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典古文的價值
2023/12/17 23:50:45瀏覽935|回應3|推薦49

  

閒來,翻閱〈蘇軾〉【江城子】一詞。突然,想起前些日,北一女中

〈區桂芝〉老師的「108課綱」評論。的確,少選了那麼多經典古文,

很令人惋惜!無形中,剝奪了下一代接觸文言文的機會。她所列舉的

15篇古文,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情意涵養,多少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當年,我們不都這樣,一路背誦,一路嘗試領會文中道理。雖說,高中

階段的人生體驗有限,但教育就是一段「薰習與陶養」的過程,逐漸將

所讀文章,內化到自己的品格、性情中。絕非像一些「去中化」政客,

和「一味強調本土」的作家所說:

「讀了〈顧炎武〉的【廉恥】,未必就真有廉恥,其他文章也可!

又偏頗的言論說:「國文課,不是公民與道德,寫得好,比較重要!」

立法院長游錫堃更說:「廉恥,是君主政治下的產物。」,真是無言!

一般來說,語文課程的學習目標有三: 1.鍛鍊文字的表達能力 

2.欣賞範文的文學價值  3.培養思想與情意的領悟能力。

我覺得,這三點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尤其是第3,可以陶鑄人品。

回想高中時,背的一些論語語錄,早已內化成做人準則與行事規矩。

再說,《唐詩、宋詞、元曲》,讀一些代表作,也非常有趣又有用。

對於人生逆境的突破及超越,有提升作用,更能因共情而移轉悲催。

例如:〈柳宗元、蘇東坡〉,他們倆將宦途的不如意,寄情於山水,

宕開悲慘的一面,轉化為豁達、開朗;留給世人不少的心靈啟發!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llyamen&aid=180168672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30 12:13
既然是用中文,古文還是有其必要,現在很多我們使用的詞語,還是從古文來的,若是不學,根本難以理解,而這些古文所宣揚的道理,現在還是華人世界的社會基礎。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4-03-02 15:27 回覆:
非常抱歉!

你的這篇留言,我竟然3月2日才看到,

疏於察覺,怠慢回覆,盼不介意。



古人用的詞語,比白話精簡扼要。雖有虛詞,分辨其義,

尚不難理解。尤其廣用成語,幾乎可概括長串文字意涵,

且非常逼真、生動、傳神!

當我們去查詢典故時,不難發現,大都出自古文,

所以,上課教材有古文,才真能廣積「詞藻語彙」。



再者,古文當中描繪的生活經驗與人生哲理,

比之白話文,還要深刻有道理,耐人尋思咀嚼。

我並不排斥精鍊、優美或者具備深度的白話文,

但中學的古文篇章,實不宜再減少,應維持六成比例。


一點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18 19:46
二、

文言文最重要的部分在於文法結構的特殊性和簡化詞彙的運用。

文法結構如文言文中經常使用倒裝句、名詞作動詞用等等,這就是白話文無法達成的。比如莊子說:「既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這段話的第三句「我不若勝」就是倒裝句法。原來的意思應該是「我無法勝過你」,但使用倒裝句就更精簡且更傳神。

名詞作動詞用的情形非常多,比如「夏雨雪」,此處雨即作動詞,表示夏天下雪。其用處仍在於使文詞更精煉且傳神,產生脫俗的美感。這就是文言文更容易創造出精緻文學體裁的原因,不論是韻文、非韻文的排比對仗,比起白話文容易達到更加輕靈而別具神韻的效果(因白話文一旦簡化即類似於文言)。

簡化用詞方面,一個文言文用字往往可以取代兩個字的白話文,幾個字則可以取代白話文一句話。比如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用白話文來說,則為「天下的公理大道已經被廢棄,因此才需提倡仁義道德」。

由此可見,文言文處處朝向語言精煉化的方向發展。其弊病當然就是讓一般人容易看不懂,但其長處則在於提升語言運用的水平,以極少的用字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使人為之驚艷。用西方人的話說,便是 less is more。

現代詞彙與古代詞彙不同的問題,並不影響文法結構和簡化詞彙的運用。對於懂得使用文言文的人來說,一樣可以把現代詞彙寫在文言文裡。比如個人曾仿照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寫過一首打油詩:

九月九日憶對岸兄弟

獨在灣灣為異類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寄兄弟傳微信

喜作中共同路人

此詩中灣灣、微信、中共同路人等皆現代詞彙。雖然個人才華有限,未臻詞美意佳,但不影響文言文中使用現代詞彙。可見樓主引文中將古代詞彙與現代詞彙互相對照,從而論證文言文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觀點並不恰當。應該說現代人語文程度太低落,無法隨心自如的使用文言文,而只能武斷的把文言文稱作另一種語言。以上拙見。

仰天地,傲霜雪,浩氣直衝太虛際,立身堪比長青萬年草;
展乾坤,任棟梁,和顏進退俗世間,接物須憑澄素一點心。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3-12-19 16:45 回覆:

文言文的難處是,沒有一定的語文程度,不容易看懂原文。

除了語法結構外,各種虛詞在不同篇章段落裡,意涵也各有差異。

需經由老師解說、翻譯;甚至,做更深入的賞析,才能領會。

就因如此,高中的經典古文,才有更優的存在價值。

倘不在高中階段,學習這些範文;出校門後,有多少人會閱讀?

