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經的小小心得
2024/09/29 22:45:45瀏覽537|回應5|推薦51

佛教最核心的概念是【空心、空性】。

《金剛經》裡,反覆出現的,也是【破四相、離四相】。

所謂的四相,即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由於,我們很容易沉溺在這四相中,所以衍生出許多煩惱。

只有離開這四種狀態,才能免除執著的痴妄與困擾。

要如何才能做到呢?這又必須回到《金剛經》的兩個【四句偈】。

第一個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六如】: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都有三個特點:【短暫性、虛幻性、不實性】。

既然,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暫、虛幻、不真實,

就要學習淡然以對,接受而放下,無須永誌不忘,甚至偏執。

第二個四句偈:

【佛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必須離開聲音、離開形象、離開概念,

才能見悟到【空心】。然而,世人多半拘泥於外在聲貌和標準,

綑縛自己。過度【見聞觸意,感知於心】,就會引發情緒波動。

如此,【學佛讀經】是否會時時【懷抱空性】,無法踏實生活?

我的理解與體會是:學佛就是要好好生活,行起坐臥,一切如常。

但須有【敏銳的覺察力】,內觀心念。保持清醒不虛妄,不受惑、

不顛倒是非、不執著世間苦樂。【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llyamen&aid=181117165

 回應文章

子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0/01 05:57
專注讀經字字精,悟性過人有才情。
不是小道莫自輕,統攝心魂再創新。

練習寫打油詩也有五年了,在書寫的當下,總是字斟句酌,頗自得其樂。我喜歡打油詩的自由書寫格式,通篇只要在每一句的尾端押韻即可。

我的惰性啊,真是遍布我的所有行徑。做菜,喜歡簡單的方式;寫詩,喜歡自由的格式;寫作,喜歡精簡的文字。看到妳最近發憤讀書,讓疏懶的我有些愧色。

看來,不能再偷懶下去了。關於佛經或聖經,我是有接觸過,但可能是讀經的時候未到,仍然所獲不多。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10-01 16:46 回覆:


以前我也喜歡七言打油詩。比起格律嚴明的七絕、七律好寫多了!

傳統的絕句跟律詩,無論五、七言,都必須講求平仄、押韻、對仗。

這寫起來太「燒腦」,很累啊!而打油詩,只需在句末押韻即可。

妳花在閱讀的時間跟精神,肯定比我多,而且循序漸進,有規律!

我都是心血來潮,每隔一段時間,讀些不同領域的書,跳躍又隨興。

有時我也會挑書籍的【序文、摘要】或別人整理過的【心得】來讀,

不一定整本買來,從頭到尾閱讀完。這方面,妳比我有誠意耐心些。

佛教經典有非常多類,林林總總加起來,約莫有55本,我只讀過兩本

《心經》與《金剛經》,實在非常貧瘠。 呵呵 ~ 學海無涯啊!

慢慢來!餘生還有些歲月。順其自然,傾聽內在,樂在其中最重要。


Awesome 澳森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4/10/01 03:44

金剛經》開首提到的就是佛陀的如實生活。縱使佛陀已是世尊、無上士、天人師……,他依舊和弟子一樣,著衣持缽進城乞食,無分別心次第乞完,就回精舍食用。飯後,自己收拾衣缽,洗乾淨腳,再開始觀機講學。以身作則,親身示教,修行可得踏踏實實生活,如同家常便飯,天天如此才行。

我攀不上覺性空性慧性什麼的,但忒喜歡佛陀平常人的一面,覺得特別激勵人心:「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10-01 15:26 回覆:


一般人,很容易因【職銜位階】或【社會地位】的崇高,

而放大自己的尊嚴與享受,更遑論要紓尊降貴去乞食。

佛陀的偉大,就是祂能做到與眾生平等,放下自我,

虔心修行,達到智慧的彼岸。

你說的【如實生活】,就是體現【行住坐臥】中的修行。

《金剛經》除了【一切有如法,如夢幻泡影...】這四句偈外,

另一個句子,我也很喜歡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外境的衝擊到來,唯有不住外境,安住在本具清淨的菩提心,

智慧之泉,才會自然湧現,成為人們挫折中的支撐力量!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30 17:02

Sally,妳的靈性悟性特高,間短數語即闡明這些教義!

信仰給了人”離苦得樂“的可能途徑。靠冥想的覺察來修煉自身,與靠”懺悔、告解與祈禱“的方式來效法道成肉身的基督,其實是殊途同歸的,都是在喚醒人與生俱來的神性。

基督教靈修派也非常重視冥想,這與禪宗直指本性,其實是同個道理,方法也類似。這給智性較活躍的人,提升更高視界的能力。得著純淨神性的人,他的心就會是天堂,神自然就內住了,不必等到死後進神國才與祂同住。

方法很簡單,守誡命,實踐美德,祈禱,神就會接近了。

我畫過一圖(見我訪客簿),拿來當每日晨讀的卷頭。羊代表在冥想之山上由智性放牧的思想。這頭羊要需要牧羊人的導引與照顧,一道安全的門,因為羊本身的力量實在有限。“祈禱“就是在跟強大的聖靈交流,灌注自身能量,許多的苦自然會消散。

