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5/03 09:57:16瀏覽439|回應0|推薦0 | |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卷九百九十八百卉部五
57{艸富}
《爾雅》曰:葍,{艸富}。(大葉,白華。根如指,正白,可啖,葍,方服切。{艸富},音富。) 又曰:葍,藑茅。(葍華有赤者為蔓,葍一種耳,亦如{艸陵}、苕,華黃白異名也。藑,巨營切。) 《毛詩·鴻雅》曰:我行其野,言彩其葍。(《毛詩》雲:惡菜也。《詩義疏》曰:河內關中謂葍為葍,兗、幽州謂之燕葍,一名爵弁,一名藑。根正白,著熟熱灰中溫灰中溫啖,饑荒可蒸以禦饑。漢祭甘泉或用之。其華有兩種,葉細而行赤,有臭氣也。) 《廣雅》曰:烏麮,(愆許切。)葍也。 《說文》曰:藑茅,葍也。一曰舜。從草,敻聲。葍,{艸富}也。{艸富},從草富聲。葍,從草畐聲。 《風土記》曰:葍,蔓生,被樹而升。紫黃色,大如牛角,二三同蒂,長七八尺,味甜如蜜。 58蘋 《爾雅》曰:蘋,藾蕭。(郭璞曰:今藾蒿也,初生可食。) 《毛詩·鹿鳴》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鄭玄雲:藾蕭也。《詩義疏》雲:藾蕭,葉青白色,莖似蓍而輕脆,始生者可食,亦可蒸也。) 59商蕀 《爾雅》曰:髦,顛蕀。(孫炎曰:一名白棘。郭璞症曰:細葉,有刺,蔓生,一名商蕀。《廣雅》雲:女木也。) 60竊衣 《爾雅》曰:蘮蒘,竊衣。(孫炎曰:江淮間食之。其花著人衣,故曰竊衣。郭璞曰:似芹,可食,實大如麥, 61芣莒 《爾雅》曰:芣莒,馬舄。馬舄,車前也。(郭璞症曰:今車前草,大葉,長穗,好生道邊,江東呼蝦蟆衣。《周書》所載同名耳,非此芣莒。) 《廣雅》曰:芣莒,當道、馬舄。 《毛詩·關雎》曰:《芣莒》,後妃之德也。彩彩芣(音浮。)莒,薄言彩之。(毛雲:芣莒,車前,大葉,好生道邊也,宜懷妊焉。) 《神仙服食經》曰:車前實,雷之精也。服之形化。八月彩地衣。地衣者,車前實也。 《本草經》曰:車前實,一名當道,一名牛舌。 62藜 《毛詩·嘉魚》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萊。 《詩義疏》曰:萊,藜也。莖葉皆似王芻。今兗州蒸以為茹,謂之萊。而譙沛人謂雞蘇為來。故《三倉》雲:萊,茱萸。此二草異而名同。 《禮記·月令》曰:孟春行夏令,則藜莠,蓬蒿並興。 《家語》曰:子路見孔子,曰:"負重涉遠,不擇地而休;家貧親老,不擇祿而仕。昔者由也,事二親之時,常食藜藿之實,而為負米百里之外。親歿之後,南游,從車百乘,積粟萬鍾,累姻獰蘘坐,列鼎而食。願欲食藜藿,為親負米,不可複得也!" 又曰:楚昭王聘孔子,孔子往拜,禮也。路出於陳、蔡。陳、蔡大夫日相與謀曰:"孔子賢聖,其所刺譏,皆中諸侯之病。若用於楚,陳、蔡危矣!"遂使兵拒孔子。孔子不得行,絕糧七日,外無道所通,藜羹不充,從者病。孔子愈慷慨講誦,弦歌不聖。 又曰:曾參,後母遇之無恩,而供養不聖。及其妻為藜蒸不熟,因出之。人曰:"非七出也。"答曰:"藜羹,小物耳。吾欲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遂出之。 《山海經》曰:泰山有草焉,名曰藜,如荻,可以為疽。(郭璞注曰:為,治也。) 虞盤佑《孝子傳》曰:曾子以藜蒸不熟遣妻。 《莊子》曰:孔子窮於陳、蔡間,七日不食,藜羹不糝,顏色甚憊。 又曰:子貢乘大馬,中紺而表素,軒車不容巷,往見原憲。原憲華冠屣履,杖藜應門。子貢曰:"嘻,先生何病也!" 《韓子》曰:堯之王天下也,糲梁之食,藜藿之羹。 63王萯(音負)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王萯生。(蔡邕《章句》曰:萯,草名也,生於陵也。) 64藋(徒吊切) 《爾雅》曰:拜蔏,(音商。)藋。(蒿藋,亦似藜。) 《廣雅》曰:芾,藋。 《淮南子》曰:藜藋需而長,日加四寸,不可以為櫨棟。 