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9/29 22:45:45瀏覽537|回應5|推薦51 | |
* 佛教最核心的概念是【空心、空性】。 《金剛經》裡,反覆出現的,也是【破四相、離四相】。 所謂的四相,即是【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由於,我們很容易沉溺在這四相中,所以衍生出許多煩惱。 只有離開這四種狀態,才能免除執著的痴妄與困擾。 要如何才能做到呢?這又必須回到《金剛經》的兩個【四句偈】。 * 第一個四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六如】: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 都有三個特點:【短暫性、虛幻性、不實性】。 既然,眼前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如此短暫、虛幻、不真實, 就要學習淡然以對,接受而放下,無須永誌不忘,甚至偏執。 * 第二個四句偈: 【佛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這段話的意思是,你必須離開聲音、離開形象、離開概念, 才能見悟到【空心】。然而,世人多半拘泥於外在聲貌和標準, 綑縛自己。過度【見聞觸意,感知於心】,就會引發情緒波動。 * 如此,【學佛讀經】是否會時時【懷抱空性】,無法踏實生活? 我的理解與體會是:學佛就是要好好生活,行起坐臥,一切如常。 但須有【敏銳的覺察力】,內觀心念。保持清醒不虛妄,不受惑、 不顛倒是非、不執著世間苦樂。【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