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年的三月四日,當時仍是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在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建築開發、代銷商有一場座談,當天建築業者希望馬英九當選後能開放中資到台灣買房地產,馬英九的回答是,「如果當選,預估可以在七月開放兩岸直航,至於開放陸資來台買房地產,不會比直航晚太久」。他還向業者保證:只要政策改變就可以立竿見影帶來商機的事情會盡快推動,「我個人一定說到做到」。

三年前的那場座談,馬先生不忘其真正的目的是拉票,於是又進一步說:「再次政黨輪替的時候已經到了,希望讓國民黨把豐沛的人才與經驗投到台灣,擺脫過去八年惡夢,讓台灣轉運。」兩週後,馬先生果然如願高票當選了總統,自五二○就職到今天,就開放中資到台灣買房地產這個議題,他果然說到做到,北台灣的房價因此被炒得比天還要高,只是,對於多數人來說,這三年才是真正惡夢的開始,馬政府自居多頭總司令,背離市場機制的帶頭炒房,正是斬殺中產階級、年輕世代「居住正義」的第一號劊子手。

針對馬英九當選,當時首先揭開序幕的「慶祝行情」,居然是所謂的「中國富豪考察團」抵台考察房地產,大家記憶猶新,那時政府官方、民間業者以及國內媒體三位合一刻意配合炒作,這批中國房地產業者沒見哪個人真正成交,卻儼然成了台灣房地產的「救星」,馬政府似乎樂得讓這樣的怪象蔓延,不少人彷彿吃了迷幻藥,感覺真是良好。

好景不常,二○○八年九月,全美排名第四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突然倒閉,金融風暴開始席捲全球,不會打逆風球的馬政府為了維持經濟數字,開始飲鴆止渴,狂灌毒藥來應付嘴乾,更為加速的西行去向中國討救兵。二○○九年第四次「江陳會」,國共發表「陸資赴台投資」共同聲明,此後,馬政府連續頒布了數個行政命令,為中國購買台灣房地產開更大的門。例如,准許獲准來台投資的中國法人,可以在台灣添購廠房、辦公室和員工住宅;金管會甚至提出中資來台投資不動產融資辦法做為「配套」,中資可以商辦大樓為投資標的,最高融資成數五成,總額度則不設限。在政策作多下,敏感的房地產市場立即颳起一陣「投資」風,房子不再是用來住的「使用價值」,而是市場炒作的標的物,不但中資運用人頭購屋的傳聞不斷,連港資皆依其「九七」經驗,也大舉入場之說盛行,於是台北的房價若按實際使用坪數計算,現在已經飆到比東京還要昂貴的離譜地步,不要說年輕人買不起房,一般民眾要換屋,都得望屋興嘆,而其居住品質根本配不上房價。更荒謬的是,房價與租金水準也因此分道揚鑣,台北市的房價租金落差比是亞洲第一。這些乖離的結果,是誰搞出來的?

馬政府變相鼓勵炒房炒了三年,不但無法真正振興房市,只是靠著大吹泡泡來延遲房地產景氣落底的時間,完全不顧慮萬一泡沫吹破後的嚴重衝擊,其目的至少有兩個,一個是落實選前的「說到做到」,以「回饋」來自特定的支持;其次則是靠著房地產這個火車頭的交投熱絡,來創造GDP的假性榮景,好交代「政績」。這兩大目的達成後,沒想到台灣人不是朝三暮四的猴仔,可以這麼好騙,民怨為此高漲到臨界點。最近社會團體公布的民調顯示,房價飆漲已經成為民怨之首,手上握有選票的小老百姓真是生氣了。

政客眼中只有選舉,為了選舉,馬政府新近拿出所謂的「奢侈稅」,號稱說要「打房」,以安撫眾怒,這紙恐怕只有短期效果的治標之舉,昨天不但高調的在立法院完成初審,馬總統事前並且大動作的召開記者會,向民怨喊話:「高房價讓短期投機者獲利、自住購屋者嘆氣,不符公平正義」。然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公平的始作俑者是誰?不正義的罪魁禍首又是誰?大家都知道:「奢侈稅」只是這些人的共同贖罪券而已,真相是不會因此就一筆勾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