65戒火 《南越志》曰:廣州有大樹,可以禦火,山北謂之慎火。或多種屋上,以防火也。但南方無霜雪,其花不凋,故生而成樹耳。 《本草經》曰:景天,一名戒火,一名水母花,主明目輕身。 66胡枲 《爾雅》曰:菤耳,苓耳。(《廣雅》雲:枲耳也,亦雲胡枲也。江東呼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叢生如盤。) 《廣雅》曰:一名枲耳。 《毛詩·關雎·卷耳》曰:彩彩捲耳,不盈頃筐。(毛雲:苓耳。) 《詩義疏》曰:苓耳,葉青白,似胡荽。白華細葉,莖蔓生。可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謂之璫草,幽州謂之爵耳。 《博物志》曰:洛中人有驅羊入蜀者,胡葸子著羊毛,中國人取種,因名羊負來。 67卷施 《爾雅》曰:卷施草,拔心不世。(宿莽也,《離騷》雲。) 《南越志》曰:寧鄉縣,草多卷施,江淮間謂之宿莽。 68薔薇 《神農本草》曰:薔薇,一名牛膝,一名薔麻。 《吳氏本草》曰:薔薇,一名牛勒,一名牛膝,一名薔薇,一名山棗。 69茿 《爾雅》曰:竹萹,(匹善切。)蓄。(郭璞症曰: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又殺蟲。) 《說文》曰:萹,茿也,從草扁聲。 《本草經》曰:萹,萹蓄,一名萹竹。 《吳氏本草》曰:萹蓄,一名畜辯,一名萹蔓。 70鬼目 《爾雅》曰:符,鬼目。(郭璞注曰:匠箔東有鬼目草,莖似葛,葉圓而毛。子如耳璫,赤色叢生。) 《吳志》曰:建業有鬼目菜,於工人黃狗家,生依棗樹,長丈餘,莖廣四寸,厚二分。 《本草經》曰:鬼目,一名東方宿,一名連蟲,陸名羊蹄。 71複盆 《爾雅》曰:茥,(苦圭切。)蒛(去悅切。)葐。(郭璞注曰:複盆也,實似莓而小,亦可食。孫炎曰:青州曰茥。) 《廣雅》曰:蒛葐,陸英梅也。 《抱樸子》曰:俗人見方用蒛葐、複葐,謂之瓦器。近易之草,或不知蓬累一名陵{藟系}。 《甄氏本草》曰:複葐子,一名馬瘺,一名陸荊。 72酢漿 《爾雅》曰:葴,寒漿。(今酸漿草,江東呼曰苦葴。音針。) 《本草》曰:酢漿,一名酸漿,平寒無毒,生川澤,及人家田園中。治熱煩滿,定志益氣,利水道。產難,吞其實,立產。 《吳氏本草》曰:酸漿,一名酢漿。 73稂 《爾雅》曰:稂,童粱也。(稂,莠類也。) 《國語》曰:季文子相宣、成,尾骭帛之妾,無食粟之馬。仲孫損斨曰:"不華國也?"文子曰:"吾聞以德榮為華,不聞以妾與馬。"獻子聞,囚之七日。自是妾衣 《毛詩·曹·蜉蝣·下泉》曰:冽彼下泉,浸彼苞稂。(稂同粱也。) 又《大田》曰:不稂不莠,去其暝螣。 《詩義疏》曰:禾粟秀為穗,而成崱嶷,如骨之童稂。 74莠 《毛詩·甫田》曰:無田甫田,維莠驕驕。(甫,大也。大田過度,而無人功,終不能獲。)無思遠人,勞心忉忉。 《韋曜問答》曰:"甫田維莠,今何草?"答曰:"今之狗尾也。" 《左傳·襄六》曰:鄭公孫揮過伯有氏,其門上生莠,子羽曰:"其莠猶在乎?"(以莠喻伯有。伯有侈,知其不能久存。) 《晉書》曰:明帝時,王如舉兵作亂,令人種禾,禾悉變莠。俄而軍敗,降於王敦,為敦所殺。 75綬 《爾雅》曰:虉,綬。(小草,有雜色,似綬。虉,五雁切。) 《毛詩義疏》曰:虉,五色,作綬文,故曰綬草。 76台 《爾雅》曰:台,夫須。(台可以為禦雨笠。) 《毛詩·嘉魚》曰:《南山有台》,樂得賢也。南山有台,北山有萊。(台,夫須也。菜,草也。山有草木,以自複蓋,成其高大。 《毛詩義疏》曰:舊說莎草也,可為蓑笠,故曰台笠緇撮。或雲台草,有皮,堅細滑致,可為簦笠。南土多有。 《纂文》曰:台,一曰山莎,可作笠。 77皋蘆 《南越志》曰:龍川縣有皋蘆草,葉似茗,味苦澀,土人以為飲。今南海謂過羅,或曰拘羅。 78翹搖 《爾雅》曰:柱夫搖車。(郭璞注曰:蔓生,細葉,紫花,可食。今俗呼翹搖車。) 79土瓜 《爾雅》曰:菲,蒠菜。 又曰:菲,芴。(郭氏雲:菲草生下濕地,似蕪菁,華紫赤色,可食。郭璞注曰:即土瓜。孫炎曰:菲,葍類。芴音物。) 《毛詩》曰:彩葑彩菲,尾馛下體。