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太平御覽百卉部1/2/3/4 宋 李昉
2014/05/03 09:54:10瀏覽417|回應0|推薦0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四百卉部一
 
01

  《爾雅》曰:卉,草也。草謂之華,木謂之榮,不榮而實者謂之秀,榮而不實者謂之英。

  《尚書·禹貢》曰:兗州,厥草惟繇。(繇,茂也。)徐州,草木漸包。(漸,進也。包,叢生也。)揚州,厥草惟夭。(少長曰夭。並出《書注》。)

  《毛詩·緇衣·野有蔓草》曰: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蔓,延也。漙漙然盛多也。)

  《毛詩問答》曰:國多兵役,男女怨曠,於是女感傷而思男,故出遊於洧之外,托彩芬香之草,而為淫佚之行。時草始生,而雲蔓者,女情急,欲以促時也。

  《周禮·秋官下·薙氏》曰:薙氏,掌殺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繩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鄭玄曰:含實曰繩也。)

  《大戴禮》曰:孟春冰泮,百草權輿。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靡草死。(鄭玄注曰:舊說靡草。薺葶曆之屬。)季夏之月,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薙,迫地芟草也。薙草乾燒之,至此雨水,畜水其中,則草死不生也。)

  又曰:霜降之日,草木黃落。

  又《檀弓上》曰: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左傳·襄公》曰: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又《僖公》曰: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蕕,臭草;薰,香草也。)

  《春秋潭潛巴》曰:下不兼,蜚晾戤草為不生。(言瑞應之物應行上。)

  《論語》曰: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漢書·五行志》曰:玄帝永光二年,天雨草葉,相糾結,如彈丸。

  《續漢書·五行志》曰:靈帝中平玄年夏,東郡陳留、濟陽、長垣、濟陰諸縣界,有草生,莖大如手指,狀似鳩、爵、龍、蛇、鳥獸之形,五苫憎如其物,毛羽頭目足翅皆具。

  又曰:西夜國生獨白草,煎以為藥,傅箭,所哨箠死。

  崔鴻《十六國春秋·西秦錄》曰:永和二年,國中地震,百草皆自及。

  《晉書·載記》曰:符堅至壽春,與符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顧謂融曰:"此亦勍敵也,何謂少乎?"憮然有懼色。

  《後周書》曰:宇文深,字嘔隕,性鯁正,有器局。年數歲,便累石為營伍,並折草作旌旗,佈置行列,皆有軍陣之勢。父永遇見之,乃大喜,曰:"汝自然知此,於後必為名將!"

  又曰:宕昌羌俗無文字,但候草榮落,以記歲時。

  《呂氏春秋》曰:草有華有藟,獨食之則殺人,合而食之則益壽。

  《淮南子》曰:神農始常百草,一日七十毒。

  又曰:逮至衰世,草木之勾萌,銜華佩實而死者,不可勝數。

  《符子》曰:鄰人謂展禽曰:"魯聘夫子,夫子三黜無憂色,何?"禽曰:"負風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

  《人物志》曰:草之將精者為英,獸之將群者為雄。張良是英,韓信是雄也。

  《水經》曰:魏興錫義山,山高穀深,多生薇蘅草。其草有風不偃,無風獨搖。

  又曰:建寧郡,山生牧靡,可以解毒。百卉方盛,鳥多誤食烏啄,口中毒,必急飛往牧靡山,啄牧靡以解毒也。

  《金樓子》曰:魯城北孔子塋中,不生刺人草木。

  崔豹《古今注》曰:牛亨問曰:"草木生類也,有識乎?"答曰:"物有生而有識者,有生而無識者,有不生而有識者,有不生而無識者。夫生而有識者,蟲類是也;生而無識者,草木是也;不生而有識者,鬼神是也;不生而無識者,水土是也。"

  又曰:天雨草,狀如莎,絞如丸,無數,皆名曰蓮蔞草。

  郭子橫《洞冥記》曰:東方朔曰:"臣有吉雲草十頃,種於九景山東,二千歲一花。此草難種,東取璋琅山表之澗以灑之。臣種來一千九百九十九年矣,明年應生。臣走往刈收之,以秣馬,馬食不覺饑。"帝許之。朔平旦去,至暮而返,背負數束,其形葉似麥而金色,裁長二尺。銼以飼揄,即不覺饑。武帝曰:"種之生否?"朔曰:"臣東游,過吉雲之澤,多生此草。移於九景之山,大不如吉雲之地。"

  又曰:甜溪,水如蜜。東方朔游此水,還,將數斛以獻帝。帝投陰井,井裏遂恒迢獰蘘寒。洗肉,肌理柔滑。瑤琨,去玉門九萬里,有碧草如麥,銼之以釀,則味如酒而釅烈。看之,則顏色如醉;飲一合,則三旬不醒。飲甜水,則隨飲隨醒也。

  《異苑》曰:青州劉忄畫,(音獲。)玄嘉初,射得一獐,割五藏,以草塞之,蹙然起走。忄畫怪而拔塞,便複還倒。如此三焉。忄畫密錄此種以來,其治傷痍多愈。

  《三齊略記》曰:不其城東有鄭玄教授山,山下生草如薤葉,長尺餘,堅紉異常。士人名作康成書帶。

  《括地圖》曰:君子民帶劍,使兩文虎,衣野絲,土方千里,多薰華之草,好讓,故為君子國。薰華草,朝生夕死,大極山西有。彩華之草服之,乃通萬里之言。

  服虔《通俗文》曰:草盛曰菶,(脯朦切。)生茂曰葆。(音保。)

  《方言》曰:凡草生而初達謂之莌。(音悅)莌小也。荄,杜根也。東齊曰杜,或曰茇。

  《博物志》曰:太原晉陽已北,生屏風草。

  又曰:黃帝問天老曰:"天地所生,豈有食之令人不世者乎?"天老曰:"太陽之草,名曰黃精,餌而食之,可以長生。太陰之草,名曰鉤吻,入口立死。人信鉤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不亦惑乎!"

