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03 09:20:43瀏覽1017|回應0|推薦0 | |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二木部一 木上
《易》曰:巽為木。坎,其於木也,為堅多心;艮,其於木也,為堅多節;離,其於木也,為科上槁。(堅多心為剛中也。山木,堅心也。多其節,令陰氣,故曰科,空也。為日所幹,故上槁也。)
又《墒翟》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順德,積小以高大。 《書》曰:兗州,厥木惟喬,厥貢惟木。
又《洪範》曰:五行,三曰木,木曰曲直,曲直主酸。 又《說命》曰:木從繩則正,後從諫則聖。 《詩》曰: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灌木,叢木也。)
又曰:荏苒柔木,君子樹之。塗卻行言,心焉數之。(荏苒,寬柔貌也。木,椅、桐、梓也。) 又曰: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者。思,辭也。漢上游女,無求思者。) 又曰:後妃逮下,而無嫉妒之心焉。南有つ木,葛ぱ累之。(木下曲曰つ。) 《周禮》曰:仲冬斬陰木,仲夏斬陽木。(陽木生南山,陰木生北山。)
《禮記□月令》曰: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孟夏之月,毋伐大樹。
《樂記》曰: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
《稽命徽》曰:出號施令合民心,作樂制禮得天心,則草木有益於人,長以養民也。王者得禮擲昶,則澤穀擲晷生赤木。
《禮鬥威儀》曰:君乘木而王者,其政升平,則草木豐茂。
《左傳》曰:山有木,工則度之。
又曰:鳥則能擇木,木豈能擇鳥? 《春秋玄命苞》曰:木者陽精,生於陰。故水者,木之母也。木之為言觸也,氣動躍也。其字,八推十為木。八者陰,合十者陽數。
《春秋運鬥樞》曰:黑精用事,百木共一根。(百枝木共一根,天下共一主之徵也。)
《春秋繁露》曰:木有變,春凋冬榮,繇。貞剛精銳,尾災沃。
《北魏書》曰:崔亮為雍州刺史。城北渭水,淺不通舡,行人艱阻。亮謂僚佐曰:“昔杜預乃造橋,況此有異長河;且魏、晉之日,亦自有橋。吾今決欲造之。”鹹曰:“水淺不可為浮橋,泛長無常,又不可施柱,恐難成立。”亮曰:“昔秦居咸陽,橫渡渭,以像閣道,此即以柱為橋。今惟慮長柱不可得耳。”會天大雨,山瞬旦至,浮山長木數百根,藉此為用,橋遂成立,百姓利之,至今猶名崔公橋。
《後周書》曰:沙苑之役,齊神武夜遁,追至河上,複大克獲,前後虜其卒七萬,獻俘長安,還軍渭南。於是所徵諸州兵始至,乃於戰所,准當時兵士,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
又曰:王羆以功授右將軍、西河內史,辭不拜。時人謂之曰:“西河大拜,俸祿殷厚,何為致辭?”羆曰:“京洛材木盡出西河。朝貴營第宅者,有求假。如其私辦,即力所不堪;若科發民間,又違法憲。以此辭耳。” 《唐書》曰:貞觀中,山南獻木,連理,交錯玲瓏,有同羅木,一丈之唬並枝者二十餘所。
又曰:代宗大曆十二年,成都府人郭遠,因樵爨獲瑞木一莖,有文曰:“天下太平”,獻之。以示百官,宰臣奏賀曰:“至德之化,先賁於草木。太平之符,遂形文字。伏望藏於秘閣,宣付史館。” 又曰:貞觀初,陳留雨木,皆大如指,長寸餘。每木有孔通中,所下其立如植。 《管子》曰:桓公問:“民饑寒,室屋不治,牆垣壞不築,為之柰何?”管子曰:“休途樹擲軎。”公令左右休途樹枝。其年民治室屋,築牆垣。公問之,管子曰:“一樹而息百乘,丁壯彈其下,終日不歸;父老拊樹而論,終日不歸。今吾休之,日中無尺陰,行者疾走,父老歸而治室。”
《老子》曰:天下擲炅柔,馳騁天下擲炅剛。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柔弱,生之徒;剛強,死之徒。合抱之樹,生於毫末。
《莊子》曰: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見木焉,其大也。然必有異材。從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俯而視其大根,不可以為棺槨。舐其葉,則舌爛;嗅之,則使人狂酲。子綦曰:“杆果不材之木,以至其大矣!”