(《毛詩》曰:蘢,須也。菲,芴也。《詩義蔬》曰:菲似葍,莖粗葉厚而長,有毛。三月中蒸為茹,滑美。亦可作羹。幽州人謂之芴。《爾雅》謂蒠菜。今河內謂之宿菜也。又,《毛詩》鄭箋雲:此二菜者,蔓菁與葛之類也,皆上下可食。然而其根有惡時也。) 《廣雅》曰:土苽,芴也。(《本草》雲:王苽,一名土苽。) 崔實《四民月令》曰:二月盡,三月,可彩土苽根。 80菌 《爾雅》曰:中馗,菌。(郭璞症曰:地蕈也,似蓋,匠箔痘憎為土菌,亦曰馗廚,可啖之。)小者,菌。(注:大小異名。) 《列子》曰:朝菌不知晦朔。朽穰之上,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莊子》曰:朝菌不知晦朔。(司馬曰:大芝也。天陰時生糞土,日見時萎,故不知月始終。) 《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駱越之菌。 《說苑》曰:雍門周對 《博物志》曰:江南諸山郡中,大木斷倒者,經春夏生菌,謂之椹。食之有味,而忽有毒,殺人。雲此物往往自有毒者。或雲蛇所著之楓樹生者,啖之令人笑,不得止。治之,飲土槳多愈。 《風土記》曰:" 《異苑》曰:交州諸郡有菌,以葉途人軀,便舉體菌生。生既遍,便就朽爛,肌肉消腐。 81承露 《爾雅》曰:蔠葵,蘩露。(郭璞曰:承露也。大莖,小葉,花紫黃色。蔠音終。) 《陳留耆舊傳》曰:梁垣牧為郡功曹,與君歸鄉,為赤眉所得。賊將啖之。牧求先。賊長義而釋牧,送蘩露實一斛。 82扶老 《汝南先賢傳》曰:蔡順,事母至孝。井桔槔朽杯,在母生年上,順不敢治之。俄而有扶老生,繞之,遂堅。 《晉宮閣名》曰:華林園,扶老三株。 《廣志》曰:扶老,華黃如金,名金草。 《太平御覽》 宋·李昉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十九百卉部六
83芙蕖
《爾雅》曰:荷,扶蕖。(別名芙蓉,江南呼荷。)其莖茄,其葉蕸,蒲熬蔤,(莖下白蒻在泥中者。)其華菡萏,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蓮中子也。)的中薏。(中心苦者也。薏音億。) 《廣雅》曰:苷萏,芙蓉。 《周書》曰:魚龍成則藪澤竭,即蓮藕掘。 《毛詩·澤陂》曰:彼澤之陂,有蒲與荷。(荷,芙蕖也。) 又《山有扶蘇》曰: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荷華,扶蕖也。) 《毛詩義疏》曰:芙蕖,莖為荷。其華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蕖。其實蓮,蓮青皮,裏白子為的,的有青,長三分,如鉤,為薏,語曰:"苦如薏"也。的,五月中生,生啖脆。其秋表皮黑,的成食,或可磨以為飯,輕身益氣,令人強健。幽、荊、楊、豫取備饑年。其根為藕,幽州人謂之光,為光如牛角。 謝承《後漢書》曰:鄭敬為新遷功曹,常與同郡鄧敬因折芰為坐,以荷獻肉,瓠瓢盈酒,言談彌日。 《宋書》曰:臧質說南郡王義宣反,兵敗,無所歸,乃入南湖。逃竄無食,摘蓮啖之。追兵至,窘急,以荷複頭,自沉於水,惟出鼻。軍主鄭俱兒望見,射之中心,兵刃亂至,腸胃帶縈水草。 沉約《宋書》曰:文帝玄嘉二十一年,天泉池、樂游苑池、玄團池生蓮同榦。 《宋起居注》曰:泰始二年,嘉蓮一詩,駢花實,合跗同莖,生豫州鱧湖。 《宋記》曰:文帝玄嘉年,蓮生建康額擔湖,一莖兩華。 《齊書》曰:涪陵王鑿金蓮花以貼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出芙蓉。 《三國典略》曰:齊師伐梁,梁以糧運不繼,調市人饋軍建康,令孔奐以麥屑為飯,用荷葉裹之。一獸之間,得數萬裹。 又曰:梁江從簡,光祿大夫革之子也。頗有才學,年十七,為《彩荷調》以刺何敬容,其文曰:"欲持荷作柱,荷弱不勝梁;欲持荷作鏡,荷暗本無光。"敬容弗覺,惟惟嗟其工。 《管子》曰:五沃之土生蓮。 《王子年拾遺記》曰:漢昭帝游柳池,有芙蓉,紫色,大如鬥。花葉柔甘可食,芬氣聞十裏之內,蓮實如珠。 