  又曰:海上有草焉,名曰{艸師}(音師。)草。其實,食之如大麥。從七月稔熟,民斂獲,名曰自然穀,或曰禹餘糧。

  又曰:類,草也,其根名為弱頭,大者大如升,其外理白,可以灰汁煮,則凝成熟,可以苦酒淹食之;不以灰煮,則不成熟。蜀人珍貴之。

  《異物志》曰:文草作酒,能成其味。以金買草,不言其貴。以美用之故也。

  《王逸子》曰:草有玄巨暢威憙,木有扶桑梧桐松柏,皆受氣淳美,異於群類者也。

  《風俗通》曰:靈帝光和七年,陳留濟陰諸郡,路邊草生,作人狀,操持矛弩牛馬,萬狀備具。後關東誅董卓,陳留濟陰棄好即戎,吏民殲殘。草妖之興,豈不或信?

  《抱樸子》曰:草有黃精,一名白及。有鴟頭、鳶尾、雞腸、烏喙,而非有翼之鳥也。

  《靈書記》曰:霍山上有神草三十四種。

  《典術》曰:壽榮草,出少室金山丘下,服之令人不老。取葉服之,可通百神。

  又曰:餌玉長生草,一名通天,價值千萬。陰乾方寸,七日再服之,令人得仙。

  《師曠占》曰:黃帝問師曠曰:"吾欲知歲苦樂善惡,可知不?"對曰:"歲欲豐,甘草先生。甘草,薺也。歲欲儉,苦草先生。苦草者,葶藶也。歲欲惡,惡草先生。惡草者,水藻也。歲欲旱,旱草先生。旱草者,蒺藜也。歲欲潦,潦草先生。潦草者,蓬也。"

  《淮南萬畢術》曰:回風之草見八方。(取回風草三寸三枚、五寸五枚,以城西面土、三家不汲井口青泥、南雞欲上棲不上者,並治合為丸,磨其面目,出戶,視八方矣。)

  《楚辭》曰:春草生兮萋萋,王孫游兮不歸。

  《古詩》曰: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芒芒,東風搖百草。

  又曰:新樹蘭蕙葩,雜用杜衡草。終朝彩草榮,日暮不盈抱。彩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又曰:穆穆清風止,吹我羅裳裾。青袍似春草,長條從風舒。

  又曰:青青陵中草,傾葉晞朝日。陽春被惠澤,枝葉可攬結。草木為恩感,況人含氣血!

02
薜荔

  《山海經》曰:小華之山有草焉,曰薜荔,狀如烏韭,緣木而生。或生石上。食之,以已心痛。

  《楚辭》曰:罔薜荔兮為帷,(網,結也。結薜荔為帷帳也。)擗惠櫋(音眠。)兮既張。(擗,析也。以析惠複櫋屋上也。)

  又曰:彩薜荔兮死晷,搴芙蓉兮木末。

  又曰: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蘿。

03
石蘭

  《楚辭》曰:疏中石蘭兮以為芳。(王逸注曰:石蘭,香草。疏,布也。)

04
胡繩

  《楚辭》曰:索胡繩之纚纚。(胡繩,香草也。)

05
霸薰

  《范子計然》曰:霸薰,出霸陵也。

06
楚薰

  《范子計然》曰:楚薰,出洛陽也。

07
楚蘅

  《范子計然》曰:楚蘅,出襯搡也。

08
秦蘅

  宋玉《風賦》曰:夫風翱翔,激死戤上,擊芙蓉之精,獵蕙草、離秦蘅。

09
龍須

  《山海經》曰:賈超之山,草多龍須。

  《廣志》曰:龍須,一名西王母簪。

  《水經》曰:自洮強南北三百里中,地草並是龍須,而無樵柴。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峰,石間多龍須草。

  《遊名山志》曰:龍須草,惟東陽永嘉有。永嘉有縉雲堂,意者謂鼎湖攀龍須時,有墜落化而為草,故有龍須之稱。

  鄭緝之《東陽記》曰:仙姥岩間,不生蔓草,盡出龍須。

  《本草經》曰:西超山多龍循,(龍須也。)一名續斷。

10
狼尾

  《爾雅》曰:盂,狼尾也。(郭璞症曰:似茅,今人亦以複屋。)

  《廣志》曰:狼尾子可作黍。

11
燕麥

  《爾雅》曰:{艸龠},雀麥。(郭璞症曰:即燕麥。)

  《古歌》曰:田中菟絲,何常可絡?道邊燕麥,何常可獲?

12
荊葵

  《爾雅》曰:荍,(音翹。)(婢支切。)(房尤切。)也。(郭璞注曰:今荊葵也,似葵,紫色。謝氏雲:小草,多華少葉,葉又翹起。)

  《毛詩·宛丘·東門之枌》曰:視爾如荍。

  《詩義疏》曰:荍,一名楚葵。

  崔豹《古今注》曰:荊葵,一名茙葵,一名芘芣。花色奪目,有紅有白有赤。但花異,葉不殊也。

13
蜀葵

  《爾雅》曰:菺,(音堅。)戎葵也。(郭璞注曰:今蜀葵,花似木槿。)

  傅玄《蜀葵賦序》曰:蜀葵,其苗如瓜瓠。常種之,一名引苗,而生華,經二年,春乃發。

  虞繁《蜀葵賦》曰:惟茲珍草,懷芬吐榮。挺河渭之膏壤,吸昴糾戤玄精。繞銅爵而疏植,映昆明而羅生。

14
菟葵

  《爾雅》曰:莃,(虛機切。)菟葵。(郭璞注曰:頗似葵而葉小,狀如黎,有毛,汋啖之滑。)

  《廣志》曰:芩葵,爚之可食。

15
鳧茈

  《爾雅》曰:芍,(都了切。)鳧茈也。(生下田,苗似龍須而細,根如指頭,黑色,可食。)

  《東觀漢記》曰:王莽末,南方枯旱。民多餓,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

16
烏韭

  《廣雅》曰:昔耶,烏韭也,生久屋之瓦。在房曰昔耶,在牆曰垣衣。

17
鹿豆

  《爾雅》曰:蔨,(音卷。)鹿藿也,其實莥。(郭璞注曰:今鹿豆也。葉似大豆,根黃而香,蔓延生。莥,音紐也。)

  《說文》曰:莥,鹿藿之實也。

  《本草經》曰:鹿藿,味苦平,無毒。主治蠱毒、女子腰腹痛、不樂、腸癰、瘰鬁、瘍氣。生汶山山谷。

18
鹿蔥(花曰宜男)