又曰: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彩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織子曰:“杆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矣。” 《孟子》曰:孟子謂齊宣王曰:“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孫卿子》曰:山下望十畝之木,若著;而求著者,不上折也。
又曰:林木茂,斧斤至。 又曰:玉在山而木潤。 《孔叢子》曰:夫子墓方一裏,諸弟子各以四方奇木來植之。
《試縈》曰:木之精氣為畢方。
《慎子》曰:廊廟之中材,蓋非一木擲軎。
《呂氏春秋》曰:今夫龠蟬者,務在乎明其火,振其樹而已。火不明,雖振其樹,何益?(雖振其樹,蟬飛去,不能得,故曰何益。)明不獨在乎火,在於暗。(暗無所見,火乃光耳,故曰在於暗中。)當今之時世,暗甚矣。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天下之士當歸之也,若蟬之赴明火也。
又曰:子之於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若草莽之有華實也,樹木之有根心也。 又曰:樹木盛則飛鳥歸之,芻草美則禽獸歸之,人主賢則豪桀歸之。 《韓子》曰:待自直之箭,則百世無矢矣;待自圓之木,則千歲無輪矣。
又曰:君者壤地,臣者草木。 《商子》曰:蠹眾則木折,隙大則牆壞。
《文子》曰:葉落者,風搖之;十濁者,物撓之也。
又曰:甘泉必竭,良木必伐。 《符子》曰:木生蠍,蠍盛而木枯;石生金,金曜而石流。
又曰:水生於石,未有居石而溺;火生於木,未有抱木而焦。 《淮南子》曰:卓木洪者為本,而殺者為末;禽獸之性,大者為首,而小者為尾。末大於本則折,尾大於腰則不掉。故食其口而百節肥,灌蒲熬而枝葉美。
又曰:夫樹木,灌以潦水,疇以肥壤,千人養之,一人拔之,則必無餘蘖。況以一國同伐之,雖欲久,豈可得哉! 又曰: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賊。(賊,敗也。) 又曰:今夫徙樹者,失其陰陽之性,則莫不枯槁。(失,猶易也。)故橘之江北,則化而為枳;鴝鵒不過濟、貉,度汶而死。 又曰:日馮生陽閼,(日馮,木之先也。)陽閼生鱗鮐,(音台。)鱗鮐生幹木,荒舊庶木。凡根枝者生庶木。(根枝木名也。) 又曰:高山深林,非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為飛鳥也。 又曰:天有明,不憂民之徊病0儺沾┗沾瀠唬自取堆傘5賾脅疲不憂民之貧也。百姓伐木艾草,自取富焉。 又曰:郢人有買屋棟者,求大三圍之大木。而人予車轂,跪而度之,巨雖可而長不足。(巨,大。雲長不足,言其短也。) 又曰:食木者多力而惡,(熊犀之屬是也。)食草者善走不愚。(麋鹿之屬是也。) 又曰:良匠不能斷金,巧冶不能鑠木。金之勢不可斷,而木之性不可鑠也。 又曰:高陽(或曰:高陽楚時王,宋大夫也。)將為室,問匠人。匠人對曰:“未可也!木尚生,加途其上,必將撓。以生材任重途,今雖成,後必敗!”高陽應曰:“不然!夫木枯則益勁,途乾則益輕。今雖惡,後必善。”匠人窮於辭無,以對,卒為屋。其始成均然善也,而後果敗。此直於辭,而不可用者也。 又曰:舍茂木而集於枯,不弋鵠而鳥難與有圖。(圖,謀也。言其硬病# 又曰:質的張而弓矢集,林木茂而斧斤入。非或召之,形勢所致也。 又曰:冬冰可折,夏木可結。時難得而易失,木方茂盛,終日彩而不知。秋風下霜,一夕而殫。(殫,盡也。) 又曰:佐祭者得常,救鬥者得傷。蔭不祥之木,為電所撲。(撲,擊也。) 又曰:金勝木者,非以刀殘林也;土勝水者,非以璞(音樸,土塊也。)塞江也。 又曰:剞劂銷(音削。)鋸,非良匠不能以制木;爐橐齟梗ㄒ粼印#┓簧瑁(爐、橐、齟梗皆冶坊之形也。)非巧冶不能以治金。 又曰:羽翼美者傷骨骸,枝葉美者害根莖。能兩美者,天下無之也。 又曰:凡見葉落而知歲,故葉落而長年悲。 《風俗通》曰:桂陽太守江夏張遼,字叔高。田中有樹,遣客伐之,六七十下,血出。客驚怖歸,以其事白叔高。叔高大怒,曰:“樹木汁出,此何言血!”因自嚴行,複斫之,血大流。叔高使先斫其枝葉,有一空處,白頭公,可長四尺,忽出,往赴叔高。叔高乃逆格之,如此凡時四頭。左右皆怖,伏地,而叔高恬如也。徐熟視,非人也。遂伐此木。其年召辟侍御史,後為兗州刺史。以二千石尊過鄉里,白日衣繡,榮美如此。
《抱樸子》曰:山中大樹能語者,非樹語也,其名曰靈陽山。夜枷鷲擼皆古枯所致,勿怪也。甲子日稱仙人者,樹也。
《孫綽子》曰:海上人與山客辨其方物,海人曰:“魚額者華山之頂,一吸,萬頃之波。”山客曰:“鄧林有木,圍三萬尋,直上千里,旁蔭數國。”有人曰:“東極有大人,斬木為策,短不可支,釣魚為鮮,不足充饑。”
《金樓子》曰:利水內有木材。玄嘉中,大水,有十餘段木流出,斧跡未滅。俗雲:“漢將將攻越,築城浮木於利水。未運之前段一夜中,忽失數千段,時或見之。今所見木,豈非昔鬼匿之木乎?”