郭子橫《洞冥記》曰:北及玄阪,去崆峒十七萬里,日月不至。其地自明。有紫河萬里,流珠千丈,中有寒荷,霜下方香茂。 《抱樸子》曰:千歲神色,巢於蓮葉之上。 《萬歲曆》曰:齊太和二年,烏程縣閣下生蓮華。 顧啟期《鹵載記》曰:婁門東南有華墽陂,中生千葉蓮花。其荷尾,菡蓞色白,豈佛經所載者乎? 《古今注》曰:芙蓉,一名荷花,生池澤中,一名澤芝,一名水花。色有赤、白、紫、青、黃,惟紅白二色苦多。華大者至百葉。 《華山記》曰:山頂有池,池中生千葉蓮華,服之羽化,因孟山。 《諸草木方》曰: 《真人關尹傳》曰:老子語喜:"天崖之淵,真人所游,各各坐蓮華之上,一華歿ǘ十丈。" 《說文》曰:茄,芙蕖莖也。荷,芙蕖實也。蓉,芙蕖本也。 《搜神記》曰:王敦在武昌,鈴下儀仗生蓮華,五六日而落。說曰:《易》稱"枯楊生華",何可及也?今狂華生枯木,敦終逆而身死。 王韶之《神境記》曰:九嶷山,過半路皆行竹松下,夾路有青澗,澗中有黃色蓮,華,芳氣盈穀。 《幽明錄》曰:晉末,黃祖至孝。母礎篤,庭中稽顙,俄頃,天漢開明,有一老翁以兩丸藥賜,母服之,眾患頓消。翁曰:"汝入三月,可泛河而來。"依期行,見門,題曰善福門。內有水,曰湎源池。有芙蕖,如車輪。 《浮圖澄傳》曰:澄以缽盛水,燒香咒之,須臾,青蓮華出。 《外國事》曰:私訶條國,大洲上有大山,上有石井,井自生千葉白蓮華,及眾蓮華出。 陶隱居《本草注》曰:宋時,太官作羊血<血臽>,(空紺切。)削藕,誤落中,遂皆散不凝。醫仍用治血,多效。 《神農本草注》曰:血藕實莖,一名死轔,所在地澤皆有。生豫章汝南郡者良。苗高五六尺,葉團青,大如扇。其花赤,名蓮荷。子黑,狀如羊矢。 范甯為豫章表曰:新途令孟佃貿測列縣廳事前二丈陸地生蓮華,入冬死,至陽更生四枝。今年三月,複生故處,蘩殖轉多。華有二十五杖,鮮明可愛,有異常蓮。 《古詩》曰:涉江彩芙蓉,蘭澤多芳草。彩之欲遺誰?思之在遠道。 《楚辭》曰:芙蓉始發,雜芰荷些。紫莖屏風,(屏風,水葵。)文綠波些。(言複有水葵生於中也,莖紫色,風砌獰匽波,綠其葉而生紋也。或曰:紫莖,言荷莖紫色;屏風,謂荷葉如屏風。) 張奐《芙蓉賦》曰:黃螺圓出,垂蕤散舒,纓以金牙,點以素珠。 曹植《美芙蓉賦》曰:竦芳柯以從風兮,奮纖枝之璀璨。其始榮也,皎若夜光尋扶木;其揚輝也,晃若九日出暘穀。芙蕖蹇產,菡萏星屬。絲條垂珠,丹莖加綠。焜焜兮韡韡,爛若龍燭。 潘尼《芙蓉賦》曰:或擢莖以高立,似雕輦之翠蓋。或委波而布體,擬連璧之攢會。 《古詩》曰:江南可彩蓮,蓮葉何田田! 《楚辭》曰:令薜荔以為理兮,憚舉趾而緣木。因芙蓉而為媒兮,憚褰裳而濡足。 又曰:制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 又曰:築室兮死晷,葺芝兮以荷蓋。 《傅玄歌》曰:曲池何澹澹,芙蓉敞清源。榮華盛壯時,見者誰不歎?一朝光彩落,故人不回顏。 84蒲 《爾雅》曰:芨,符蘺,其上蒚。(郭璞症曰:今西方人呼蒲為莞蒲。蒚,謂其頭,台首也。匠箔東謂之符蘺,西方亦名蒲中莖為蒚,用之為席。蒚音翮。) 《毛詩·澤陂》曰:彼澤之陂,有蒲與簡。 又《魚藻》曰:魚在在藻,依于其蒲。 《左傳·文公》曰:仲尼曰:"臧文仲,其不仁者三:下展禽,廢六關,妾織蒲,三不仁也。" 又《昭公二十年》晏子對齊侯曰:澤之萑蒲,舟鮫守之。 《漢書》曰:蒲輪安車,以徵賢。(晉灼曰:以蒲裹車輪。) 又曰:路溫舒,字長君。父使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編,用寫書。 又曰:玄帝病,數問景帝立膠東王故事。史丹侍疾,候上獨寢,直入臥內,頓首伏青蒲上,(服虔曰:青綠蒲也。孟康曰:以蒲為廢蔽也。)太子由是得不廢。 《東觀漢記》曰:劉寬遷南陽太守,溫仁多恕。吏民有過,但蒲鞭罰之,示辱而已。 《晉書》曰:王育,字伯春,京兆人也。少孤貧,為傭牧羊,每過小學,必歔欷流涕。時有暇,即折蒲學書,忘而失羊,為羊主所責,將鬻己以償之。東郡許子章,敏達之士也,聞而嘉之,代育償羊,給其衣食,使與子同學。遂博通經史。 《齊書》曰:崔景真為平昌太守,有惠政。