  《風土記》曰:宜男草也,宜懷娠婦人,佩植地生男。

  傅玄《宜男花賦》曰:猗猗令草,生於中方。華曰宜男,號膺禎祥。

  嵇含《宜男花賦序》曰:宜男花者,世有之久矣。多殖幽皋曲隰之側,或華林玄圃,非衡門蓬宇所宜序也。荊楚之士號曰鹿蔥,根苗可以薦於俎。世人多女欲求男者,取此草服之,尤良也。

  《太平御覽》 宋·李昉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五百卉部二
19

  《爾雅》曰:黂,(符雲切。)枲實。(《禮記》曰:苴麻之有黂。)枲,麻。(賓獰啯名也。)茡,麻母。(苴麻盛子者。)

  《廣雅》曰:黂,麻也。

  《毛詩·黍離·丘中有麻》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又《雞鳴南山》曰:藝麻如之何?橫從其畝。

  又《東門之池》曰:東門之池,可以漚麻。

  又《宛丘·東門之枌》曰:不績其麻,市也婆娑。(績麻者,婦人之事也,疾其今不為。)

  《禮記·內則》曰:女子十年不出,母教婉娩聽從,(婉謂言語也。娩之言媚也,謂容貌也。)執麻枲,治絲繭。

  《春秋說題辭》曰:麻之為言微也,陰精寢密,女作纖微也。麻生於夏。夏,衣物成禮儀,故麻可以為衣。陽成於三,物以化,故麻三變,縷布加也。(宋均注曰:麻須陰以成。夏,枝葉成,謂之衣麻。亦夏至可作衣也。三變,謂麻生成形,一變也;漚取皮,二變也;織成為縷,三變也。)

  華嶠《後漢書》曰:崔實為五原太守。地宜麻枲,而民不知種植,又不能緝績,率尾骭被,冬月止種細摧,臥其中,吏以草衣其身,乃得出。實至,教之績織。

  《晉中興書》曰:石勒,昔居與李陽相近。陽性剛愎,每歲與爭漚麻池,共相打撲。

  沉約《宋書》曰:孝武帝大明中,壞上所居陰室,於此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鄣壁,上持葛燈籠、麻繩拂。侍中袁顗盛稱上儉素之德,故能光有天下。

  《莊子》曰:顏回曰:"願得郭內之田十畝,以為絲麻,不仕也。"

  《淮南子》汾水濛濁而宜麻。

  《列女傳》曰:河內二義者,張伯仁、仲仁之撇蘙。兄弟少孤共居。伯仁敦厚謙苦,仲仁驕戾不節。二婦紡績,得好枲麻,輒別異之,以為仲仁衣服。

  《越絕書》曰:麻林山,勾踐欲伐吳,種麻以為弓弦也。

  《漢武內傳》曰:鸚鵡食麻子。

  《晉令》曰:其上黨及平陽,輸上麻二十二斤、下麻三十六斤,當絹一匹。課應田者,枲麻加半畝。

  崔實《四民月令》曰:二月、三月可種苴麻。二月可糶麻子。

  《本草經》曰:麻蕡,一名麻勃,味平辛。生川穀。治七傷,利五藏,下血氣。多食,令人檻屙,狂走。久服輕身,通神明。麻子補中益氣,久服肥健不老。生太山。

  《吳氏本草經》曰:麻子中人,神農、歧伯辛,雷公、扁鵲無毒。不欲牡厲、白薇,先藏地中者食殺人。麻藍,一名麻蕡,一名青羊,一名青葛。神農辛,歧伯有毒,雷夠允。畏牡厲、白薇。葉上有毒,食之殺人。麻勃,一名麻花。雷公辛,無毒。畏牡厲。

  《風俗通》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20


  《爾雅》曰:拔籠,葛也。(似葛,蔓生,有節。江東呼為龍尾,亦謂之虎葛。細葉,赤莖。)

  《廣雅》曰:女青,葛也。

  《毛詩·關雎·葛覃》曰:葛摯霂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毛曰:覃,延也。葛,所以為絺綌。)

  《毛詩·黍離·葛藟》曰:綿綿葛藟,在河之滸。(葛也,藟也,生於河之涯,得其潤澤,以長大而不絕。)

  又《黍離·彩葛》曰:《彩葛》,懼讒也。彼彩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葛,所以為絺綌也。事雖小,一日不見於君,憂懼於讒矣。)

  又《蟋蟀·葛生》曰:葛生蒙楚,蘝蔓於野。

  《周書》曰:葛,小人得其葉,以為羹;君子得其材,以為絺綌,以為君子朝廷夏服。

  《吳越春秋》曰:彩葛之婦人,傷越王用心之苦也,作《苦何之歌》,其辭曰:"葛不連蔓葉台台,常膽不苦味若飴,令我彩葛以作絲。"

  《說文》曰:葛,絺綌草也。

  《本草經》曰:葛根,一名雞齊根。味甘平。生川穀。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毒。生汶山。

  《吳氏本草》曰:葛根,神農甘。生太山。

  《說苑》曰:綿綿之葛,在於曠野。良工得之,以為絺綌;良工不得,枯死於野。

  《楚辭》曰:石磊磊兮葛蔓蔓,思公子兮悵忘歸,君思我兮不得聞。

21


  《爾雅》曰:諸慮,山櫐。(匠箔東呼櫐為滕,似個獰蘘粗大也。)欇虎櫐。(今虎豆也。纏蔓林樹而生,莢有毛刺。匠箔東呼為<木巤>。欇音涉也。)

  《廣雅》曰:藟,藤也。

  《易·困》上六曰:困于葛藟,於臲卼。(王弼注曰:困於極而乘於剛,下無其應,行則愈繞,居不獲安。故曰困於葛櫐,於臲卼者也。)

  《毛詩·南有樛木》曰: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注曰:興也。南,南土也。木下曲曰樛。南土之葛藟茂盛。箋雲:木枝以下垂之故,葛也藟也得累而蔓之,而上下俱盛。興者,喻後妃能以意下逮眾妾。)

  《詩義疏》曰:累,蔓也。似燕薁,連蔓生。蔓白色,子赤可食,酢而不美也。幽州謂之推藟也。

  《山海經》曰:卑山,其上多櫐。(郭璞症曰:今虎豆、狸豆之屬。累一名縢。)