《山海經》曰:少室山,木名帝休,黃花黑實,服之不怒。
《陰符經》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克。
《仙序》曰:王須,少年入學,最遠,塗卻常先,流輩怪之。常見如提木三尺餘,至則拄屋間。流輩知之,取看,後不見。
《正論》曰:師曠曰:“人骨法,猶木有曲直。曲者為輪,直者為輿。檀宜作輻,榆宜作轂。”
《玄中記》曰:千歲樹之枝,中央下,四邊高。百歲之樹,其汁赤如血。 又曰:大樹之山西,有彩華之樹。服之,則通萬國之言。 《博物志》曰:圓丘山有不世樹,食之壽。
《世贄記》曰:聚窟洲中,申未,地上有大樹,與楓木相似,而華葉香聞數百里,名為返魂樹。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粘,名之為返生香。香氣聞數百里,死屍在地,聞氣乃活。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三 木部二 木下 郭子橫《洞冥記》曰:太初三年,東方朔從西那國還漢,得聲風木枝十枚,九尺,大如指,真可愛。縉□封禪之時,許貢其木為車輦之用。此木生因洹之水,則《禹貢》所謂因洹也。其洹出甜波樹,上有紫燕、黃鵠集其間。實如細珠,風吹枝如玉磬,因以為名。春夏馨香,秋冬聲清。有武事則如金革之響,有文章則如琴瑟之音。上以枝遍賜群臣,百歲者皆以此枝頒賜。人有疾者,枝則汗出;世者,枝則折。昔老聃在於周世,言七百年枝未汗。可於堯時,已年三千歲,植此竟未折。上乃以枝賜朔,朔曰:“臣已見枝三遍枯死,死而復生,何啻於汁折而已哉?”裏語曰:“年未半,枝不汗。”此木五千歲一濕,萬歲一枯。縉□之世,此樹生於阿閣間也。 又曰:玄光玄年,起壽福靈壇,闊百步。四周起銅梁銀木,上列種垂龍之木。木似青梧,高十丈。有朱露,色如丹汁,灑其葉,落地皆成珠。其枝似龍之倒垂,赤曰珠枝樹。此壇高八尺,文錯雜金色。 虞喜《志林》曰:東海之魚墜一鱗,昆侖之木落一葉,聖人皆能知之。 王韶之《始興記》曰:漢將滅越,越王築城伐木。將運之,一夜,木數千件頓亡,越亡之徵。 《方言》曰:木細枝謂之杪,江淮揚楚之間謂之篾。
《鹽鐵論》曰:茂木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
《搜神記》曰:盧江舒縣陵亭有流水,邊有大樹。常有黃鳥數千枚巢其頭,下有故祠。後見一婦人著繡衣,自稱黃祖,能興□雨。
《地境圖》曰:財在丘虛者為木變,故木有折枯者,其旁有財。折所向在焉:其在南方,去木八尺;其在東方,去木六尺。
《楚辭》曰:一夫九首,拔木九千。
又曰: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又曰:罾何為於木上? 又曰:攀芙蓉兮木末。 又曰:樹輪ヒ韻嗑蕾猓林木躍健#ㄒ粑,枝葉盤紆也。) 左思《蜀都賦》曰:其樹則擢修唬竦長條,扇飛□,拂輕宵。羲和假于道於峻嶺,陽烏回翼乎高標。
王彪之《閩中賦》曰:木則藤虹,籠彩於峻。叢流星麗,光於高林。
松 《書》曰:青州,厥貢漆、絲、啤⑶Α⑺傘⒐質。
《詩》曰:徂來之松,新甫之柏。(徂來、新甫,山也。)
又曰:松柏丸丸,松桷有延,旅楹有閑。 又曰:山有喬松,隰有游龍。(松,木也;龍,紅草也。) 又曰:蔦與女蘿,施于松柏。 又曰:淇水悠悠,檜楫松舟。 又曰:如松柏之茂,無不斷虺小#ㄈ縊砂刂狸σ叮常茂盛,無衰落時也。) 《左傳》曰:晉侯使張骼、輔躒致楚師,求禦於鄭。(欲得鄭人自禦,知其地厲迨也。)鄭人卜宛射犬,吉。子太叔戒之曰:“閣國之人,不可與也!”(言不可與等也,欲使蒲鞍下人。)對曰:“無有眾寡,其上一也。”太叔曰:“不然,培雎ξ匏砂亍!保ㄅ幬雎Γ小阜。松柏,大木。)
又曰:楚郟敖即位,王子圍為令尹。(康王弟。)鄭行人子羽曰:“是謂不宜,必代之昌。松柏之下,其草不殖。”(言楚君弱,令尹強。物不兩盛。) 《禮記》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蟛玻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禮鬥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其政平,則松為常生。
