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聖人不受第二支箭
2024/09/21 23:38:30瀏覽472|回應3|推薦43

在YT視頻上,看〈鄧惠文〉與麻醉醫師的訪談,頗覺精采!

這位醫師化名為〈主動脈〉,目前是【半醫半僧】狀態。

訪談內容與專業無關,倒是聽了不少學佛的【覺識】與心得。

其中,他提到【聖人不受第二支箭】的譬喻,令人印象深刻。

佛陀說:「一個沒有受過佛法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時候,

往往【悲不自勝】,甚至,徬徨迷惑,不知如何安頓自己,

這就如同中了第一支箭後,又中了第二支箭般,感到痛苦不安!

相反的,有佛法的人,遭逢痛苦絕不徒然悲嘆,乃至怨天尤人,

自亂方寸。因為【他已經有智慧】,不會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一個佛教徒身處樂境中,也絕不放縱自己!因為一旦陶醉在快樂

之中,而放逸身心,第二支箭便會帶來苦受。」

以上譬喻,也能舉例古代〈子夏〉因喪子之痛,而哭瞎了眼睛。

身受第一支箭是「喪子」之痛,第二支箭是「哭瞎了眼睛」的苦。

另有女子,因丈夫背叛婚姻,攜子自盡。這更是受了第二支毒箭!

往往第二支箭,都是在情感衝動下,對自我身心做出劇烈的戕害。

佛家講求【覺性】,就是希望眾生在遭受痛苦之後【有所超越】。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llyamen&aid=181085898

 回應文章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22 10:54

堅信便是最大的迷翳,信仰其實是一種懶惰,

人生智慧必須依賴自己,經典故事是他人的道理,

自己的人生體驗才能產生真正有益的智慧。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9-22 14:04 回覆:


我是覺得,接觸宗教,從中體會與學習,基本上是件好事!

至於【信仰到毫無理性】,確實不足為取。

但不能一概而論,認為信仰是一種懶惰,

這樣說,恐怕有點武斷 或 觀念上顯得含糊籠統。

因為,我們並非當事者,難以斷定對方信仰到什麼程度?



人生智慧,如果都能從己發,那多數是哲學家、宗教家了!

人有【聖、賢、愚、不肖】,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上焉者,無須宗教、哲學啟蒙,自己可隨時覺察、領悟、省思。

下焉者,肯定會不斷犯錯,從事件中得到訓誨,而後慢慢歸正。

我輩,正處於兩者間,需要哲學與宗教引導,獲得明燈。



能從自己人生體驗中,產生有益的智慧,那自然可喜可賀!

但世間多的是【不斷在錯誤中輪迴】,直到徹底覺悟。

所以,需要薰習、感染或教化。

從經典故事或他人案例中,得到啟發,內化生根。

我始終相信學佛、禪定、誦經、做早晚課,或讀聖經,禱告,

都能淨化與安定心靈。人間的果報,也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愛唱 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22 08:14
那便是 第一支劍傷心 第二支劍傷身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9-22 14:10 回覆:


如果要廣泛分析 (排列組合) 的話,

第一支箭跟第二支箭的傷害,有以下幾種情況:

1.傷身 → 傷心

2.傷心 → 傷身

3.傷身 → 傷身

4.傷心 → 傷心

5.損失財物 → 傷心

6.損失財物 → 傷身

7.損失財物 → 損失更多

其實,整體而言,就是一個【止損】的概念,

不要讓自己在受損之後,又再一次受傷、受害。

這確實不易做到!所以,先有概念再去實踐。


陳正華 牧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9/22 02:17

很好的分享,

佛,就是有智慧!

我有個大學最好朋友,得了癌症;

她敵不過擔憂恐懼,結果得了抑鬱症;那是她的第二支箭。

我問她,你目前最痛苦的是癌症還是抑鬱症?她說,是抑鬱症!

親愛的Sally, 任何一個宗教都很好,然而,一個基督徒所接受的禮物,不單是智慧、悟性、覺性....最重要的,是永恆的、在基督裡的生命!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9-22 11:34 回覆:


一般人得了癌症,確實容易終日抑鬱。

被普通疾病折磨多日,便形容枯槁,意志消沉了!

更何況,漫長的治病歲月,療程更加難受。

但身已苦,心再累,只是毀了平靜心情,於事無補。

不如坦然接受,積極治療,勇敢面對。

人一生都會歷經這些過程,幾乎少有例外!

即便是醫生、宗教家也一樣。

我們該學會的是,如何保持平靜的心走下去,

或許,皈依宗教,也能建立一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