  《齊書》曰:解叔謙,字楚梁,雁門人也。母有疾,叔謙夜於庭中稽顙祈福,聞空中語雲:"杆疾得丁公藤治,便差!"即訪醫及草注,皆無識者。乃求訪至宜都,遙見山中一老公伐木,問其所用,答雲:"杆丁公藤,療風尤驗。"叔謙便拜伏流涕,具言來意。此公愴然,以數段與之,並示以漬酒法。叔謙受之,尋視此人,不復知處。依法為酒,母礎即差。

  《梁書》曰:周弘正與子豫玄俱載入東郡,乘小舡渡岸,見藤花。弘正挽而舡複,俱溺僅免,豫玄遂得心驚疾。

  《汝南先賢傳》曰:蔡順,字君仲,至孝。所居井桔槔,歲久欲易之。為在母生年上,不敢遽易。一旦,忽生扶老藤繞之,有鴆巢其上。

  《金樓子》曰:合浦有康頭山,山有一頭鹿,額上載科藤一枚,四條直上,各長一丈許。

  《雲南記》曰:雲南出藤,其色如朱。小者以為馬策,大者可為柱杖。

  崔豹《古今注》曰:酒杯藤出西城。藤大如臂,去實,皆可以酌酒。自有文章,映徹可愛。實大如杯,味如豆寇,香美消酒。土人提酒來,至藤下,摘花酌酒,以其實消酒。其國人寶之,不傳於中國。張騫大宛國得之,事在《張騫出關志》。

  《南方草物狀》曰:沉藤生子,大如齏甌。正月華苞,仍獵菖實。十月、臘月熟,色赤。生食之,甜酢。生交趾、九真。眊至藤,生山中,大如蘋蒿,蔓衍。居民彩取剝之,以作眊,然不多。出興古、合浦。簡子藤,生緣樹木。正月、二月華,四五月熟。實如梨,赤如雄雞冠,核如魚鱗。取生食之,味淡泊,無甘苦。出交趾合浦。野聚藤,緣樹木,二月華苞,仍獵菖實。五六月熟,子大如羹甌。裏民煮食,其味甜酢。出蒼梧。科藤,生金封山,烏滸人往往賣之。其色正赤,又雲以草染之。出興古。

  陳祈暢《異物志》曰:茜蒲藤類,延蔓他樹,以自長養。實大小長短如蓮,菆(側尤切。)著枝格間。實外有殼,又無核,剝乃食之。煮而暴之,甜美,食之不饑。

  《臨海異物志》曰:種藤附樹,作根軟弱,須緣樹而作上下條。此藤既纏裹樹,樹死,且有惡汁。藤盛成樹,若木自然大者,或五十圍。

  《異物志》曰:科藤,圍數寸,重於竹,可以為杖。篾以縛舡,及以為席,勝於竹也。

  《始興記》曰:黃溪出科藤。

  王韶之《始興記》曰:晉中朝有質子將歸,忽有人寄其書,告曰:"吾家在觀亭廟石間,有懸藤君,扣藤,家人必自出。"歸者如言,果有二人出水取書,並曰:"江伯令君前。"入水,見屋舍甚麗。今俗鹹言觀亭有江伯神也。(《水經》又載。)

  顧徽《廣州記》曰:科藤,如栟櫚,葉疏,外皮青,多棘刺。高五六丈者,如五六寸竹;小者如筆管竹。破其外青皮,得白心,即科藤。藤類有十許種。續斷,草藤也,一曰諾藤,一曰十藤,山行渴則止,斷取汁飲之。治人體有損絕,沐則長髮。去地一丈斷之,輒更生,根至地永不絕。

  《異苑》曰:隋郡永陽縣有山壁,直千亻刃。岩上有石室,古名為神農窟。窟前有百藥叢茇,莫不畢備。又別有異物藤,花形如菱菜,朝紫,中綠,脯黃,暮青,夜赤,五梢韛耀。

  劉欣期《交州記》曰:含水藤,破之得水,行者資以止渴。

  裴淵《廣州記》曰:力陳嶺,民人居之,伐舡為業。隨樹所居,就以成槽。皆去水艱遠,動有數裏。山生一草,名曰膏藤,津汁軟滑,無物能比,導地牽之,如流。五六丈舡,數人便運。

  《嶺表錄異》曰:南土多野鹿藤,苗有大如雞子,白者細於筋。彩為山貨,流布海內。儋台瓊管百姓,皆制藤線,編以為幕。其妙者亦挑紋為花藥魚鳥之狀,業此納官,以充賦稅。

22
女蘿

  《爾雅》曰:唐蒙,女蘿。女蘿,兔絲。(別四名也。《詩》曰:爰彩唐矣。)

  《毛詩·頍弁》曰:蔦與女蘿,施于松柏。(蔦,寄生也。女蘿,菟絲,松蘿也。)

23
菟瓜

  《爾雅》曰:蔩,菟瓜也。(郭璞症曰:似土瓜也。孫炎曰:一明逑裂也。)

24
烏杷

  《爾雅》曰:欔,烏階也。(郭璞症曰:即烏杷也。子葉相著,狀如杷齒,可以染皂。)

25
羊齒

  《爾雅》曰:綿馬,羊齒。(郭璞症曰:草,細葉,叢生而毛,有似羊齒。繅者以取繭緒。)

26
牛蘈

  《爾雅》曰:藬,(大回切。)牛蘈也。(郭璞症曰:匠箔東呼牛蘈者,高尺餘許,方莖,葉長而銳。華紫縹色,可淋以為飲。孫炎曰:車前草,一名牛蘈。)

27
狗毒

  《爾雅》曰:{艸系}(音系。)狗毒。(樊光雲:俗語若如系。)

28
馬帚

  《爾雅》曰:荓,(音並。)馬帚也。(郭璞注曰:似蓍,可為掃篲。)

29
羊桃

  《爾雅》曰:長楚,銚芅也。(今羊桃也。或曰鬼桃。葉似桃,花白,子如小麥。)

  《毛詩·羔裘·隰有萇楚》曰:隰有萇楚,猗儺其枝。(萇楚銚芅也。)

  《說文》曰:長楚,銚芅,一名羊桃。

  《山海經》曰:豐山其木,多羊桃而方莖。(郭璞症曰:一明屙桃。治皮腫越。)

30
羊蹄

  《詩義疏》曰:揚州謂羊蹄為蓫。

  《廣雅》曰:蓽菎,羊蹄。

  《本草經》曰:羊蹄,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一明鬼目。味苦寒。生川澤。治頭禿、疥瘙、陰熱、無子。生陳留。