《論語》曰: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後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又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史記》曰:松柏為百木長也,而守宮闕也。
《漢書》曰:賈山言治亂曰:“秦為馳道五十步,三丈而樹,厚築其外,隱以金椎,(服虔曰:作壁通道。隱,築也。以鐵錐築之。)樹以青松,為馳道之麗,使其後世曾不得逍遙而托足焉。”
應劭《漢官儀》曰:秦始皇上封泰山,逢疾風暴雨,賴得松樹,因封其為五大夫松。(秦山雲岱宗。小天門猶有秦時五大夫松。)
張勃《吳錄》曰:丁固,字子賤,會稽人。寶鼎中,拜司徒。初為尚書,夢松樹生腹上,謂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後十八年為公,遂如夢。
王隱《晉書》曰:山濤遭母喪,歸鄉里。濤雖年老,居喪過禮,手植松柏。
又曰:庾ダ(我來切。)見和嶠曰:“森森如千丈松,雖衾埴ǘ嘟諛浚施之大廈,梁棟之用!” 又曰:慕容垂攻符丕,在鄴糧竭,馬無草,但削松木而食之。 《宋書》曰:顧歡好學。鄉中有學舍,歡貧尾允芤擔於舍壁後倚聽,尾磐者。夕則燃松節讀書。
《齊書》曰:張堪好於齋前種松柏,時人曰:“張堪屋下陳屍。”
《梁書》曰:陶弘景特愛松風,庭院皆植松。每聞其響,欣然為樂。有時獨游泉石,望見者以為仙人。
《陳書》曰:張譏,字直言。後主嗣位,為
《後魏書》曰:甄琛喪父,於塋兆之內,手種松柏。隆冬之月,負掘水土。鄉老哀之,鹹助力。十餘年中,墳成木茂。
又曰:彭城王勰從幸代都,次於上党之銅成鉸罰大松樹十數根。時帝進傘,遂行而賦詩,令人示勰曰:“吾作詩雖不七步,亦不言遠。汝可作之,比至吾所令就也。”勰去帝十餘步,遂且行且作,未至帝所而就。詩曰:“松林經幾冬,山川何如昔?風□與古同。”帝大笑曰:“汝此詩亦責我耳。” 《唐書》曰:拔野古僕骨東境,其地豐草,人皆敦富,土多霜雪。其地北東裏曰康於河,有松木,入水一二年,乃化為石,其色青。有國人居住,其人謂之康幹,名為石後,仍松文。
又曰:賈嘉隱年七歲,以神童召見。時太尉長孫無忌、司空李軌凍堂立語,戲謂嘉隱曰:“吾所倚者何樹?”嘉隱對曰:“松樹。”乖唬骸案嘶幣玻何忽言松?”嘉隱曰:“以公配木,則為松樹。”無忌連問之:“吾所倚何樹?”嘉隱對曰:“槐樹。”無忌曰:“汝不能矯對耶?”嘉隱應聲曰:“何須矯對,但取其以鬼配木耳。” 《穆天子傳》曰:天子畛に芍磴。(山有長松也。)
《說苑》曰:智襄子為室,美士茁夕焉。智伯曰:“室美矣夫?”對曰:“美則美矣,意臣亦有懼也。”智伯曰:“何懼?”對曰:“臣以康秉筆事君,記有之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噬柏之地,其土不肥。’今土木勝人,臣懼不安人也。”室成三年,而智氏亡。
《周書》曰:太姒夢周梓化為松。
《莊子》曰: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知松柏之茂。”
《試縈》曰:荊有長松文梓。
《孫卿子》曰:歲不寒,尾災松柏;事不難,尾災君子。
《呂氏春秋》曰:故百仞之松,本傷於下,而末槁於上。
《抱樸子》曰:松三千歲者,皮中有聚芝,如龍形,名曰飛節芝。
又曰:《玉策記》稱:“千歲松樹,邊枝起上,枝不長,望而視之有如偃蓋。其中有物,或如青牛、青羊、青犬,或如人,服之皆壽萬歲。” 又曰:天陵偃蓋之松,大穀倒生之柏,凡此諸木,皆與天齊其長,也等其久也。 又曰:謂夏必長而薺麥枯,謂冬必凋而松柏茂。 《符子》曰:符子與子登乎太山,下臨千仞之淵,上蔭百丈之松,蕭蕭然神王乎一丘矣。言不出乎耒耜,心不過乎俗人,其猶木犬守戶,瓦雞伺晨矣。
《先聖本記》曰:許由喻遨帝意,曰:“帝坐華堂,面雙闕,君之榮顧亦得矣。余坐華堂,森然有松生於牖。雖面雙闕,無異乎鸞之榮昆侖,余安知其一所以取榮哉?”帝美由,師之。
《列仙傳》曰:伏生者,當湯時為木正。常食松脂,自作石室。周武王祠之。亢檬乘墒擔能飛行逮走馬。以松子遺堯,不能服。
《異苑》曰:漢末大亂,宮人、小黃門上墓樹上避兵,食松柏實,遂不復饑,舉體生毛,長尺許。亂離既平,魏武聞而始收養,還食廈祝齒落頭白。 《少神境記》曰:榮陽南有石室,室後有孤松千丈。常有雙鵠,晨必接翮,夕輒偶影。傳雲:昔有夫婦二人,俱隱此室中,年既數百,化為雙鵠。一者失之,尋為人所害;一者獨棲此松,煢立哀唳。