學習的過程,就是要帶點強制性,才容易獲致不錯的成績。

在背誦與理解的沉浸中,我們會逐漸將道德與思維,內化到心裡,

成了日後行為的準則和圭臬。

常讀文言文,無形中也會淬鍊表達的詞語,使其更簡約。

除了道德的內化,也有情懷的寄託,以及是非判斷的培養。

至於,文言文是否能適應現代,直率淺白的表達氛圍?

我覺得「只會更脫胎換骨」!因為,那是文字語言的根基。

語文根基不夠扎實的人,行文走筆的邏輯性,不會強!

用字遣詞的力道,不會精準、不會擲地有聲。

總之,多讀古文詩篇,除了增強表達能力外,也可開拓史觀視野。



一點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12/18 19:44
Sally老師:

北一女老師談課綱挨轟的事件,我最近也有在臉書回應一些朋友。回了兩篇,與您分享。臨時寫成,有些倉促,望您指正。(字數太多,分兩次貼)

一、

課文往往具有宣誓性的意義,象徵教育單位表彰的價值觀所在。文言文或白話文的比例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其象徵的意義在今天被解讀成是否與中國有關,因此落入意識形態的爭論。實用性問題倒是其次,文言文未必不具實用性,白話文也未必具備全然的實用性,而是要看場合。正式的文書當然愈文言愈顯示禮貌與素養,通俗場合則使用白話文才不會過度拘泥。

十多年前還在用email的時代,許多學生因不諳書信正式用語,而在寫email時觸犯他人。如今網路媒體更加發達,因在言語表達欠缺基本素養造成的溝通問題更不勝枚舉。若以此時代潮流來看,藉由文言文加強語文素養乃屬必須。惟若將語文素養僅限某篇文章過度討論,則無必要。

課文內容則是教育價值觀的第二個環節,也是真正重要的環節。教育單位以此定義正統價值觀,也包括道德觀。雖然學生未必會接受該價值,但如果連正統價值都未定義,或定義不得體,則顯示該教育體系缺乏適當的核心思想,如此便會產生是非顛倒錯亂的問題。

以時下案例說明,「廉恥」本為人生基本道德,若未加以申明定義,對於寡廉鮮恥者則毫無指摘的依據了。進一步舉例,如前清時代英主明君留下訓示,後代帝王若不遵行,則太監可以宣讀聖訓警戒之。若未留下聖訓定義道德規範,則後人胡作非為全然無法可管。教育所定義之正統價值觀意義即在於此。

仰天地,傲霜雪,浩氣直衝太虛際,立身堪比長青萬年草;
展乾坤,任棟梁,和顏進退俗世間,接物須憑澄素一點心。
sallychen(sallyamen) 於 2023-12-19 15:42 回覆:

一點心 : 感謝你前來聊談,有關文言選課的議題,這確實值得探討一番。

我曾在高職任教國文11年、國中24年。當時,高職使用課本,每學期進度,

文言文或古詩詞配置,通常三分之二。選材範圍涵蓋:【論語、孟子、詩經、

先秦古文、戰國策、說苑、古詩十九首、陶淵明文集、六朝駢體文、唐詩、

唐宋古文、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國中也有類似教材,內容簡淺些。

當年,私家出版社尚未進駐發行,都是採國立編譯館的版本,教學資源少,

教師備課功夫需具足。學生多半能專心聽講,致力於學習,一旦沒聽懂,

便一知半解,缺乏網路資料查詢。而這些古文詩詞,都是歷史精華;來自

祖先的生活智慧及為政之道;是值得瞭解、學習的文化內涵和思想薈萃。

108課綱修改,刪除十幾篇經典古文。這階段我已退休,故不甚了解全貌,

直到〈區桂芝〉老師開會控訴;我這才明白,高中經典好文已被刪除許多。

教育部如此迎合上意,修改各科課綱,無非就是要配合〈去中化〉 策略! 

前所述,文言文與詩詞曲的來處,確實和中國有關,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然而,斷絕學生吸收中華文化內涵,就一定能達成全面洗腦與貫徹台獨嗎?

台灣能否獨立,還在未定之天,卻提早將「文化的根」刨除,豈不因噎廢食、

目光短淺?統獨是政治路線,教育是百年大計。台灣有獨立的實力與機會,

就算飽讀詩書,浸淫中華文化的人,也可以思慮,未必全認同專制的中國!

一般而言,做人價值體系的確立,與所受教育思想,息息相關。儘管非絕對

影響,仍有薰染陶冶的可能。教育不能為政治服務,必須獨立於政策之上。

三綱五常、四維八德,並非君主封建制度下的產物,而是做人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