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5 16:56:03瀏覽729|回應0|推薦15 | |
前言: 標題說「環島」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其實只去了礁溪、頭城和花蓮。 「兩鐵」也不是「台鐵+鐵馬」的熱血行程,而是OGS、OBS「高鐵+台鐵」逍遙遊。 不過~搭車,倒是真的繞了本島一圈啦~ (拍謝拍謝!!!!被媒體帶壞了~標題越下越聳動)
*** *** *** *** *** *** *** *** *** 離開蘭陽博物館,往計畫中下一個目的地--「新城」出發。 因為去了不在計畫中的蘭陽博物館(詳前文),行前列印的「礁溪」到「新城」的火車時刻表完全派不上用場。只好重新上網查「頭城」到「新城」的火車班次,匆忙中漏看網頁上的一行小字(欺負歐巴桑咩~字寫那麼小),購票時才發現當天當次火車不停「新城」站... ...,隨興的OGS、OBS再度改變計畫~到「花蓮」先。 ↓台鐵宜蘭線~蘭陽平原
↓台鐵北廻線~花蓮快到了
(這.. ...恐怕看倌都快看不下去了… …這對善變的OGS&OBS~說真的,還蠻慶幸我們倆都是風向星座的,否則像這樣一再上演計畫趕不上變化,兩人大概早已分道分道揚鑣了^^) ↓七星潭 ↓花東海岸山脈的雲瀑和夕照 ↓第一次玩手機的全景拍攝功能… …好玩~長長的海岸線都放進相片中了(因為海岸山脈後面的夕陽太亮了,曝光不太平均說~@@)
第二天早晨起個大早到崇德步道看日出,大約五點半到達崇德步道的觀景台,太陽公公已經高高掛了,可惜沒趕上日出的那一瞬間。 ↓崇德步道~日出
↓崇德步道~~停車場旁的景觀台
↓崇德海灘
下到海邊,可一覽漫長而嫵媚的海岸景觀,湛藍碧沉的潮水,親撫著柔細的沙灘。往北瞧,巍然矗立眼前的就是臺灣八大景之一的清水斷崖,可飽覽斷層海岸宏偉的雄姿;往南可以看到立霧溪蜿蜒出海的英姿,還有出海口發育完整的崇德三角洲;也可以靜坐海灘,看看漁民們設置的定置漁網。接近傍晚時分,運氣好的話,還可看到他們收網捕魚的情景喔! 如果在黎明時來,崇德海灘是欣賞日出的絕佳場所,看霞光萬丈,映照海面,晃漾成千萬點的金光閃閃,清晨,經常可見到有鳥兒成群飛翔,俯衝覓食的雄姿。 當你行車,經過蘇花公路時,別錯過了這一處令人心曠神怡的景點。~~以上說明文字摘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回民宿用過早餐後,輕裝便鞋前往砂卡礑步道。 ↓砂卡礑步道~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步道入口就在隧道口右側(過了砂卡礑橋後左側設有停車場)。從砂卡礑橋看砂卡礑步道上小小的人影… …只能張口結舌衷心讚歎大自然的壯闊。 ↓可能是到訪的季節不對,溪水淺淺的,沒有「湛藍湍急的溪水滑過溪床」,也沒有「與溪石合奏出清亮的自然樂音」~~砂卡礑溪沒有預期的美麗,小失望!過了「三間屋」繼續走到大水管下才得以親近砂卡礑溪。
(砂卡礑步道從入口處到三間屋全長約 開車-從太魯閣遊客中心往西穿過砂卡礑隧道,步道入口就在隧道口右側。車輛可通過砂卡礑橋停放於左側停車場(通過砂卡礑橋右側為機車停車區),再步行回到步道口。 ↓依依難捨… …(從民宿房間看到的「太魯閣大橋」無敵景觀--大橋兩側有人行步道,大橋東側遠眺立霧溪出海口,是賞日出的好所在呦~)
(蘇花公路由北向南,沿著海岸迤邐而下,到達花蓮崇德時,原本是溯著立霧溪向西至太魯閣,與台8線中橫公路銜接,再沿溪而下,向東至新城。因太魯閣屬重要風景景點,每屆假日人車擁擠,嚴重影響正常行車,本局有鑑於此,進而新建「太魯閣大橋」,避過太魯閣風景景點,以改善此路段交通瓶頸。
離開砂卡礑步道,回民宿洗去一身黏膩,就告別太魯閣國家公園,往花蓮市區出發。 到花蓮當然要去「吉安慶修院」和「松園別館」,多年前看過Leo介紹後,就它倆放在口袋... ...終於有機會造訪囉~(參閱【騎趣花蓮】吉安慶修院、【騎趣花蓮】松園別館)