《玄中記》曰:松脂淪入地中,千歲為伏神伏苓。
《博物志》曰:荒亂不得食,可細切松柏葉,水送令下,隨能否,以不饑為度,粥清送為佳。當用柏葉五合,松葉三合,不可過度。
《嵩高山記》曰:嵩高丘有大松樹,或百歲、千歲。其精變為青牛,或為伏龜。彩食其實,得長生。 《□南記》曰:□南有丈松,子如新羅松子。
周景式《廬山記》曰:石門岩即松林也。南臨石門澗,澗中仰視之,離離駢麈主尾,號為麈尾松。西嶺異然如馬鬣。又葉五粒者,名五粒松,服之長生。 《范子計然》曰:松脂出隴西,如膠者善。
《聖賢塚墓記》曰:《東平王無疆傳》雲:“王歸國,思京師。後薨,葬東平,其塚上松柏皆西靡。”
《漢武內傳》曰:藥,松柏之膏,服之可延年。
焦贛《易林□需之坤》曰:溫山松柏,常茂不落。 《廣州先賢傳》曰:顧琦至孝。母喪,琦獨立墳,歷年乃就。居喪逾制,種松柏成行。
王羲之《遊郡記》曰:永寧縣界海中有松門,在島嶼上。皆生松,故曰噬門也。
《豫章記》曰:徐孺子墓在郡南。時杜牧守徐興于墓邊種松,太守謝景立碑,太守夏侯嵩於輩顛立思賢頌碑,今並在。松大合抱。
《本草經》曰:松脂,一名松膏,一名松肪,味苦,溫中,久服輕身延年。
《世說》曰:孫興公,自言見止足知分。齋前種一株松。高世遠時鄰居,謂孫曰:“松樹子非不森然可憐,但永無棟樑耳。”孫公曰:“楓柳雖複合抱,亦曷所施也?”
又曰:李玄禮冽冽,如長松下風; 《金樓子》曰:梁武帝拜山陵,杖而後起,涕淚所灑,松為變色。
《顏氏家訓》曰:齊世有席毗者,清恢士。官至行台尚書,嗤鄙文學。嘲劉逖雲:“君輩詞藻,譬若朝菌,須臾之玩,非弘材也!豈若吾徒,比千丈松樹,常有風霜,不可凋悴矣。”劉應之曰:“可哉!”
《西京雜記》曰:東都龍興觀有古松樹,枝偃倒垂,相傳雲已經千年。常有白鶴飛止其間。蔡孚賦《偃松》篇,玄宗賜和禦書,刻石記之,公卿鹹和焉。
《晉陽記》曰:郡西北有松樹,枝條鬱茂,垂陰數畝。傳雲陶桓公樣柯成此樹。
《夢書》曰:
宋玉《風賦》曰:夫風緣於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 《扶風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中心十數圍。
《古豔歌》曰:馬啖柏葉,人啖松脂。不可常飽,聊可遏饑。
庾肅之《松贊》曰:流潤飛津,沉精幽結。貞蕤含芳,仰拂素雪。 太平御覽木部一宋李昉
太平御覽卷九百五十四 木部三 柏 《書》曰:荊州,厥貢屯、弧㈣欏柏。
《詩》曰:《邶□柏舟》,言仁人而不遇也。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柏木,所以宜為舟也。)
又曰:《汀醢刂邸飯步自誓也。衛世子共伯早死,其妻守義,父母欲奪而嫁之,誓而不許,故作是詩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又曰:徂來之松,新甫之柏。(新甫,山名。) 《周禮》曰:冀州,其利松、柏。
《禮記》曰:禮之於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五經通義》曰:諸侯塚樹柏。
《爾雅》曰:柏,掬也。
《漢書》曰:武帝造柏梁殿,與群臣宴其下。(又雲作柏梁台)
又曰:朱博為御史大夫,咐晷列柏,有野烏數千棲其上。(《顏氏家訓》曰:朝夕烏也,文士往往誤作烏鳶用之。) 又曰:昭帝時,長安諸陵柏樹枯倒者,悉起生葉,蟲食作字:“公孫病巳立。”後昭帝崩,昌邑王即位,二十七日被廢,迎立宣帝,名病巳,後假為祠。 《東觀漢記》曰:李詢遭父母喪,六年躬自負土樹柏,常住塚下。
謝承《後漢書》曰:陳留虞延為郡督郵。光武巡狩至外黃,問延園陵柏樹株數,延悉曉之,由是見知也。 王隱《晉書》曰:王裒,字偉玄。痛父椿以命終,絕世不仕。立屋墓側,旦夕常至墓前朝拜,輒悲號斷絕。墓前一柏樹,褒常所攀援,涕泣所著,樹色與凡樹不侔。
蕭方等《三十六國春秋》曰:王敦令郭璞筮卦,曰:“明公起事,禍必不久。”敦怒曰:“卿壽幾何?”曰:“命盡日中。”引出斬之,璞曰:“當何之乎?”曰:“南山之首。”曰:“我知之矣,必在雙柏之間乎?”時有鵲巢而甚茂。
《宋書》魯郡孔子舊廟有柏樹二世覡,經歷漢、晉,其大連抱,士人崇敬之莫犯也。江夏王義恭悉遣人取之,父老皆歎息。
《齊書》曰:王儉,字仲寶。司徒袁粲見之,歎曰:“宰相之門也,栝柏、豫章雖小,已有棟樑之器!”