31
鼠耳

  《廣雅》曰:無心,鼠耳也。

  《廣志》曰:鼠耳,葉如耳,縹色也。

32
鼠尾

  《爾雅》曰:葝,鼠尾。(孫炎曰:鼠尾可染皂也。葝,巨盈切。)

  《吳氏本草》曰:鼠尾,一名葝,一名山陵翹。治痢也。

33
芄蘭

  《爾雅》曰:雚,芄蘭也。(郭璞症曰:蔓生,斷之有白汁,可啖也。)

  《毛詩·芄蘭》曰:《芄蘭》,刺惠公也。驕而無禮,大夫刺之。芄蘭擲戔。(芄蘭,草也,柔弱,恒蔓延於地,有所依緣則起。)

  《詩義疏》曰:芄蘭,摩虜蘙,幽州謂之爵瓢。

  《太平御覽》 宋·李昉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卷九百九十六百卉部三
34

  《爾雅》曰:菊,治蘠。今之秋華菊也。

  又《圖贊》曰:菊名曰精,布華玄月,仙客是尋,薄彩薄捋。

  《禮記·月令》曰:季秋之月,菊有黃華。

  《周書》曰: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菊有黃華。伍陋,土不稼穡。

  《晉書》曰:羅含致仕還家,階庭忽蘭菊叢生,人以為德行之感。

  《續晉陽秋》曰:陶淵明,常九月九日無酒,出菊叢中,摘盈把,坐其側。久之,望見一白衣人至,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

  《山海經》曰:九九之山,其草多菊。

  《廣志》曰:菊有白菊。

  《風俗通》曰:南陽酈縣有甘谷,谷中水甘美。雲其山上有大菊菜,水從山流下,得其滋液。穀中三十餘家,不復穿井,仰飲此水,上壽百二三十,其中百餘,七十、八十名之為夭。司空王暢、太尉劉寬,袒緣袁隗為南陽太守,聞有此事,令酈月送水三十斛,用飲食澡浴,終然尾嫳。

  《抱樸子》曰:劉生丹法:用白菊花汁、蓮花汁、地血汁、樗汁,和丹蒸之,服一年,得五百歲,仙方所謂日精。

  又曰: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也,而根莖花實異名。或無效者,以由不得真菊。菊花與薏苡相似,直以甘苦別之耳,菊甘而薏苦。今所有真菊,但為少耳。

  《神仙傳》曰:康風子服甘菊花、柏實散,得仙。

  《博物志》曰:菊有二種,苗花如一,惟味小異,苦者不宜服。

  崔實《四民月令》曰:九月九日,可彩菊華。

  王韶之《神境記》曰:苜眶郡西有靈源山,其澗生靈芝、石茵,岩有紫菊。

  《風土記》曰:日精者,菭(音苔。)蘠,皆菊華莖植叼名。九月,律中無射而數九,俗尚九日而用候時之草也。

  盛弘之《荊州記》曰:酈縣北八裏,有菊水,其源悉芳。菊被崖,水甚甘馨。太尉胡廣久患風羸,恒汲飲水,後疾遂瘳,年及百歲。非惟天壽,亦菊所延也。

  《名山記》曰:道士朱孺子,吳末入王笥山,服菊花,乘雲升天。

  《本草經》曰:菊有筋菊,有白菊、黃菊。花一名節花,一名傅公,一名延年,一名白華,一名日精,一名更生,一名陰威,一名朱羸,一名女菊。其菊有兩種,一種紫莖,氣香而味甘美,葉可作羹,為真菊。一種青莖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名薏,非真菊也。

  《吳氏本草經》曰:菊華,一名女華,一名女室。

  《淮南萬畢術》曰:以壯菊灰散池中,蛙盡死。

  《楚辭》曰: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又曰:春蘭兮秋菊,長無絕兮終古。

  鍾會《菊賦》曰:縹幹綠葉,青柯紅芒,華實規圓,芳穎四張。故夫菊有五美焉:圓華高懸,准天極也;純黃不雜,後土色也;早殖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像勁直也;流中輕體,神仙食也。

  潘尼《秋菊賦》曰:泛流英於青醴,似浮萍之隨波。

  嵇康《菊花銘》曰:煌煌丹菊,暮秋彌榮。親尊是禦,永祚億齡。

35


  《毛詩疏》曰:若,饒也,幽州謂之翹饒。蔓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青。其華細綠色,可生食,味如小豆藿。

  《本草經》曰:陵若生下濕死晷,七八月華。華紫,似今紫草,可以染帛。煮沐頭,發即黑。

36


  《毛詩·伯兮》曰:焉得諼草,言樹植黨。(背,北堂也。)願言思伯,使我心痗。

  《說文》曰:苕,忘憂草也。

  崔豹《古今注》曰:欲忘人之憂,則贈以丹棘,一名忘憂草也。

  《博物志》曰:《神農經》曰:"上藥養性,謂合歡蠲忿,萱草忘憂。"

  《風土記》曰:花曰宜男,妊婦佩之,必生男。又名萱草。

  《本草經》曰:苕,一名忘憂,一名宜男,一名歧女。

  《錄異記》曰:婦人帶宜男草,生兒。

  束晳《發蒙記》曰:甘棗令人不惑,萱草可以忘憂。

  任昉《述異記》曰:苕草,一名紫萱,又名忘憂草,吳中書生謂之療愁。

  嵇康《養生論》雲:苕草忘憂。

37
苜蓿

  《史記》曰:大宛有苜蓿草,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苜蓿。離宮別觀旁,盡種蒲陶,苜蓿極望。

  《漢書·西域傳》曰:琤蚌國有苜蓿,大宛馬嗜苜蓿。武帝得其馬,漢使彩蒲桃、苜蓿種歸,天子益種離宮別館旁。

  《晉書》曰:華廣免官為庶人。晉武帝登陵雲台,檻邈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太康初大赦,乃得襲爵。