常懸一蒲鞭,而未常用。去任之日,土人思之,為立祠焉。 《北齊書》曰:尉瑾少威儀,子德載,以蒲鞭責之,便自投井,瑾自臨井上呼雲:"兒出!"聞者皆笑。 《三齊略記》曰:鬲城東南有蒲台。秦始皇東游海上,於台下繙(音煩。)蒲系馬。至今歲歲蒲生,榮委猶若有系狀。蒲似水楊,可以為箭。 《穆天子傳》曰:天子于珠澤之藪,方三十裏,爰有萑蒲莞葦。 《說文》曰:蒲,草也,以作席。蒻,蒲子也,以為平席,世謂蒲蒻。 《風土記》曰:蒲生於陸,葉如烏扇而紫葩。(於詭切。)一曰獲蒲,好草也。 《續述征記》曰:烏常沉,(齊人謂湖為沉。)湖中有九十台,皆生結蒲。雲秦始皇游此台,結蒲系馬,自此蒲生則結。 《前秦記》曰:符洪家生蒲,長五丈,節狀如竹。鹹以異之,謂之蒲家,因氏焉。洪後以讖文"草付應王",遂改姓為符。 《幽明錄》曰:河東常醜奴,寓居章安縣,以彩蒲為業。將一小兒,湖邊拔蒲,見一女子,容姿殊美,乘一小舡,載蓴徑前,投醜奴舍寄住,醜奴嘲之。滅火共臥,覺有腥氣,又指甚短,惕然疑是魅。女已知人意,便求出戶,變而為獺。 《嵇康集序》曰:孫登,夏常編蒲為裳,冬被發自複。 《淮南萬畢術》曰:酒薄複厚,漬以苑蒲。(斷蒲漬酒中,有頃出之,即酒厚也。) 《楚辭》曰:抽蒲兮陳坐,援堇兮為蓋。 85菖蒲 《左傳僖下》曰: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注:歜,菖蒲菹也。) 《春秋運鬥樞》曰:玉衡星散為菖蒲。遠《雅》《頌》,著倡優,則玉衡不明,菖蒲冠環也。 《梁書》曰:太祖後張氏,諱尚柔。常於室內,忽見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後驚異之,謂侍者曰:"汝見否?"皆雲不見,後曰:"常聞見菖蒲花當貴。"因取食之,生高祖。 《呂氏春秋》曰:冬至五旬七日,昌始生。昌者,百草之先生者也。 《說苑》曰:文公好食昌本菹,本草即菖蒲。 《風俗通》曰:芘蒲放花,人得食之,長年。 《神仙傳》曰:王興,咸陽人,彩菖蒲食,以得長生,一寸九節者。 《羅浮山記》曰:宣山中,菖蒲,一寸二十節,堅芬之極。 《方言》曰:芘蒲,得石上生,九寸節以上,紫花尤善。 《吳氏本草》曰:芘蒲,一名堯時薤。 《本草經》曰:芘蒲,生石上,一寸九節者,久服輕身,明耳目,不忘,不迷惑。生上洛。 《典術》曰:聖王仁功濟天下者,堯也。夫降精於庭為薤,感百陰為菖薄焉。今之菖蒲是也。 86菰 《廣雅》曰:茉,蔣也。其米謂之雕胡。 《周官》曰:鳥宜菰。(鄭玄注曰:茉,彫胡。) 《說文》曰:蔣,菰也。彫胡一名蔣。 《晉中興書》曰:毛璩為譙主司馬時,海陵縣地多菰蒲,處所幽邃,亡戶保之。璩請討,放禍獰蘘進。天既旱,地皆菰封。封燃,叛人走出,近得萬戶。 《廣志》曰:茉可食。以為席,溫於蒲。生南方。 《莊子》曰:孔子之楚,舍於蟻丘之蔣。 《宋玉賦》曰:主人之女,為臣炊彫胡之飲。 87馬藻 《爾雅》曰:莙,牛藻。(注:似藻,葉大,江東呼為馬藻。) 《毛詩·彩蘋》曰:於以彩藻?於彼行潦。 陸機《毛詩疏義》曰:藻,水草也,生於水底。葉似雞蘇,可食。荊楊人食以當穀,救饑。饑荒時,蒸而食之。 《顏氏家訓》曰:或問:"《東宮舊事》'六色罽糸畏'是何等物?當主何音?"答曰:"案,《說文》雲:'莙,牛藻也。讀若威。'音塢瑰切。即陸機所謂'蘊藻,葉如蓬者'也。又郭璞症《三蒼》亦雲:'蘊,藻之類也,細葉,蓬茸然生。'今死晷有此物,一節長數寸,細茸絲圓繞,可愛。長者二三十節,猶呼為莙。又寸斷五色絲,橫著線股間,繩之,以像莙草,用以飭物,名為莙。於時當絏六色罽,此莙以飾緄帶,張敞因造絲旁畏'耳'作'糸畏'。" 郭子橫《洞冥記》曰:昆靈池有倒藻,枝葉橫倒水上,長九尺餘,縱橫而生,狀如結網。有野鴨鵝鳧及鷗鷁來翔,觀水池上,入此草障,皆不得出,如入罾網也。亦曰十網草。 88鳧葵 《說文》曰:茆,鳧葵也。 《纂文》曰:鳧葵,其實可作醬。 89馬蓼 《爾雅》曰:紅,蘢古,其大者蘬。(俗呼紅草為蘢鼓。語轉耳。) 《毛詩·緇衣·山有扶蘇》曰:山有橋松,隰有游龍。(毛雲:紅草也。) 《毛詩義疏》曰:紅草,一名馬蓼,葉粗大,赤白色,生外澤中。 89蕣 《爾雅》曰:椴,木槿。櫬,木槿。(賓獰啯名也。似李樹,華朝生夕隕,可食,或呼為日及,亦曰王蒸。) 《廣雅》曰:日及,木槿也,一名朱槿,一名赤槿。 《說文》曰:蕣,木槿也。 《毛詩·有女同車》曰: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蕣,木槿也。) 《禮記·月令》曰:仲夏之月,木槿榮。 傅玄曰:蕣華,麗木也。謂之日洽,或謂之洽容,或謂之愛老,潘尼以為朝菌。 《太平御覽》 宋·李昉 太平御覽百卉部一宋 李昉