又曰:江夏王鋒,以明帝失權,常忽忽不樂。著《修柏賦》以見其志,曰:“既殊群而抗立,亦含貞而挺正。豈春日之自芳?亦霜下而為盛!沖風不能摧其枝,積雪不能改其性!雖坎Б於當年,庶後雕之可詠。”時鼎業潛移,鋒獨慨然,有興複之意。 又曰:王晏之為員外郎也,父普曜齋前柏樹忽成梧桐。論者以為,梧桐雖有棲鳳之美,而失後雕之節。 《梁書》侯景既陷台城,都下王侯庶姓廟樹鹹見殘毀,惟文宣太后廟四周柏樹獨鬱茂。及景港南郊,都官尚書呂季略說景,令伐此樹,以立三橋。斫南面十餘株,再宿悉生,便長數尺。時既冬月,翠茂如春。賊乃大驚,惡之,使悉斫殺。識者以為,昔僵柳起于上林,乃表漢宣之應;廟樹重青,必彰陝西之瑞。
《北齊書》曰:魏蘭根丁母憂,居喪有孝稱。將葬常山郡境,先有董卓祠,祠有柏樹。蘭根以卓凶逆無道,不應立祠至今,乃伐柏以為槨材。人或勸之不伐,蘭根盡取之,了尾刪濉
又曰:樊衛性至孝,喪父,負土成墳,植柏方數十畝,朝夕號慕。 又曰:文宣王曾晉陽夜宿松門嶺,有數株松,皆已千年,枝葉疏茂,似有神物所托。文宣時已被酒,向嶺陳睿射中一株,未幾枯死。 《後周書》曰:武帝伐齊,永昌公椿屯雞棲原。齊王憲密謂椿曰:“兵者詭道,去留不定。枷而作,不得遵常。汝今為營,不須張幕,可伐柏為庵,示有形勢,令兵去之後,賊猶致疑也。”齊王分軍萬人,向千里徑會,被敕追還,率兵夜返。齊人果謂柏肺帳幕,不遣軍退,翌日始悟。
《隋書》曰:蔡景王整,文帝弟也。周明帝時,以武玄軍功賜爵。從武帝平齊,力戰而死。文帝初居武玄之憂,率諸弟負土為墳,人植一柏。四根鬱茂,西北一根整栽者獨黃。後因大風雨,並根失之,果不終吉。
《唐書》曰:長壽二年冬十月,萬像神宮側有檉松樹,皆變為柏。
又曰:狄仁傑補大理丞時,將軍權善才坐斫昭陵柏樹,仁傑奏其罪免職。高宗怒,令誅之。仁傑進曰:“若人假使盜長陵一А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欽簇之後,謂陛下為苛主。臣不可奉制。”帝意稍解。 《孫卿子》曰:柏經冬而不凋,蒙霜而不變,可謂得其真矣。
《國語》曰:高山峻原,不生草木;噬柏之地,其草不肥。
《山海經》曰:三珠樹,生赤水上。其為樹如柏葉,實皆為珠。
又曰:白於之山,其上多松柏。 《穆天子傳》曰:甲申,天子升於大北之登,而降休於兩柏之下。(有兩樹也。) 《東方朔傳》曰:孝武皇帝時,閒居無事,燕坐未央前殿,天新雨止,朔執幹在殿階獨語。上呼問之,答曰:“殿後柏樹上有鵲,立枯枝上,向東鳴。”上遣視,如朔言。上問何以知之,朔曰:“以人事言之,風從東方來,鵲尾長,靶掮則蹶,必當順風而立,是以知東向鳴也。”“何以知立枯枝上?”朔曰:“新雨止,生枝滑,枯枝澀,是以知立枯枝上。”上大笑。
《風俗通》曰:墓上樹柏,路頭石虎。
《周禮》方相氏入虛驅魍像。魍像好食亡者肝腦,人家不能常令方相立於墓側以禁禦之,而魍像畏虎與柏。 《列士傳》曰:延陵季子解寶劍,帶
《洞冥記》曰:磅山之北有穴,穴上有柏。昔李少翁於閬陰移來此穴,種此柏,已見扶桑三枯,海水涸竭。帝覺,遣人往穴掘,不見其根,惟見赤燕飛翻入□。移柏植於通靈台。
《水經》曰:陘山有鄭祭仲蒙、祭舊有。舊有一枯柏樹,其塵根故株之上,多生稚柏,列秀青青,望之可喜。
