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2/17 23:50:45瀏覽920|回應3|推薦49 | |
◆ 閒來,翻閱〈蘇軾〉【江城子】一詞。突然,想起前些日,北一女中 〈區桂芝〉老師的「108課綱」評論。的確,少選了那麼多經典古文, 很令人惋惜!無形中,剝奪了下一代接觸文言文的機會。她所列舉的 15篇古文,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情意涵養,多少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 當年,我們不都這樣,一路背誦,一路嘗試領會文中道理。雖說,高中 階段的人生體驗有限,但教育就是一段「薰習與陶養」的過程,逐漸將 所讀文章,內化到自己的品格、性情中。絕非像一些「去中化」政客, 和「一味強調本土」的作家所說: 「讀了〈顧炎武〉的【廉恥】,未必就真有廉恥,其他文章也可!」 又偏頗的言論說:「國文課,不是公民與道德,寫得好,比較重要!」 立法院長游錫堃更說:「廉恥,是君主政治下的產物。」,真是無言! ◆ 一般來說,語文課程的學習目標有三: 1.鍛鍊文字的表達能力 2.欣賞範文的文學價值 3.培養思想與情意的領悟能力。 我覺得,這三點都很重要!缺一不可。尤其是第3,可以陶鑄人品。 回想高中時,背的一些論語語錄,早已內化成做人準則與行事規矩。 ◆ 再說,《唐詩、宋詞、元曲》,讀一些代表作,也非常有趣又有用。 對於人生逆境的突破及超越,有提升作用,更能因共情而移轉悲催。 例如:〈柳宗元、蘇東坡〉,他們倆將宦途的不如意,寄情於山水, 宕開悲慘的一面,轉化為豁達、開朗;留給世人不少的心靈啟發!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