(吉安慶修院是東部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院內花木扶疏,環境幽靜,充滿禪意。建築上最為特殊的是為四角銅板形式的「寶形造」屋面,以及中開房間向後延伸的「布教壇」。結構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型態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屋頂為日本式四注攬尖。寺內留有空海本尊、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及八十八尊石佛等重要文物,為日本旅客在花蓮的重要參訪地點。~~以上說明文字摘錄自花蓮縣文化局)
↓八十八尊石佛
(擺放於庭院中的八十八尊佛像,祂們象徵著八十八種煩惱,也代表著八十八種願力,是吉野布教所創辦人,川端滿二及當時移民,遵循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供奉,因巡行四國八十八處靈場,為日本密宗的傳統,但因路途漫長達約一千三百公里,在二十世紀初,遂有於廟內集中供奉八十八所寺廟的主佛的小石像,供不便巡行參拜者,在同一個地方進行參拜。而慶修院內石佛原已遺失僅存十多尊,由花蓮縣政府維護後,已將其餘石像新刻補足。~~以上說明文字摘錄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為花蓮縣保存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全館建物共有四棟,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鋼筋混凝土混合之二層洋樓建築;所謂「折衷主義」型式建築是指松園別館建築主體為巴洛克風格形式,一、二層皆設拱廊,屋頂則是覆蓋日本式瓦頂,這種兼具東西合併的建築風格,便是「折衷主義」的代表。民國90年12月20日入選為「台灣歷史百景」的歷史建築;同年,獲選為文建會「閒置空間在利用」試辦點之一,民國92年9月由花蓮縣文化局委託財團法人花東文教基金會負責經營管理,同年辦理「2003年洄瀾國際藝術家創作營」帶領松園朝向以藝文活動為主題的公共空間發展,95年6月委託祥瀧股份有限公司經營管理帶領松園成為國內外藝術創作者及藝文作家群聚交流的場域。~~以上說明文字摘錄自花蓮縣文化局)
↓松園別館~太平洋美景
拿著相機努心要把花蓮美景帶回家,OBS根本忘了時間的存在(也忘了OGS的存在^^)。等想到要趕搭火車時(還得去還車呢!),才發現我們根本還沒吃午餐,難為了OGS早早用了早餐、還去砂卡礑步道耗費不少體力,竟然還得餓著肚子陪OBS拍照。金拍謝!!!!(在火車上買了便當果腹後才發現台東「關山」站月台上有人提著菜籃在賣「關山鐵路便當」耶~下次一定要先「傳」好零錢、等在車門旁… …體驗一下月台上的鐵路便當) 花蓮,短短的兩天真的不夠用,還有很多口袋景點還沒參訪吶~ 花蓮,我一定還會再來看妳!希望妳美麗的身影不會改變... ...
(民宿主人說~太魯閣族世居台灣4、5千年以上,約4百多年前,太魯閣族祖先從台灣西部陸續向東遷移,越過奇萊山峰時,看見晨曦照在海面上閃亮耀眼,讚歎太平洋海上美景,因此朝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向前遷移,太魯閣族稱呼花蓮是「前山」(美麗的地方)。 當我們漢人自大地以自我為中心稱花東為「後山」、自以為是地「開發」「後山」時,請尊重原住民的文化、尊重這片美麗的淨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