  《西京雜記》曰:樂游苑中,自生玫瑰樹,下多苜蓿,一名懷風。時或謂光風在其間,常肅肅然照其光彩,故曰苜蓿懷風。茂陵人謂為連枝草。

  《博物志》曰:張騫使西域,所得蒲桃、胡蔥、苜蓿,

  《述異記》曰:張騫苜蓿園,在今洛中,苜蓿,本胡中菜,騫始於西國得之。

  楊咳戤《洛陽伽藍記》曰:宣武場在大夏門東北,今為光風園,苜蓿出焉。

38


  《爾雅》曰:白華,野菅。(菅,茅屬也。)

  《毛詩·宿丘·東門之池》曰:東門之池,可以漚菅。

  又《白華》曰:周人刺幽後也。白華菅兮,白茅束兮。

  又《題綱》曰:白華,野菅,草也,其性柔仞堪用。取此白華,而將白茅束之,喻申後被褒姒所代,惡人蒙善,好人見棄也。

  《左傳·成公九年》曰:雖有絲麻,無棄菅蒯;輸有姬薑,無棄憔悴。

  《周書》曰:成王時,會稽人獻以菅。("",或作""。亦東南蠻。菅草堅忍。)

  《山海經》曰:天帝之山,其下多菅。

  《異物志》曰:香菅似茅,而葉長大於茅。不生汙下之地,生丘陵山崗。凡所蒸享,必得此菅苞裹,助調五味,益其芬菲。

39


  《爾雅》曰:藗,(音速。)壯茅也。(白茅屬。)

  《易·泰卦》曰:拔茅茹,以其匯,征吉。(王弼注曰:茅之為物,被其根而相牽引也。茹,相牽引之貌也。匯,類也。陽以其類引而升,故為茹而征吉。)像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又《大故翟》曰:藉用白茅,慎擲炅也。

  《尚書·禹貢》曰:荊州,厥貢苞匭菁茅。(孔安國曰:茅以縮酒也。)

  《毛詩·鵲巢·野有死麇》曰:野有死麇,白茅苞之。

  陸機《毛詩疏義》曰:"白茅苞之",茅之白者,古用包裹禮物,充祭祠,縮酒用之。

  《毛詩··七月》曰:晝爾于茅,宵爾索綯。

  《周禮·天官上·甸師》曰:祭祠供蕭茅。

  《左傳·僖上》曰:齊侯伐楚,謂楚曰:"恩灞苞茅不入,王祭不供,尾馛縮酒,寡人是徵!"

  《史記·封禪書》曰:管仲說齊桓公:"古之封禪,江淮之間,一茅三脊,所以為藉。"孟康曰:所謂零芧也。

  《典略》曰:武王伐殷,微子啟肉袒面縛,牽羊把茅,膝行而前。

  《吳志》曰:徐盛與曹休戰,賊積茅草欲焚盛。盛燒船而去,賊一無所得。

  《吳錄·地理志》曰:桂陽郴縣有青茅,可染青。零陵香陵有香茅,古貢之縮酒。

  《吳志》曰:劉備連營挑戰,陸遜曰:"吾已曉破之術!"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遜率諸軍,同時俱攻,破其四十餘營。

  《晉書·地理志》曰:零陵縣有香茅,氣甚芬香,古貢之以縮酒。

  沉約《宋書》曰:江夏王義恭,大明玄年,有三脊茅生石頭西岸。又累表勸上封禪,上甚悅之。

  《唐書》曰:開玄十三年,撫州三脊茅生石頭。

  《六韜》曰:文王畋于渭陽,見呂尚坐茅以漁,文王勞而問焉。

  《莊子》曰:小巫見大巫,枝茅而棄,此其所以終身弗如。

  《尹文子》曰:堯為天子,衣不重帛,食不兼味,土階三尺,茅茨不剪。

  《尹子》曰:湯救旱,素車白馬,布衣,身嬰白茅,以身為牲。

  《說文》曰:茅,菅也。

  陸賈《新語》曰:伊意擫負薪之野,修道德於茅呂戤下。

  《風俗通》曰:謹案,《詩》曰:"手如柔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

  《漢武故事》曰:帝拜欒大為天道將軍,使著羽衣,立白茅,上授玉印。大亦羽衣,立白茅。上授印,示不臣也。

  《神仙傳》曰:介像受氣禁術,能茅屋上燃火煮雞,使茅不焦。

  又曰:曹公捕左慈,數日不得。便斷頭,曹公大喜,定視之,是一束茅耳。

  盛弘之《荊州記》曰:零陵郡有香茅,桓公所以責楚。

  《廣州記》曰:董奉與士燮同處數載,積思欲還豫章。燮情拘留不能免,後乃托以病死。燮開棺看,乃是茅人。

  《楚辭》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揚雄《反騷》曰:費椒楫以要神兮,又勤索彼瓊茅。(一莖三脊茅。)

40
紫草

  《爾雅》曰:藐,茈草也。(郭璞曰:可以染紫也。一名茈{艸戾},《廣雅》雲。)

  《廣雅》曰:紫艿,紫草也。(艿音仍。)

  《說文》曰:茈藐,紫草。

  《山海經》曰:勞山多茈草,一名紫英。

  《尋陽記》曰:石井山,曾有行人見山上有彩紫草者。此人謂村人,揭鍤而往見,山上人便去。聞有呼"昌容"者,曰:"人來取爾草!"既至山頂,寂莫無所見。

  《列仙傳》曰:昌容,常山之道士也。自稱殷王女,二百餘年而顏色如少。能致紫草,與染家,得錢以遺孤老。

  《淮南子》曰:紫草生於山,不能生磐石之上。

  《抱樸子》曰:黃金成以為丸,以紫草煮一丸,咽其汁,可百日不饑。

  《博物志》曰:平氏陽山,紫草特好,其他者色淺。

  《吳氏本草》曰:紫草節赤,二月花。

  《本草》曰:紫草,一名地血。

41


  《毛詩·魚藻·彩綠》曰:終朝彩藍,不盈一襜。(襜,衣蔽膝也。)

  《禮記·月令》曰:仲夏之月,令民刈藍以染。為陽長也,此月藍始可刈。

  謝承《後漢書》曰:弘農楊震,字伯起,常種藍自業。諸生恐震年大,助其功傭,震喻而罷之。

  《孫卿子》曰:青生於藍,而青於藍。

  《秦子》曰:常聞仁人當如園圃之藍,不異眾草,染而後彰。

  趙歧《藍賦序》曰:余就醫偃時岳,經陳留。此境人皆以種藍染紺為業。藍田彌望,黍稷不殖。慨其遺本,遂作賦一章。

42


  《爾雅》曰:茹藘,茅蒐。(郭璞症曰:今之蒨也,可以染絳。)

