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30 19:33:46瀏覽523|回應0|推薦2 | |
最近喧騰一時的高爾夫球新聞就是:LPGA規劃在其旗下的國際球員均須通過英語檢測,否則將被禁賽的規定。不過消息一出竟在媒體的壓力,以及各界幾近情緒化訴諸種族歧視的抗議下,LPGA也不得不從善如流取消了該項高度爭議的規定。雖然總算平息了,但我認為問題尚未完全解決,搞不好將來還會以某種型式另起爐灶也說不定,至少這事件的背後意義,勢必發人身省,影響深遠。 雖然這項政策普遍被認為可能是衝著韓國球員而來,因為韓國球員在LPGA的人數,不含韓裔美國人,已經多達45名,確實不免讓人有此聯想,但也不代表台灣選手就沒有這項隱憂。 就有某台灣平面媒體報導此事件時,認為這只是針對韓國球員而來,同時認為台灣選手並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因為該媒體在評論時表示,我們台灣這幾位LPGA選手在美國生活比賽都是自己來,故英語不會有問題 (好像韓國球員都不會英語的樣子)。 如此說來,我們台灣選手真的就可以高枕無憂,用不着再努力提升英語能力了嗎? 事實不然,就LPGA官方原本的說法,他們認定之合格的英語能力標準有二項,即 "接受媒體或贊助商訪問時能應對自如談話順暢"以及"發表得獎感言時能具體地侃侃而談",可不只是一般日常生活所需之會話或參與巡迴賽事之簡單應對能力而已。 由此觀之,我們台灣在美國LPGA打拚的女子選手必然和韓國選手一樣會有英語能力不足的問題與窘境,必須設法改善英語能力裨益立足於日益競爭的美巡迴賽。 姑且不論最初制定這項規定的動機為何,我認為凡是想前往美國打天下的國際球員原本就應該好好學習英語,不是嗎?試想,若是這些優異傑出的球員或冠軍選手,由於英語不好以致不敢接受採訪,球賽打完後個個都像個啞巴靜悄悄的就走人了,鮮少與觀眾、媒體及大會互動,LPGA如何炒熱他們的巡迴賽?又如何將其市場規模做大? 不要忘了,人家美國職業賽事之所以蓬勃發展,靠的可不是政府力量的介入,而完全是這種民營的市場機制的運作。換言之,這些都是不可避免之現實商業利益的考量。 很不幸的,近年來偏偏有不少的LPGA錦標賽就是被這些東方面孔贏走,這些賽事也硬是活生生地被冷卻了一大半,無怪乎LPGA高層急的跳腳,做出這項愚蠢的決定。 但憑心而論、就事論事,這些依附LPGA賴以生存或獲取高額獎金的國際球員,難道沒有義務配合LPGA的要求學好英語嗎? 況且學好英語、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對一位傑出球員自身的商業利益之加乘效果那可就大了,終究球員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總之,這是一項雙贏的作法。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