當我們被許多不快的往事干擾時,練習抹除, 不讓那些事纏繞,不讓它們印記在智性上,保持智性的清潔,靈魂自然會愉悅向光,人生就不易陷入黑暗。

說得容易,我自己也還在努力。然而,我一旁有--天父,基督、聖靈--三位一體的上帝,可依靠,而妳只靠自己,會很辛苦的。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9-30 21:55 回覆:


我看了妳的〈訪客簿〉上,書寫了許多聖經《箴言》。

相信這些《箴言》,教導妳如何擁有洞察力、判斷力及智慧力。

我也相信,妳早已在謙卑、順服之下,獲得許多屬神的祝福。

而妳所信仰的耶和華,也一直是《箴言》的中心,祂永遠是

一切智慧的源頭。

妳擁有信仰的引導與提攜,人生是幸福的,其他上帝的子民也是。



宗教的力量,肯定是大於個人的修持與戒律。

因為,充沛的能量,本身就有【懾 攝 的 威 力】。

祂的永恆性、包容性、穿透世間各種的界限和藩籬。

那是不容懷疑的統一與純粹,化解碎片的認知及乖謬。

我相信沐浴神輝的信心與光耀,將會帶給信徒無盡的力量。

但願,有朝一日,我也能逐漸【信靠】祂的屬靈精神。



除了看看《心經》、《金剛經》外,最近我也會看〈王陽明〉

的【心學】。感覺,他的良知指引,也是很好的處世圭臬。

他說:【做事是最靠譜的修煉】。人需要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所謂【靜亦定、動亦定】,這也算能讓我【服膺的生命哲學】。


若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30 12:35

讚嘆 Sally 體如金剛,般若顯耀。 

敬祝 吉祥如意。


若登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9-30 15:10 回覆:


感謝〈若登〉時來賞文與鼓勵。

我非佛教徒,過往也鮮少花時間去研讀經文。

只是日來,有感於世道人心,受惑於財富,鋌而走險
而不覺,良知淪喪而不察,惶惶然陷溺無明,甚深矣!

才驚嘆!重拾經典來閱讀或推廣,有其價值和必要。

你【浸濡佛學,日深月久;鑽研經典,體會良多】。
我如今方才開始閱讀,算是初學程度,還需努力。

宣講者說:《金剛經》可用來受持、讀誦以及講說,
也是修行的法門。

修學佛法,就是為了能得到【正知正見】,行事才
不致偏誤,陷入罪愆和痛苦。

而正知正見乃從【經律論】而來。顯見讀經的重要!

如果不能修學經典,距離佛陀的本懷,是非常遙遠的。

所以,就循序漸進慢慢讀。慶幸,猶未遲!


刁卿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30 08:56

其實所有的正信,講的都是同樣簡單明白的道理。每個人根據自身的經驗,被適合自身秉性的教義所吸引。

我讀佛經就很不帶勁,梵文翻譯與儀軌所形成的障礙是原因,主要可能是因自幼就接觸了基督教,像是破殼而出的小鴨,認定第一眼所見的就是媽媽。

“信仰“有多重型式。我也相信佛家講的輪迴,相信有極樂世界和十八層地獄。

只要信徒擁抱其信,就會自主地納入那個系統。我選擇信仰基督,對我而言,這個宗教觸及了所有存在最完全/完整的本質,很能感動我。

(2024大選開始就注意到您的文章,您的智性,見解,觀點很不流俗,很有主見。這反應了您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9-30 14:17 回覆:


謝謝〈卿蕙〉的來訪與熱心探討。

我其實也只能讀讀《心經》和《金剛經》,其餘尚未接觸。
而且,需要看YT視頻上老師的說解。
自己看譯文,體會不深,感覺聽課比較重要!能觸類旁通。

我對世界上的幾大宗教,都是抱持【敬重的心】。
無論是否真正了解或信仰,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就是有價值。

基督教核心信仰是:透過相信耶穌基督復活,信徒可從罪惡中
得到救贖,繼而在靈魂和肉身上擺脫死亡。藉著信心和悔改,
每個人都可以與神和解,並去天堂與神同在。

所以,基督徒常有所謂的【懺悔、告解與祈禱】。
藉著抒發性靈,產生【信、望、愛】的力量,
讓自己生命有所寄託、倚賴。



而佛教是一種【覺悟的哲學】,佛學的修行是【冥想】。

我是比較不從【六道輪迴】、【因果報應】或【神通】來看。
純就是從【內觀】來強調【正念冥想】,體察自己身心的感受。

但也並非剝離佛教的中心教義。只是我個人的偏好而已!

應該這麼說,我稍稍放掉這些【誦經、做早晚課、禪坐】的修煉。
而走進【禪宗】與【內觀】的修行派別。

主要目的還是 ~ 求身心的解脫和自在。



宗教的信仰或投契,跟人的性格及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我從小的生活際遇比較不順,成年後也遭遇些挫折。
對人生的體會,偏於嚮往佛教的【離苦得樂】,
仰望一種能夠幫助我,到達彼岸的智慧。

而你,看起來較為樂觀開朗,有熱誠的藝術氣息。

所以,很自然地信仰基督教的價值觀:【愛神】與【愛人】。

再次感謝妳,曾對我的關注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