  《毛詩》曰:《東門之墠》,刺亂也,男女不待禮而相奔者也。東門之墠,茹藘在阪。(《箋》雲:城東門之外有墠,墠邊有阪,茅蒐生焉。易越而出。此女欲奔男之辭。)

  《說文》曰:茅蒐,茹藘也。人血所生,可以染絳。

  《漢書》曰:若千畝卮茜(蒨草根子可用染也,)千畦薑韭,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山海經》曰:厘山之陰,多蒐。(郭璞曰:蒐,茅蒐也。)

  《范子計然》曰:蒨根,出北地,赤色者善也。

  《太平御覽》 宋·李昉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七百卉部四

43

  《爾雅》曰:鼙,苦菜。(苦菜可食。)

  《毛詩·穀風》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又《蟋蟀·彩苓》曰:彩苦彩苦,首陽之下。(苦,苦菜。)

  《禮記·月令·孟夏》曰:小滿之日,苦菜秀。

  蔡邕《章句》曰:苦,菜也。不榮而實謂之秀。

  《廣雅》曰:遊冬,苦菜也。

  ○{艸戾}(來計切)

  《說文》曰:{艸戾}草,可以染黃。

  《漢書》曰:諸侯王盭(音戾。)綬。如淳曰:"盭,綠出。"晉灼曰:"盭,草名。出琅琊平昌縣,似艾,可染,因以為綬名。"

44


  《爾雅》曰:蘩,皤蒿。(郭璞症白:白蒿也。)蒿,菣也。(郭璞症曰:今人彩青蒿香中炙啖者為菣也。菣,愆刀切。)蔚,牡菣。(無子者。)

  又曰:蘩之醜,秋為蒿。(醜,類也。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為蒿。)

  《大戴記》曰:周時,德澤洽和,蒿茂大,以為蒿柱,名為蒿宮。此天子之路遣蘙。(《博物》又載。)

  陸機《毛詩疏義》曰:彩蘩,《爾雅》曰:"皤,蒿也"凡艾色白為皤,今白蒿是也。春生,秋乃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謂之旁勃。

  又曰:匪莪伊蔚。蔚,牡蒿,牧菣也。似蒿,三月始生,七月花。花似胡麻花,而紫赤。八月為角,角似小豆角,銳而長。一名馬新蒿。

  《毛詩·鹿鳴》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毛雲:菣也。)

45
青蒿

  《詩疏義》曰:茱,青蒿也,荊豫汝陰皆謂之菣。

  《東觀漢記》曰:杜林寄隗囂地,終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也。

  《隋書》曰:初,唐高祖欲遣李密東征,朝士諫曰:"李密性多輕狡,好為反叛,願勿遣之!"帝曰:"蒿箭射蒿蘺耳,吾豈不知耶?"

  《三輔決錄》曰:孫晨,字玄公。冬月無被,以蒿一束,暮臥,旦收之。

  《神仙服食經》曰:十一月彩彭勃。彭勃,白蒿也。兔食之,壽八百歲。

46
莪蒿

  《爾雅》曰:墉,蘿。(今莪蒿也。亦曰廩蒿。)

  《毛詩》曰:《菁菁者莪》,樂育材也。菁菁者莪,在彼中阿。

  又《穀風·蓼莪》曰: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詩義疏》曰:墉,蒿也。生澤田漸洳處,葉似邪蒿,細科。二月中生莖葉,可食。又可蒸,香美,頗似蔞蒿。

  《說文》曰:墉,蒿也。從草我聲。

  《廣志》曰:墉蒿,廩蒿。

  《錢塘記》曰:靈隱山穀樹,樹下生莪,鬱茂,若沃土所生。

47


  《毛詩·關雎·漢廣》曰:言刈其蔞。(萎,蒿也。)

  陸機《毛詩義疏》曰:煢,葉似艾,色白,長數寸,高尺餘。好生死晷,脆美可食。

48
王芻

  《爾雅》曰:菉,王芻也。(菉蓐也。今呼鴟腳沙。)

  《吳氏本草》曰:王芻,一名黃草。神農、雷公生太山山谷。治身熱邪氣、小兒身熱。

49


  《洪範五行傳》曰:蕘之為言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莖,此草木之壽,知吉凶者也。聖人以問鬼神焉。

  《說文》曰:蕘,蒿屬也。生千歲,三百莖,《易》以為數。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史記》曰:天下和平,王道得,而蓍莖長大,其叢生者百莖共根。今世取八十莖長八尺,即難得矣;六十莖長六尺,即可用也。

  《淮南子》曰:上有叢蓍,下有神龜。

  《論衡》曰:蕘,生七十歲生一莖,七百歲生十莖。神靈之物,故遲也。

50


  《爾雅》曰:齧,雕蓬。薦,黍蓬。(別蓬種類。)

  《尚書大傳》曰:子夏於壤室編蓬戶,彈琴瑟以歌先生之風,可以發憤矣。

  《毛詩·鵲巢·騶虞》曰:彼茁者蓬。(蓬,草名也。)

  又《伯兮》曰:自怖戤東,首如飛蓬。

  《禮記·內則》曰: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桑弧蓬矢,本太古也。天地四方,男子所有事也。)

  《禮記·儒行》篇曰:蓬戶甕牖。(編蓬為戶也。)

  《魏略》曰:鮑出,值饑餓,彩蓬實,得數鬥,為母作食。

  《三輔決錄》曰:張仲蔚,平陵人也。與同郡魏景卿,俱隱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好屬駛猿。所居蓬蒿沒人。

  《管子》曰:無法程式,飛捶而無所定,謂之飛蓬之間,明主聽此言。

  《曾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與之皆黑。

  《晏子》曰:魯哀公失國,走齊,景公問焉,曰:"子之年甚少矣,道止於此乎?"哀公對曰:"吾少之時,人多愛我者,吾禮不能親人;多諫我者,吾忌不能從。以內無弼,外無輔,弼輔尾筳人,謟諛者甚眾。譬之猶秋蓬也,孤其根本,密其枝葉也。"(《說苑》又載。)

  《莊子》曰:列子食於道,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惟予與汝。知未曾死。未曾生也。"

