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紀錄片「大同」觀後感 無以圍城之城
2016/12/05 16:15:51瀏覽821|回應0|推薦7

大同(The Chinese Mayor)這部紀錄片,視角貼近山西省大同市長耿彥波上,擷取了耿市長2007年至2013年,在大同市以「文化城市」大力建設的時間軸,整頓市容,建起古城牆。

大同市為山西省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華夏民族文化的搖籃,在歷史上北魏建都於此稱為平都,唐朝時稱之為雲州,遼代與金朝亦設此地為陪都,顯見此地的文化底蘊深厚,在現代經濟中,大同市產煤礦,有煤都之稱謂。

而現代驅使城市在創新的經濟與產業,不是過去的傳統工業與製造業,而是文化產業與創新創業,紀錄片中可以清楚看見耿市長以歷史古都、文化建城的思路,開創大同市的新願景。大同市的著名文化地景為雲岡石窟以及萬里長城大同段。

  • 真假文化之城

在新建仿古城牆所圍繞之處,住宅無一倖免,將其庶民文化摧毀,建立起仿古的文化,像是一種把「真實」存在的新舊文化抹除,建起官方主旋律所想的文化大城,過程中將山西地方民宅的建築物,取其歷史部分面,將其重製,成為文化裝飾,這是以「文化」為名之城市建設常見之盲點。

城市裡富含文化的記憶載體乃是社區現存的古老建築,以及居住於內的居民,真文化存在於此,而復刻重製的文化城市僅是有其形而無靈魂的行屍走肉。無法深刻留存於心,仿古文化城市也可能僅是一座大型的迪士尼,與其他的觀光地差異不大。

  • 都市更新與住民安置

在工期之中,勢必面對著住民的安置問題,片中拆遷戶高達20多萬戶,住民有不同產權組合,新建仿古城牆所到之處,無一不拆,有住戶在強制拆遷中忿忿不平,而片中有名婦人的產權不被大同市政府承認,她搬在大陸國務院2011年頒定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第27條,實施房屋徵收應當先補償、後搬遷的規範,上訴法院,似乎也是無功而返。

紀錄片中亦呈現另外一些人住進所謂的安置房,與過往平房相比大上許多,與另外的婦人相比顯得天堂與地獄之差別,除了住家的安置外,學童的受教權利也受阻,拆遷戶的子女無法入到其他學校上課,後也是家長帶著陳情文件,到耿市長的住處陳情,才解決。

一場大雨也讓新建古城的排水管線原形畢露,都市更新的各類工程需要長遠設計與規劃。

紀錄片中有人說:秦始皇築長城是為抵禦外患,而大同市長建古城,則讓民不聊生。

  • 人性

時間軸拉到2013年的農曆年前,耿彥波市長被調派至山西省省會城市太原市,頓時間,大同文化城市的建構受到空前的衝擊,不曉得接下來的市長如何領導,政策的執行總是牽扯到人治的關鍵。

有一派大同市民甚至請求耿市長回大同,說他是「好市長」,建構好大同的文化城再走!大過年的,片中的另外一派視野,則由童言童語說出,童問「媽媽,這些人在吵啥?這樣過不去。」母親回答「在吵著要房」,實在諷刺。

  • 思考

這一部紀錄片讓人很震撼,最後大同文化城市沒建成,留下許多債務,而太原市則是面臨可怕的開發,也伴隨著經濟動能得停止,城市面臨龐大的債務。

不禁也在思索,這幾年台灣所面臨的都市更新以及文化創意產業議題,以「建設」為主流價值的政治文化,正帶著台灣建築一些奇觀建築,有一時的吸引人潮的觀光能力,卻沒有長長流水的故事底蘊,未來可能成為地方的蚊子館、沈痾。

看完後,整整深呼吸三次,久久不能平復心緒,值得您一看。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9156092002&aid=84092141