太平御覽卷一千百卉部七
90萍
《爾雅》曰:蘋,萍。(死晷浮萍,江東謂之{艸縹},音瓢。)其大者蘋。 《毛詩·彩蘋》曰:《彩蘋》,大夫妻能循法度也。能循法度,則可以承先祖,供祭祠矣。於以彩蘋?南澗植吊。于以盛之?維筐及筥。於以湘之?維錡及釜。(湘,烹也。) 又《鹿鳴》曰:呦呦鹿鳴,食野之蘋。(蘋,萍也。) 《詩義疏》曰:萍,粗大者為蘋。季春生。可燥蒸為茹。 《周禮·秋官下·萍氏》曰:萍氏,掌禁川遊者。(鄭玄注曰:萍草細根,取不沉,其名溺也。) 《禮記·月令》曰:季春之月,萍始生。 《左傳·桓公》曰:蘋蘩蕰藻之菜,可羞於王公。 《周書》曰:穀雨一日,萍始生。萍不生,陰菩捱盈。 《家語》曰:楚昭王渡江,江中有一物,大如鬥,圓而赤,直觸王舟。舟人取之,王問群臣,莫能識。使問孔子,孔子曰:"是謂萍實,可剖而食之。吉祥也,惟霸者能獲焉。"王遂食,大美。又遣問孔子,何以知之,子曰:"吾常過陳之野,聞童謠曰:'楚王渡江,得萍實。大如鬥,赤如日。割而食之,甜如蜜。'吾是以知之。" 《呂氏春秋》曰:菜之美者,昆侖之萍焉。 《淮南子》曰:萍樹根於水,木樹根於土。 《淮南方畢術》曰:老血為萍。(聚血之精,至黃泉也。) 許慎《說文》曰:蘋,萍也。無根,浮水而生。 周處《風土記》曰:萍,蘋,芹菜植叼名也。 《范子計然》曰:水萍出三輔,色青者善。 《吳氏本草》曰:水萍,一名水廉,生地澤水上。葉圓小,一莖一葉,根入水。五月華白。三月彩,日乾之。 《本草經》曰:水萍,一名水華。味辛寒。生池澤水上。療暴熱、身癢,下水氣,勝酒,長鬢髮。久服輕身。 《郭子》曰:萍之依水,猶卉植地。靡見其布,漠爾鱗被。物無常托,孰知所自? 杜恕《篤論》曰:夫萍之浮,與菱之浮相似。菱植根,萍隨波。是以堯、舜惡巧言之亂德,仲尼惡紫之奪朱。 劉伶《酒德頌》曰: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言隨風。) 《楚辭》曰:白萍兮聘望,與佳期兮夕張。 又曰:靡萍九衢,枲華安居。 又曰:竊哀兮浮萍,汎淫無根。 91苔 《爾雅》曰:藫,(徒南切。)石衣也。(水苔也,一名石發。江東食之。或曰藫,葉似薤而大,生水底,亦可食。薤,胡畀切。) 《說文》曰:苔,水衣也。 《齊書》曰:宋時,會稽剡縣有山,名刻石。父老相傳雲:雖名刻石,而不知文字所在。昇明末,縣人倪襲祖行獵,忽見石上有文字,凡三處。苔生其上,字不可識。乃韌應視之,其大石文曰:"黃天星,姓蕭,字道成。得賢師,天下太平。"小石文曰:"刻石者誰?會稽南山,李斯刻秦望之風也。" 《三國典略》曰:侯景圍台城,既急,時諸軍於德陽堂前殺馬鬻飯,雜以人肉幹。甘露廚中,所有乾苔,悉分給軍士。 《唐書》曰:拔野古國東北,五六日行至鞠國,有樹無草,但有地苔。無羊馬豕畜,有鹿,如中國牛馬。使鹿牽車,可勝三四人。衣鹿皮,食地苔。其人聚木枝為屋,尊卑共居其中。 《淮南子》曰:窮穀之汙生青苔。(青苔,水垢。) 《廣雅》曰:石發,石衣也。 《風土記》曰:石發,水衣也。青綠色,皆生於石也。 《遊名山志》曰:石簀山,緣崖而上,高百許丈,裏悉青苔,無別草木。 《古今注》曰:苔蘚,空空無人行,生苔。或紫,或青。一名員癬,一名綠錢,一名綠癬,一名綠苔。 《廣志》曰:室無人行,生蘚。 《拾遺記》曰:晉武帝時,祖梨國獻蔓苔,亦曰金苔,亦曰夜明。 《博物志》曰:晉武帝喻遨書,司空張華撰《博物志》進武帝。帝嫌煩,令削之。賜側理紙萬張。王子年雲:側陟厘也,此紙以水苔為之。溪人語訛,謂之側理。今名苔紙。