  《商君書》曰:今夫飛蓬,遇飄風而行千里者,乘風之勢也。

  《淮南子》曰:見飛蓬轉,而知為車。

  《楚辭》曰:蓬艾親入,禦幹笫兮。(笫,床簀也。喻親密。)

  曹植詩曰:轉蓬離本根,飄搖隨長風。何意回飆舉,吹我入雲中。高高上無極,天路安可窮!類此流宕子,捐軀遠從戎。

  司馬彪詩曰:百草應節生,含氣有深淺。秋蓬獨何華,飄搖隨風轉。

  王朗《諫行役夜表》曰:司空臣朗言:朗聞飛蓬隨風,集于王梁之衡,而駟馬為植導,乳虎為之走。蓬非馬之策,馬非蓬之敵,所以或奔走者,驚也。

51


  《爾雅》曰:蕭,荻。(即蒿。音狄。)

  《毛詩·黍離·彩葛》曰:彼彩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義疏》曰:蕭,今荻蒿也。或謂牛尾蒿。莖可作燭,有香氣。故祭祠,脂爇之為香也。許慎以為艾蒿,非也。《禮王度記》曰:士蕭,庶人艾。艾蕭不同,明矣!

  《毛詩·蓼蕭》曰:《蓼蕭》,澤及四海也。蓼彼蕭斯,零露湑兮。

  《周禮·天官上》曰:甸師,祭祠供蕭茅。

  《說文》曰:蕭,艾蒿也。

  《莊子》曰:河上有家貧窮,緯蕭為業。(司馬彪曰:蕭,蒿也。緯,織也。織蒿為箔。)

  《山海經》曰:囊山之陰多蕭。

  《郭璞詩》曰:得意在蘭蓀,忘懷寄蕭艾。

52


  《爾雅》曰:艾,冰台。(今艾蒿也。)

  《毛詩·黍離·彩葛》曰:彼彩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齊書》曰:紀僧真為高帝冠軍府參軍主簿。僧真夢蒿艾生滿江,驚而白之高帝,曰:"詩人彩蕭,蕭即艾也。蕭生斷流,卿勿廣言。"

  《陳書》曰:陳暄,素通脫,以俳優自居,傲弄轉甚,後主稍不能容。後遂搏艾為帽,加於其首,以火爇之,燃及於發,垂涕求哀,聲聞於外,而弗之釋。

  《莊子》曰:越王子搜逃乎丹穴。越國無君,求王子搜,不從。之丹穴,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

  《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漢武帝內傳》曰:削冰令正圓,舉以向月,以艾於後,承其影,得火。

  《師曠占》曰:歲疫,病草先生,病草者,艾也。

  崔實《四民月令》曰:三月可菜艾。

53
王瓜

  《周書》曰: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丘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王瓜生。

  《春秋運鬥樞》曰:機星散為菝葜。

54


  《爾雅》曰:薇,垂水。(生於瞬顛。)

  《毛詩·鵲巢·草蟲》曰:陟彼南山,言彩其薇。

  又曰:《彩薇》,遣戍役也。彩薇彩薇,薇亦柔止。

  《史記》曰: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隱首陽山,彩薇而食之。

  《廣志》曰:薇葉似萍,可蒸食。

  《三秦記》曰:伯夷食薇,三年顏色不異。武王戒之,不食而死。

55


  《爾雅》曰:氵蒿,(胡老切。)侯莎,其實媞。(《夏小正》曰:氵蒿也者,莎{艸隋}。媞者,其實。媞,大兮切。)

  《廣雅》曰:地毛,莎{艸隋}也。

  《廣志》曰:莎可以為雨衣。

  《毛詩題綱》曰:"南山有台",台,一名夫須,莎草也。言山生台及莎,以自蔭,喻人君得賢以自尊也。

  《後周書》曰:豆盧甯,常與梁人企定遇於平涼川,相與肆射。乃于百步懸莎草以射之,七發五中。企定時以為能,贈遺甚厚。

  任昉《述異記》曰:昔戰國時,魏國苦秦之難,有民從征,戍秦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塚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今秦趙間有相思草,狀若石竹,而節節相續。一名斷腸草,又名愁婦草,亦名孀草,人呼為寡婦莎,蓋相思之流也。

56
蒺藜

  《爾雅》曰:茨,蒺藜也。(布地蔓生,細葉。子有三角,刺人。)

  《易·困卦》曰:困于石,據於蒺藜,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毛詩》曰:《牆有茨》,衛人刺其上也。牆有茨,不可掃也。

  《晉中興書·徵祥說》曰:義熙中,宮城上及禦道左右,皆生蒺藜,亦草妖也。

  《說苑》曰:晉平公置酒衤虒祁之台,使郎中馬童布蒺藜於階下,令召師曠。師曠至,履而上堂,仰天歎曰:"夫肉生蟲,還自食。木生蠹,還自刻。人出妖,還自得;九鼎之具,不當生怠。王堂廂,不當生蒺藜,來月八日,修百宮,立太子,君將死矣。"至期果死。

  又曰:陽虎得罪于衛,北見簡子,曰:"自今以來,不復樹人矣。"簡子曰:"何哉?"陽虎對曰:"夫堂上之人,吾所樹者過半;朝廷之吏、邊境之士,臣所立者,亦過半矣。今夫堂上之人,親卻臣於君,朝廷之吏,親危臣於法,邊境之士,親劫臣於外。"簡子曰:"惟賢者為能報,愚不肖者,不能。夫樹桃李者,夏得其休息,秋得食焉;樹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樹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以來,擇人而樹之毋已樹而擇之。

  《續搜神記》曰:沛國一士人,姓周,生三兒,向應可語便啞。有一人徑門過,乞飲,曰:"君有罪,可遠內自思,我於外待君。"主人異其言,乃知非常人,便入內思愆,出謂客曰:"昔為小兒時,燕巢中有三子,試以指納巢中,燕子亦出口承之。乃取三蒺藜與其子,其子吞之即死。其母尋還,不復見其子出,徘徊,悲鳴而去。有此事,今甚悔之。"客曰:"是矣!"便聞其兒言語周正。客乃去,不知所在也。

  《本草經》曰:莛藜,一名止行,一名升雅,一名旁通,一名水香。

  《離騷》曰:江蘺棄於窮巷兮,蒺藜蔓乎東廂。

  《太平御覽》 宋·李昉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ihsu33&aid=130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