《從征記》曰:泰山廟中,柏皆三十餘圍,夾兩階。赤眉常斫一樹,見血而止,今斧創猶在。
《地理志》曰:華山生文柏。
《范子計然》曰:柏脂出三輔,上價七十,中三十,下十。
《漢官儀》曰:正旦飲柏葉酒,上壽。
《漢武故事》曰:柏梁台高二十丈,悉以柏香聞數十裏。
《列仙傳》曰:赤松子好食柏實,齒落更生。
《仙經》曰:服柏子,人長年。
《三輔黃圖》曰:漢文帝霸陵,不起山陵,稠種柏樹。
《三輔舊事》曰:漢諸陵皆屬太常,又有盜柏者,棄市。
《太山記》曰:山南有太山廟,種柏樹千枝,大者十五六圍。長老傳雲:漢武所植。
《三齊記》曰:堯山祠旁有柏樹,枯而複生,不知幾世。
《陳留耆舊傳》曰:李充喪父,父塚側有盜斫柏夜樹者,充手刃之。
《述征記》曰:柏谷,穀名也。漢武帝微行,所至處長傲賓於柏穀者也。谷中伍侖車地,夾以高原,林柏蔭窮日,殆弗睹陽景也。
《晉宮闕名》曰:華林園,柏二株。
崔實《四民月令》曰:七月收柏實。 《列異記》曰:陳倉人有得異物者,其形不類豬,亦不勢羊,眾莫能名。二童子曰:“杆為媼,常在地下食死人腦。若欲殺之,使柏葉插其頭。”
《幽明錄》曰:王丞相檻妁景縛,請為一卦。卦成,郭意甚惡,雲:“有震厄。公能命駕西出數裏,得一柏樹,截如公長,置常寢處,災可消也。”王從之,數日果震,柏木粉碎。
任稹妒鮃旒恰吩唬郝氏縣有靈君古塚,塚旁古柏二,枝條蔭二百餘步,樹文隱起,皆龜甲,堅如鐵石。 嵇康《養生論》曰:麝食柏而香。
《楚詞》曰:山中人兮芳杜若,飲石泉兮飯松柏。
《古歌》曰:平陵東,松柏桐,不知何人劫義公。
劉越石《扶風歌》曰:南山石嵬嵬,松柏何摧摧!上枝拂青□,中心十數圍。洛陽發中梁,松柏竊自悲。誰能刻鏤此?公輸與魯班。被之用丹漆,薰用蘇合香。本自南山柏,今為宮殿梁。
槐 《周禮》曰:朝士掌三槐,三公位焉。
又曰:司ピ氏掌火,冬取槐檀之火。 《左傳》曰:趙宣子驟諫,公患之,使□涸糝。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寢。和頌駒唬骸安煌恭敬,民擲犄也。賊民擲犄,不忠;棄君之命,不信。有一於此,不如死也!”觸槐而死。
《春秋玄命苞》曰:樹槐,聽訟其下。(槐之言歸也。情檻彘實也。)
《春秋說》曰:槐木者,靈星之精。
《爾雅》曰:錚槐,大葉而黑。(槐樹葉大色黑者名為鎩#┦毓槐,葉晝聶宵炕。
(郭璞注曰:守宮槐,晝日聶合,而夜忄亢布。晉儒林祭酒杜行齊說:在朗陵縣南有一樹,似槐,葉盡聚合相著,夜則舒布,即守宮也。江東有樹,與此相反。俗因合昏曉晝夜,異其理等。宵炕,音忄亢。聶,合也。炕,張也。晝合夜開也。)
《五經通義》曰:士塚樹槐。
《國語》曰:董叔將娶於范氏,叔向曰:“盍已乎?”曰:“欲為系援焉。”他日,董祁訴之範獻子,曰:“不吾敬也。”獻子執而紡之於庭槐,叔向過之,曰:“子盍為我請乎?”叔向曰:“欲而得之,又何請焉。”(紡,懸也。)
《漢書》曰:昭帝玄始四年,山陽社中大槐樹,吏人伐斷之,其夜複自立如故。
《晉書》曰:符堅僭號,自長安至於諸州,夾路皆種槐柳。百姓歌曰:“長安大街,夾路楊槐。下走朱輪,上有棲鸞。”
又曰:大司馬府有老槐樹,殷仲文對而歎曰:“杆樹婆娑,生意盡矣!” 崔鴻《前涼錄》曰:初,河西不生楸、槐、柏、漆。張駿之世,取於泰隴而植之,終於皆死。而酒泉宮之北隅,有槐樹生焉,李玄盛著《槐樹賦》。