取死晷苔造紙,青黃色,體澀。其苔,死晷石上生,如毛,綠色。 《述異記》曰:苔錢,亦謂之澤葵,又名重錢草,亦呼為宣癬。南人呼為垢草。 《異物志》曰:石發,海草,在海中石上叢生,長尺餘,大小如韭,葉似席莞,而株莖無枝。以肉雜而蒸之,味極美。食之,近不知足。 《本草》曰:海藻,一名海羅。生東海中。或生河澤。莖似亂髮。 《南越志》曰:海藻,一名海菭,或曰海羅。 王智深《宋記》曰:王微,字景玄,大保弘之弟子也。吏部尚書江湛愛其才用,舉為吏部郎。陳病篤不受,因與湛書告絕。足不逾閾十有餘載,棲遲於環堵之室,苔草沒階。 沉約《青苔詩》曰:緣階何漠漠,沉水複綿綿。微根如欲斷,輕絲似更聯。 謝莊《月賦》雲:陳王初喪應,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 謝玄暉《直中書省詩》雲:紅藥當階翻,蒼苔依砌上。 92{艸琴}(音琴) 《抱樸子》曰:{艸琴}根化為鱣。 《宗林》曰:{艸琴}草,生死晷,根可緣器。 93莞 《爾雅》曰:{艸庳},(方寢切。)鼠莞。(郭璞症曰:鼠莞,纖細,似龍須,可以為席。蜀中出好者。) 《廣雅》曰:蔥,蒲莞也。(《纂文》同。) 《說文》曰:芨摧,可以為席,從草完聲。 94荔挺 《禮記·月令》曰:仲冬大雪後五日,荔挺出。 《淮南子》曰:仲冬,荔挺出。 《顏氏家訓》曰:《月令》"荔挺出",鄭玄注雲:"荔挺,馬薤也。" 《說文》曰: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 《廣雅》雲:馬薤,荔也。《通俗文》而又名馬藺。 《易統驗玄圖》雲:荔挺不出,則國多火災。 蔡邕《月令章句》雲:荔以挺出。 高誘注《呂氏春秋》雲:"荔草,挺出也。"然則《月令》之注荔挺為草名,誤矣。河北平澤率生之。江東頗有此物,種於階庭。但呼為旱蒲,故不識馬薤,講《禮》者乃以為馬莧。堪食,亦名豚耳,俗曰馬齒。江陵常有一僧,面形上廣下狹,劉緩幼子民譽,年始數歲,俊晤善體物,見此僧雲:"面似馬莧。"其伯父劉縚因呼為荔挺法師。縚,親講禮名儒,尚誤如此。 《列仙傳》曰: 95彫胡 《西京雜記》曰:會稽人顧翱,少失父,事母孝。母好食彫胡飯,常帥子女躬彩擷。還家,導水鑿川供養,每有盈儲。家近大湖,湖中生彫胡,無複雜草,蟲鳥不敢至焉,遂得以為養。郡縣表其閭舍。 又曰:蒲菰,菰有米者,長安謂為彫胡。葭蘆之未解葉者,謂之紫菰。菰有首者,謂之菉節。 96苕 《爾雅》曰:苕,陵苕。(一名陵時。)黃華,蔈(必遙切。)白華,茇。(孫炎曰:苕華色異,名亦不同。音沛。) 《廣志》曰:苕草,色青黃,紫華。十一月稻下種之,蔓延盛茂。可以美田,葉可食。 《毛詩·防有鵲巢》曰:邛有旨苕。 《詩義疏》曰:苕,饒也。幽州謂之翹饒。蔓生,莖如勞豆而細,葉似蒺藜而青。其華細,綠色,可食,味如小豆藿葉也。 《詩義疏》曰:《本草》曰:"陵苕,一名陵時,一名鼠毛,似王芻。生下濕水。七月、八月華紫,似今紫草,可以染帛。煮沐頭髮,即黑。葉青如藍,而多華。" 《史記》曰:趙武靈王,夢見處女鼓琴而歌曰:"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華。" 97蒹 《爾雅》曰:荏,薕。(似萑而細,高數尺,江東呼為蒹{艸適}。) 《毛詩·車轔》曰:荏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薕也。葭,蘆也。蒼蒼,盛也。) 98薍(五患切) 《爾雅》曰:菼,(他敢切。)薍也。(似葦而小,實中。江東呼為烏蓲。蓲音丘。) 《毛詩·淇奧·碩人》曰:茜菼揭揭。(毛曰:茜,蘆;菼,薍也。) 99萑葦 《毛詩·豳·七月》曰:七月流火,八月萑葦。(薍為萑,葭為葦。預畜萑葦,以可為箔也。) 又《生民·行葦》曰: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又《河廣》曰:誰謂河廣?一葦航之! 《禮記·月令·孟秋》曰:命有司納材葦。(蒲葦之屬,此時柔脆,可取作器物。) 《吳志》曰:孫亮初,謠雲:"諸葛恪,何若若?