後就輸給佛羅里達州大。除了第二名外,之後也有許多排名前面的幾支球隊頻頻爆冷門,排名大亂。已經沒有人能說,盃賽系列的哪一場,會是決定真正的冠軍。最強的球隊,或者說最令人畏懼的球隊,奧克拉荷馬大學,喬治亞大學與南加大,沒有一支球隊會參與冠軍賽。對票房與收視率,這真是大好消息,但是這個排名大概只有對冠軍賽的兩支球隊而言有意義,對其他人,排名?可能是一輩子的疑問。 『妳覺得排名是指現在的戰績,還是指未來?』。這個閒聊間提到的問題,成為我這幾個月思考的重心。 從小,多少人在乎那個所謂的排名。家長從小學起就在乎小孩在班上的排名;在北台灣鄉下的我們,國中時在乎的是哪個學校考上最多建中,大伙兒就搶上該學校的升學班;高中時,更是在乎誰能上大學的前“幾“志願。排名,到底是什麼? 年初回台,跟同學聊天,他說,在聯華電子上班的壓力很大,不是工作上的壓力,而是來自家人。家人三步五時總會說:『某某某在台機電上班,薪水多少多少,你要不要去跟他連絡....』 同學是很在乎生活品質的人,也很關心小孩,他放棄『忍氣吞錢』的機會與心情,有多少人能了解?任職的公司,在產業里排名第三,沒有保障,更很難去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可是,排名,難道就是只能往第一名看嗎?某些程度上是的。『忌妒』,是矽谷進步的主要動力之一,別人比自己多的財富,節節升高的房價、物價,是驅使人不得不努力創新的原因。別人帳戶中的一億美金存款是奮鬥的目標。但是,累積自己的財富之外,追求“第一“的背後是什麼? 今年初的一則抱怨高中入學考試制度的新聞讓我納悶,之後帶來的是擔心,新聞的大意是:某生的程度比某某某好, 某某某考上建中, 某生只考入附中, 這個考試制度不公平... 考試,無論再如何公平,總有運氣。高中聯考,多猜對幾題,很可能就進入了建中,猜錯,不知會掉到哪間學校。但是,多少人想過,進入高中後的日子又是從頭開始了。 有人的運氣好,有能力讓他去挑戰自己的極限,但是,也有人為了他的“好“運氣,付出一輩子的代價。建中有不少例子是因為應付不了課業,而精神崩潰。有誰想過,建中也有最後一名?有篇很值得大家參考,也是矽谷工程師高中求學的小故事美好的時光 (二) 我家三兄弟的成績在歷年的求學階段都不同。國中只愛玩,成績最差的我,高中竟然考的最好,三年後的大學聯考,被視為最有實力的我,卻考的比兩位哥哥差多了。 出乎意料的,那考的差,卻讓我過了轉變人生關最重要的四年。也許看開了,有許是因為了解自己傲氣帶來的結果,也許是因為同學們還在忙著尋回失去的年輕時光,功課上的競爭少了不少,在不須擔心考試會不會過的前提下,平時的學業就是做學問的開始。每一科都能求徹底了解,甚至對老師教的東西予以挑戰。四年之後,不只課內充實,更在課外生活中學了許多的生活課題。那是一段尋找到自我的日子。 然而順利的大學與研究生涯,卻沒有讓我出國的留學,就業生涯如一般人想像的順利。 後輩在申請留學時,他們的家人一直會請教我,某某學校排名到底好不好?然而,每個學校的排名,可以依據選修的科系,甚至領域有所不同。醫學,法律,政治是少數畢業學校與工作機會息息相關的科系,大多其他科系,選擇適合自己程度可能比排名更優先。出國的投資縱使大,但是,那只是踏入專業生涯的開始。 出國留學時,在排名前幾名的南加大電子物理博士學程,一班平均七個人,前兩名被一位羅馬尼亞二十歲神童,與一位加州理工(第三名卻被要求多元化的研究所拋出的來,)淘汰的小天才佔去了。我們幾個物理科班的成績還被遠遠“墊“在後面,三個人爭能拿平均分數(B)的第三、四名。在那個只有拿B以上才可能、順利畢業的日子。那種恐慌,真的是會把人逼出問題的,身邊一堆電機或是電子物理出生的,紛紛退出行列,在五個人修課,能過的只有前三名。也許只有在如此適者生存的生態下,系上的排名才這麼高,而我,我草草讀完碩士就閃人了。 去年回台灣,媽媽特別交代說,舅舅希望我好好找一個時間幫他們開導一下大外甥。原因是,舅舅家人很訝異,為什麼都是大學畢業生了,上班得擦油漆?我只在樓梯間跟外甥聊了短短幾分鐘,了解他的工作其實也是跟我當年做的表面物理相關的科技,雖說不是熱門的電子產業,但是,它的應用更廣,應該是更有長久潛力的產業。擦油漆,其實是所有機械工作的一個基本工夫,他根本不在意。舅舅家是已經沒有什麼經濟壓力的家族,外甥依據他興趣與人生目標的選擇,卻還是被家人質疑,這又再度顯出社會上的一些盲點。 排名,再如何,也是人為的,在求取公平的前提下,排名通常是根據現有,人們能夠了解的客觀數據來計分。好與壞,其實是在人們把某些事務給物化之後判定的。而有多少東西是無法物化,不該物化的呢? 美國大學的美式足球,原本是以人為投票來決定。但在加入電腦計算之後,爭議頻出。縱使投票本身有其問題,值得探討,但是根本問題在於,投票與電腦本身就是以不同的標準來計分。 合理的排名,應該是以當時的戰績來計算。但是,賽程的不平均,以及球員在球季中的成長,卻無法在戰績中反應出來。排名第一的球隊,不一定是最強的球隊。而人為投票的傾向,卻是去票選出心目中最強的球隊。大學生的球賽,原本就是不可預料的。一位明星球員的受傷,可能就讓某個球隊無法有大家期許的表現。輸了一場球,排名下跌,但是並不表示那之球隊會比輸球之前容易擊敗。 當了這麼多年的運動員,排名,一直引導自己做決定的方式。然而,就算運動有絕對輸贏的遊戲中,除了游泳,田徑有絕對標準外,其他的球賽排名,卻是有其瑕疵的。也許,這不可預料性,就是球賽能夠引人入勝的原因。 排名,在球賽,在求學,在求偶,在就業,在理財、置產,在在都是我們做決定的一個指標。每個人對排名的看法不同,該以進入該階段的困難度為基礎,還是以進入該階段之後開始的下一階段為主要考量?了解排名的參考價值,再加入自己心中的價值觀,優先順序,那個排名,才是有意義的。 但是,如果忽視那一個『不可預料性』,排名,是一帖毒藥,不是聖經。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