沉約《宋書》曰:孔子夜夢三槐之間、豐沛之邦有赤氣。驅車對楚西北觀之,見芻兒敵麟,傷其左足,薪而複之。
《梁書》曰:庾肩吾常服槐實,年七十餘,目看細字,鬢皆黑。離亂之際,奔於江陵。
《後周書》曰:韋孝寬之為雍州刺史。先是,路側一裏置一土堠,經雨頹毀,每須修之。自孝寬臨州,乃勒部內當堠處植槐樹代之,即免修復,行旅又得庇蔭。文帝后見,怪,問,知之,曰:“豈得一州獨爾,當令天下同之。”於是令諸州,道路一道裏,種樹一株;十裏種三樹,百里五樹焉。
《隋書》曰:高Γ字昭玄。領新都大監,每坐槐樹下以聽事,其樹不依行列。有司欲伐之,物令存之勿去,示於後人。
又曰:土回以孝聞,開皇初卒。子士雄,少質直孝友。喪父,複廬於側,負土成墳。其庭前有一槐樹,先甚鬱茂。及士雄居喪,樹遂枯死。服闕還宅,死槐複榮。高祖聞之,歎其父子至孝,下詔褒揚,號其所居為累德里。 《唐書》曰:永崇二年,太平公主降駙馬薛紹,以萬年縣為禮會之所。公主輅車,自興安門南,至宣陽坊之西街,夜設燎炬,烈焰相屬,夾路槐樹多有死者。
又曰:正玄中,度支欲取兩京道中槐樹為薪,更栽小樹。先下符牒渭南縣,縣尉張造艉曰:“召伯所憩,尚勿剪除;先皇舊遊,豈宜斬伐?”乃止。 又曰:長慶中,虢州刺史蕭佑奏:湖城縣永房鄉百姓閻酆,五代同居,家內槐一本,再生枝葉。 《管子》曰:五沃之土,其木宜槐。
《晏子春秋》曰:齊景公有所愛槐,使守,令犯槐者刑,傷者死。有醉而傷槐,且加刑焉。其女懼而告晏子,曰:“妾恐鄰國聞之,謂君愛槐而殘人,可乎?”晏子入言之,公出傷槐之囚,罷其禁。
《淮南子》曰: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更旬而始規,頓慨葉成。(規,葉始開也。)
又曰:九月官候,其樹槐。(是月繕修守備,故官候樹槐。槐,懷也,取懷近遠也。) 又曰:老槐生火。 又曰:槐,市學也,樹以青槐。燧人秋取槐檀之火,天之所複,地之所載,六合所包,陰陽所煦,雨露所扶。此皆生於父母,所闕於一和也。父天母地,故槐榆與橘柚合而兄弟;有苗與三危,通為一家。 《抱樸子》曰:槐鐘,新瓷合泥封之,二十餘日,蒲絆皮皆爛。乃洗之,如大豆,日服之。此物至補腦,早服之,令人洳話錐長生。
《太公金匱》曰:武王問太公曰:“天下神來甚眾,恐有識者,何以待之?”太公曰:“請樹槐于王門內,有益者入,尾嬲呔嘀。”
《三輔黃圖》曰:玄始四年,起明堂辟雍,為博士舍三十區,為會市。但列槐樹數百行,諸生朔望會此市,各持其郡所出物及經書相與買賣,雍雍揖讓,論議槐下,侃侃りり如也。(事具禮部學校篇。)
焦贛《易林□家人之乾》曰:千歲槐,身多斧斤。 《汝南先賢傳》曰:新蔡鄭敬,字子都,為郡功曹都尉。高懿廳事前有槐樹,有露,類甘露者。懿問掾屬,皆言是甘露,敬獨曰:“明府政未能致甘露,但樹汁耳。”懿不悅,托疾而去。
楊咳戤《洛陽伽藍記》曰:李昌年廣陵王玄淵,初除儀同三司,總眾北討葛榮。夜夢著兗衣,倚槐樹立,以為吉徵。問于楊玄慎,玄慎曰:“三公之祥。”淵甚悅之。玄慎退還,告人曰:“廣陵死矣!槐種木旁鬼,死後當得三公。”廣陵果為葛榮所殺,追贈司徒公,終如其言。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