蘆葦單衣,蔑鉤絡。於何相求?常子閣。"常子閣者,反語石子岡也。鉤絡,帶也。及諸葛恪為孫峻所殺,以葦席裹屍,而蔑束之。 《孫卿子》曰:南方有鳥,名蒙鳩。以羽編發為巢,系之以葦苕。風至苕折,子死卵破,所憑者弱也。 《呂氏春秋》曰:季夏之月,乃命虞人入材葦。(虞人,掌池澤官。材葦,供國用。) 又曰:湯始得伊尹,祓之於廟,熏以萑葦。 《南夷志》曰:瀘河在弄棟北,今謂之南瀘,兩岸葭葦大如臂。 《楚辭》曰:鹹播秬黍,莆萑是營。(鹹,皆也。耜,黑黍也。萑,草名。營,耕也。言禹平水土,萬貿蒼得布種黑黍於萑蒲之地,盡為良田也。) 100蘆荻 《爾雅》曰:茜,華。(即今蘆也。)葭,蘆。(葦也。) 《毛詩》曰:荏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彩彩,白露未已。(葭,蘆也。) 《毛詩義疏》曰:薍,或謂之荻。至秋堅成,則謂之萑。 焦贛《易林·剝之坤》曰:從風放火,荻芝俱死。 《漢書》曰:董偃見寵館陶公主,安陵袁叔謂偃曰:"顧成廟遠,無宿宮人。又有荻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獻長門園於上?此上所欲也。" 《晉中興書·徵祥說》曰:義興初,童謠雲:"官家養蘆化作荻,蘆生不止自成積。"是時盧循竊據廣州,國未能討,因而用之,是官養蘆也。(荻猶敵也。) 《春秋後語》曰:趙襄子欲保晉陽,曰:"奈何無箭?"張孟談曰:"臣聞董子擲晡晉陽,公宮之垣皆以簬蒿萑葦。禁牆之基,高至千丈餘。君發而用之。"於是發其堅,則箘簬之勁不能過也。 《隋書》曰:張威拜青州總管,在青州頗治產業,遣家奴於民間鬻蘆荻根,其奴緣此侵擾百姓。上深加譴責,坐廢於家。 《吳越春秋》曰:伍子胥至大江,江中有漁父,子胥請渡。時旁多人,漁父歌,令止蘆中。至夕,渡之於滏之津。見其有饑色,歸取麥飯、鮑魚之羹。子胥疑,沒蘆中。漁父呼蘆中,子胥應,與食,渡之。 《晏子春秋》曰:公獵休坐地,晏子滅葭而坐,公問其故。晏子曰:"臣聞介胄不席,獄訟不席,屍在堂不席。三者皆憂也。臣不敢以憂示君。"公令人不席。 《淮南子》曰:雁銜蘆,以避矰繳。 又曰:藡苗類絮,而不可以為絮。(藡苗,萑秀也。藡,徒曆切。) 《抱樸子》曰:吳世有姚光者,有火術。吳主躬臨試之。積荻千束,光坐其上,又以數千束荻累之,因猛風燔之。火盡,光端坐灰中,振衣而起。 《說文》曰:茜灰以候律管。 《釋名》曰:大曰蘆,次曰葦。蘆筍苦,荻筍甘。 《世說》曰: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心薏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論衡》曰:上古之人,有荼、鬱壘者昆弟二人,生而執鬼。居東海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鬼道裏妄興人禍,荼與鬱累縛以蘆索,執以食虎。 《通語》曰:諸葛亮見殷禮而歎曰:"東吳菰蘆中,乃有奇偉如此人!"與兄瑾書雲:"殷往嗣秀才,金之僑盼者也。" 101蘩{艸縷} 《爾雅》曰:蔜,(音敖。){艸嫂}(音嫂。){艸縷}。(今蘩{艸縷}也。或曰雞腸草。) 范往《治淋方》曰:取蘩{艸縷}草,滿兩手,以死犛之,亦可常飲。 102綸組 《爾雅》曰:綸(古頑切。)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綸,今有秩嗇夫所帶,純青絲綸組綬也。海中草生彩理有像之者,因以名雲。) 左思《吳都賦》曰:綸組紫降。 103帛布 《爾雅》曰:帛似帛,布似布,華山有之。(草葉有像布帛者,因以名雲。) 104離南 《爾雅》曰:離南,活莌也。(草,生江南,高丈許,莖中有瓤,正白。零陵人祖日貫之為樹。莌音脫。) 105地榆 《本草經》曰:地榆,止汗氣,消酒明目。 《廣志》曰:地榆可生食。 《神農本草經》曰:地榆苦寒,主消酒,生冤句。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